在100多年前的西方世界,博物學家口中流傳著一個傳說:在中國神秘的西南密林,生活著一種長相怪異的“黑白熊”,它們不以肉類為食,卻嗜食竹子和鮮筍,被稱“竹子熊”。
為了一探究竟,各國探險家一撥撥來到我國川藏、秦嶺的森林,希望一窺其全貌,其中最早真正見到他們眼中怪異熊類的西方人是譚衛道。他是一名生物學家,19世紀60年代被派遣到中國,在20年的旅居生活中,他記錄了千餘種中國生物,其中僅哺乳動物中就有63個是當時西方學界未知的新種。在1869年發現的物種中,便有一種是今天我們的主角,中國的可愛國寶——大熊貓。
時間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美國探險家威廉·哈克尼斯帶著新婚妻子、服裝設計師露絲來到中國,試圖抓到一隻活的“黑白熊”。然而,威廉·哈尼克斯到達上海後不久就因食道癌離世,妻子露絲為了完成丈夫的遺願,重新組織了科考隊踏入四川密林。經歷艱難險阻後,如願得到一隻僅有兩斤多重的熊貓寶寶,並給它取名“蘇琳”。
幼年熊貓蘇琳要運出國並非易事。露絲百般託人,才說動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以“奇怪哈巴狗”的名義報關,把蘇琳送到美國,並飼養在芝加哥的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蘇琳的出現,幾乎成了20世紀動物展覽最不可思議的一幕。短短3個月,創造了高達32萬餘人次的遊客流量,露絲也被稱為“熊貓夫人”。出於巨大的商業利益,西方掀起了巨大的“抓熊貓熱”,露絲為此後悔不已。
雖然動物園對蘇琳呵護有加,但由於對大熊貓的習性不瞭解,兩年後的1938年,大熊貓蘇琳去世了。對它的死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死於肺炎,也有一說是死於誤食異物。雖然只經歷了短暫的兩年生活,蘇琳對西方世界瞭解熊貓、瞭解中國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此後,蘇琳被製成了標本,安置在芝加哥的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
其實,大熊貓有兩個亞種,除了相對常見的四川大熊貓之外,還有一個較為少見的秦嶺大熊貓亞種。後者在野外僅有200多隻,它們臉更圓,鼻樑更短,更加憨態可掬。世界上唯一一隻圈養的咖啡色熊貓“七仔”便是秦嶺大熊貓。
【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