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如火如茶的夏,便有了精神飛揚的秋。尋一株枯樹,輕輕一晃,落葉便可乘風下流,順流而東,直濟滄海,遙臨大日。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誠觀古人,多以經世好學,博覽群書而著書,而今大多僅是憑腹中墨亳三兩,便可誇誇其談,浮之蔽日。是忘了基礎,荒了人生。錢錘書是近代來久負盛名的文學大家,其作品《圍城》更是享譽國內外,因而被一位英國讀書追尋,想見他一面,而錢錘書則予之回應:“倘若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去認識這隻下蛋的雞呢?”一番言語,既有白謙,更多的是他告誡於讀者,不應好高騖遠,立足於實際,當日其就讀於牛津大學,將學校圖書館稱書“飽蟹樓”,閱諸多先賢鉅著,中西合壁,走出一條獨屬於自身的康莊大道。而今誇誇其談者,不僅是因基礎不牢靠,方法不得當,更是因其無以學而載之,昔日書聖王羨之尚且是在揮毫萬卷,寫筆千次後才有所成就,其中險阻大多是來自於方法不當,書法一遍是要講求方法的。是因學以載之。
“不登高山,不見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見地之厚也;”青年一代,應國家大義為理想信念,不斷恩辨自我價值。孟子以“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文天祥憑“人生自古誰無死”來使丹心照汗青,屈原更是以“寧溘死以流之兮”來取義,此番所求,皆是出於國家大義,放渚於自身,三牛精神旗幟高舉,以國家復興為理想信念之,去求一片新天地。
雷鋒精神是民族永存之骨鯁,現於當下,不少人認為錢是衡量萬物的尺寸,泯滅雷鋒精神,使社會顯得淡漠無情。國家富強需要,民族重振更需要雷鋒精神,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決不是一句空談,時代需要大義,需要雷鋒,思則試之,才能使理想大日高升。
是故,博學而篤行,唯有學以載之,恩則試之,將義放於理想信念之中,再付諸於行動,方是能做到後發以制人,厚學以取義。
且當日魯訊先生謂之青年日“願中國青年,都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諸君應以為戒,只是向上走。
甘肅省康樂縣第一中學高二20班馬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