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中,沒有“慢性腎病”這個名詞,往往將它歸於“水腫”、“淋證”、“窿閉”、“關格”、“虛勞”、“神昏”等範疇。慢性腎病病程長,易反覆,預後差。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容易導致病情惡化,進一步發展成慢性腎功能不全、腎衰竭,最終形成尿毒症。慢性腎病患者平時的保養和治療對預後非常重要,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在中醫上怎麼認識和調理,一起來看看吧!
大多數慢性腎臟病患者早期大多沒有症狀,偶爾會有噁心乏力、嘔吐、食慾減退等消化道的症狀。隨著病情的進展,會逐漸出現不同程度的其他症狀。引起慢性腎病的疾病很多,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存在溼、熱、瘀、虛等致病因素,主要病因包括溼熱內生、寒溼內生、腎陰耗損等。根據不同的病因特點,平時可以選用下面的中成藥和膏方來對症治療。
治療常用中成藥
1. 六味地黃丸
主要成分:熟地黃、酒萸肉、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
功效主治:滋陰補腎。用於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痠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8丸,每日3次。
2. 桂附地黃丸
主要成分:肉桂、附子(制)、熟地黃、山茱萸(酒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
功效主治:溫補腎陽。用於腎陽不足,腰膝痠冷,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飲喘咳,消渴。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6克,小蜜丸每次9克,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膏方調理
1.枸杞子煎
組成:枸杞子1500克,杏仁(去皮尖,研)500克,生地黃(研,取汁)1500克,人參100克,茯苓100克,天門冬(搗汁,幹者為末亦可)250克,白蜜1000克,牛髓一具,牛酥500克。
功用:補五臟,益氣陰。
主治:肝腎陰虛證。五臟虛損,頭暈目眩,婦人久無子等。
治療特色:枸杞子煎用於肝腎陰虛證。枸杞子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性味甘平質潤,入肝、腎、肺經,為治療目疾常用藥,擅長補益肝腎。配天門冬、地黃、人參(即三才湯),補益肝腎之力倍增,對五臟虛損屬氣陰不足者最為適宜。
2.蒼朮膏
組成:鮮蒼朮10千克,石南葉1500克,當歸250克,甘草200克,楮實子500克,白蜜1500克。
功用:健脾化溼。
主治:四肢無力或肢體虛浮。肝腎不足,溼濁內阻,腰膝痠軟、骨節疼痛、頭暈眼花,肢體重著無力。
治療特色:蒼朮膏用於肝腎不足兼溼氣身痛者。蒼朮辛溫,味苦而健脾燥溼,臨床用治老人食少溼腫、四肢無力、溼氣身痛,每有良效:石南葉性平,味辛、苦,祛風溼、強筋骨;楮實子性寒,味甘,有補腎強筋,明目利尿的作用,當歸補肝養血。諸藥合用,健脾而利水溼,補肝腎而強筋骨,適用於肝腎不足,溼濁內阻的人群使用。
我是堅持為大家科普醫學知識的於春泉醫生,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關注或點贊,也可以轉發給您的家人或朋友觀看此文,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