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的變化也是有一定規律可循,從傳統經濟學的觀念來看,需求量、供應量、貨幣發行量、城鎮化率的水平等等幾個因素,都會對房地產未來的走勢形成較大的影響,其實我們忽略了最大一個因素,就是國家大的宏觀政策是否支援樓市的繼續上行,因此一旦出現以下三個訊號,就預示你暫時不要進入樓市,因為風險會越來越大。
第一個訊號就是國家政策,房住不炒、住著有所居這是現在國家對房地產調控的主要原則和基石,從政策面來看,房子迴歸居住的屬性是政策的出發點,也是政策最終的檢驗標準。樓市經過20多年的發展,的確有點瘋狂,房價的一路飆升已經擠壓了實體企業發展的空間,不均衡的社會平均利潤,導致了人財物都想地產行業傾斜。從整個社會來看,當地產行業的平均利潤率超過其他行業的平均值時,資本一定會大量地湧入,人才、技術等也會集中到地產行業。因此商品房不僅僅是居住功能,更有一種額外的賦予功能就是金融屬性。作為房地產調控的基石,主要的目的就是去除房地產的金融屬性。如果你認真地品一下目前的政策,房子可以作為一種信貸的抵押物,而且是常規的抵押物,當然房子一定可以和金錢就直接掛鉤,房子的金融屬性就體現出來了。如果房子一旦不能抵押,或者銀行不把住房當作抵押物,那麼你說房價還能漲多少?因此房主不炒的最後結局應該是房產作為銀行的抵押物的功能逐漸削弱。這就是房地產行業出現轉折的訊號之一。
第二個訊號,房地產因城施策、長效機制的管控,因城施策很直白,就是城市根據自身的特點,在房住不炒的前提,制訂符合自己城市發展的策略,但是最終的目標時房住不炒。從穩地價、穩房價和穩預期作為起點開始管控,用集中供地來穩定地價,因此個城市住宅用地的價格逐漸回落,地王幾乎沒有了,一但地價趨穩,房價一定時漲不上去,也穩定下來,按照地價決定房價的模式,房價預期其實也穩了。各個城市根據人口淨流入來決定土地的供應,國家和地方政府都用人的數量來決定土地供應的計劃,一旦供需平衡目標實現,其實房價也時趨穩。對於個別地方政府用炒地價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引起本地房價的振幅過大,漲幅過大,就會受到問責,地方的負責人就遭受約談、處理等等,因此沒有地方政府會如此大膽任由房價的炒作。房住不炒,就是房地產調控的根本遵循。
第三訊號社會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供應和老舊小區改造同步推進和實施,為商品房市場帶來新鮮的力量,提高居住房的多渠道供應。社會保障性租賃住房目前的政策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從土地的獲取、貸款支援、投資方多元化,大力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建設,土地獲取的方式多樣,從工業用地、商業用地、集體用地均可以用於保障性住房,企業、個人、政府都可以發展保障性住房專案,目的就是改變目前樓市的多層次產品,改變單一商品房的佈局,產品豐富了,必然導致樓市的下行。另外老舊小區的改造,在未來,國家將改造21.9萬,延長住宅的使用壽命,延緩商品房的去化速度。21.9萬個小區,我們按照每一個小區大約10萬平米,實際就是改造219億平米的住宅,其實這個體量非常龐大,2019年,全國的商品房銷售面積僅僅為21億平米,219億平米相當於建設了10個2019年全國銷售的商品房面積。這麼巨大的數量必定會引起商品房市場的波動。很顯然,從保障性住房和改造老舊小區,必然會讓住房的需求量進一步的下降,抑制了新房市場,當然房價的下行是必然的。
以上三種訊號的都已經出現,從政策基本面上給予未來樓市的預測,減少需求量,增大供應量,提供更多類似商品房居住功能的房子,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進行長效房地產調控,你還覺得現在的樓市可以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