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近年的研究,1/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癌症行之有效的方法。
科學防癌
營養助力
在健康生活方式中,健康膳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基礎。在飲食習慣上,建議進食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在食物的選擇上,應遵循食物多樣及平衡膳食的原則。
1
適當增加全穀類和薯類攝入,粗細搭配。
全穀物是未經精細化加工,或雖經碾磨、粉碎、壓片等處理,仍保留了完整穀粒所具備的麩皮、胚芽和胚乳及其天然營養成分的穀物。全穀物富含對人體有益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E、礦物質、膳食纖維、植物化學物等營養成分,有著明確的健康益處。建議成人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克,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克。
2
優先選擇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
可以說,缺少蛋白質,人體就難以正常運作。優質的蛋白質從營養學角度講,是指必需氨基酸的種類齊全,氨基酸模式與人體氨基酸的模式接近,有很好的吸收、代謝、利用率。日常膳食中,建議優先選擇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魚、蝦、禽、蛋和瘦肉類食品,牛奶、豆製品。建議大家按照推薦攝入量食用,做到總量控制,搭配合理。
3
蔬菜和水果要保證數量和質量“雙達標”。
蔬果含水分多,能量低,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的重要來源,增加蔬菜水果攝入不僅能降低中風和冠心病的風險,還可以降低胃腸道腫瘤的發生風險。推薦成人每天攝入蔬菜類300~500克,深色蔬菜佔一半以上。建議選擇新鮮水果,種類每天至少一種。
此外,食用烹調油要適量,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儘量減少攝入高鈉、精製糖及精加工食物,可適量食用堅果。戒菸限酒,不宜飲用含糖飲料、碳酸飲料、濃茶和濃咖啡,可適量飲用白開水、淡茶水等,保證攝入充足的水分。
推薦
【防癌健康食譜】
早餐 |
山藥紅棗粥:山藥50克,稻米25克,紅棗5克。 |
芝麻拌豆苗:豌豆苗50克,白芝麻5克,橄欖油3克,精鹽0.5克。 |
|
白煮蛋,雞蛋50克。純牛奶,250毫升。 |
|
加餐:獼猴桃,100克。 |
午餐 |
胡蘿蔔燉雞塊:雞胸脯肉75克,胡蘿蔔75克,生抽3克,姜3克,豆油3克,精鹽0.8克。 |
木耳西葫蘆:西葫蘆100克,黑木耳15克,精鹽0.8克,豆油3克。 |
|
清炒菠菜:菠菜100克,精鹽0.8克,豆油3克。 番茄豆腐羹:番茄100克,豆腐75克,毛豆5克,精鹽0.8克,豆油3克。 |
|
蕎麥飯:稻米85克,蕎麥15克。 加餐:酸奶拌橙子。 |
晚餐 |
三蔬炒蝦仁:蝦仁70克,蘆筍50克,胡蘿蔔50克,百合10克,精鹽0.8克,葵花籽油3克。 |
蝦皮捲心菜:捲心菜150克,蝦皮10克,豆油3克,精鹽0.8克。 |
|
彩椒杏鮑菇:杏鮑菇120克,圓青椒20克,彩椒10克,豆油3克,精鹽0.8克。 |
|
小米南瓜飯:南瓜50克,小米25克。 |
健康解讀:該食譜食物多種,營養均衡,一天能提供1700千卡能量,其中蛋白質83克,碳水化合物231克,脂肪51克。全天提供奶類、瘦肉、禽類、蛋類、豆製品的優質蛋白,主食由蕎麥、小米、山藥等全穀物、雜糧組成,能增加飽腹感,其中含有的抗性澱粉可以延緩血糖值的升高。
防癌飲食兩誤區
別中招
誤區一
在抗癌蔬菜排行榜上,秋葵、西蘭花、大蒜、洋蔥等是常客。傳聞中,大蒜、洋蔥提取物製成的保健品可以防癌、抗菌、降血脂等。
解讀
西蘭花、秋葵是很受大家歡迎的蔬菜,被稱為“植物黃金”。秋葵的營養價值確實比較高,富含鉀、鈣、維生素C、維生素B1、膳食纖維等。而被認為具有抗癌作用的秋葵的黏液,其主要成分是多糖類物質。
大蒜、洋蔥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及維生素C、葉酸等營養成分,可以幫助機體抗氧化。大蒜和洋蔥還含有獨特的有機硫化物,有一定的刺激性,但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有益。
實際上,所有新鮮蔬菜富含的維生素都有抗氧化作用,這並非大蒜和洋蔥的“獨門絕技”。由此可見,這些蔬菜都只是營養價值比較高的普通蔬菜,不能“異想天開”指望某一種蔬菜具有殺死癌細胞的功效。
誤區二
常吃豆製品會導致雌激素水平升高,從而讓乳腺癌患者面臨更大的復發和轉移風險。現在乳腺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豆漿和豆製品都不能吃。
解讀
醫學研究發現,豆製品中含有的異黃酮僅為女性雌激素的1/1000~1/100,不僅不會誘發乳腺癌,反而能對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起到調節作用。當人體雌激素水平偏低時,大豆異黃酮能提高雌激素水平;而當體內雌激素水平偏高時,大豆異黃酮又能發揮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的作用。
大量醫學研究已經證實,豆製品中的大豆異黃酮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食用豆製品不但不會增加乳腺癌復發和轉移的風險,反而能降低罹患乳腺癌的風險。而且,乳腺癌發病的確切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與遺傳、環境、飲食等多個因素有關,雌激素水平可能僅是這些因素背後的一個原因。
來源:《大眾健康》雜誌
作者:江蘇省腫瘤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 王卉
稽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浙江醫院營養科、消化科主任醫師 鄭培奮
策劃:譚嘉 吳衛紅
編輯:餘運西 樸沁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