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區的工作是F1賽車中壓力最大的工作之一,進站策略變得越來越重要。根據賽道特性和黃旗安全車等情況,進站就成了獲得較好位置的主要機會。不過,進站從來沒有看起來那麼容易,車手們在比賽中的變化將掌握在維修站工作人員的手中。
車手在賽場中感知輪胎的變化情況可以Team Radio通知車隊自己需要進站,也可以是車隊策略組根據對手的表現通知車手進站換胎。不管什麼情況,車手從高速行駛的300多公里/小時駛入維修通道後都必須按照安全規定限速行駛。統一的操作規範是進入維修通道的白線前必須使用電腦控制的限速行駛方式,對於車手來說就是操作方向盤上的PL按鈕。
當他穿過維修站車道線時,車手按PL按鈕,透過電子方式防止賽車加速超過速度限制。選擇限制器,加油襟翼自動彈出開啟。速度降至維修站通道限速80公里/小時(在非常狹窄的維修站通道中,比如摩納哥,限速60公里/小時)。車手必須準確地按照維修站通道上的標記停車,這樣機械師就不會浪費時間重新調整自己的位置。當汽車靜止不動時,司機將其設定為空擋,並將腳放在剎車上,這樣輪子就不會因為車輪螺母鬆開而轉動。
接下來就是手忙腳亂,一頓操作猛如虎的拼速度時間了。先說下各司其職的技師們和他們的分工,可以參見圖示。
汽車被提升到千斤頂上,機械師卸下車輪,如果要加油則接上燃油軟管。燃料進入,新的輪子被裝上,機械師舉起他們的手臂表示他們已經完成換胎。當所有的四個輪子都被更換後,汽車被放下地面,最後的燃料被泵入。司機看到引導員“GEAR"牌子,告訴他啟動第一擋。燃料管抽出,車輛可以出發。引導員揮手示意司機離開。當汽車離開維修站時,司機再次按限速按鈕,加油蓋會自動關閉。
引導員拿著的Stop牌子,有點像棒棒糖,引導車手停到指定位置。
12名換胎員,每組3人,1人氣動工具負責拆裝,1人拆舊胎,1人上新胎。還有前後2個千斤頂操作工,這2人身後各有準備人員1名,負責隨時替補,萬一千斤頂失靈。另有加油工2名。加油機由2名人員提供支援,1人必須把一個沉重的噴嘴扛在肩上,等車一到就把它放進油箱裡。另一名工作人員按住手柄,這個手柄必須被壓下去才能加油。手柄一鬆開,燃料就停止流動。加油機每秒可輸送12升高辛烷值燃料。當然維修區少不了拿著滅火器待命的1-2人。如果碰到更換鼻翼,還有鼻翼操作工2名。
也就是說維修區基本配置20人,大車隊則人更多,包括給車手插護目鏡的。腦補一下,車輛從停下到再次出發,最快紀錄只有1.82秒鐘。這世界上還有比這更講究團隊合作的體育賽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