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傳承一個家族的財富?
北宋的范仲淹,給出了一個最完美的答案。
那位說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千古名言的范仲淹。
宋仁宗皇佑二年(1050),時任杭州太守的范仲淹宣佈捐出他一生的全部積蓄,在蘇州購置了1000多畝良田,專為範氏宗族所用。
這大概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家族基金會了,今天歐美富豪玩的那一套,近千年前范仲淹就發明了。
范仲淹將這千畝良田,劃歸給“範氏義莊”,並親自制定範氏義莊的規章制度。
一、口糧:五歲以上的範氏各房族人,不分男女,每口每月給白米三鬥。
二、衣料:成年族人每人每年給冬衣衣料一匹;十歲以下、五歲以上的兒童各給半匹。
三、婚姻補助:族人嫁女,給錢三十貫;女兒若改嫁,給錢二十貫;族人娶媳婦,給錢二十貫,二婚不給錢。
四、喪葬費:族人身亡,按其輩份大小,給予二貫至二十五貫的安葬費。
五、路費:族人參加科舉,或者外出赴任,給予路費補助。
范仲淹還另外規定:
倘若鄉親、姻親、親戚陷入貧困,或遇饑荒不能生存時,諸房共同核實後,可用義莊糧米“量行濟助”。
為確保義莊土地不會被後世子孫所糟蹋,范仲淹規定義莊的田地屋舍不得出售,平時由人獨立掌管,全族監督,但即便是族長,也不得干預掌管人依規辦事,為杜絕貪汙,范仲淹甚至不允許族人借用義莊的人力、車、船和器用。
否則,以大不孝論處。
除此之外,為了保證義莊的義這個字。
範氏義莊不得使用本族族人作為義田的佃戶,不得典買本族族人的土地。
換句話說,就是不準內卷,只准外卷。
有了範氏義莊後,可以說所有範氏的族人都有了一個保底的生存條件和基本的婚嫁體面,然後族人們透過源源不斷的教育不斷的誕生新的精英。
范仲淹此舉,可謂是為自家宗族立下了萬世之基。
在千年時間裡,周邊的宗族消失了一個又一個,但範氏宗族始終長盛不衰。
宋朝,範氏宗族中進士者22人,明朝中進士者30人,清朝僅順治時期就出進士12人。
到了清末,因為每一個優秀族人不斷的捐贈,範氏的義田規模已經達到了5300畝的巔峰。
每一個進士的出現,都讓範氏宗族成為了周邊都不敢惹的霸主存在。
但偏偏範氏一族的進士可謂是連綿不斷,讓宗族得以輝煌千年。
宋朝有很多人比范仲淹有錢,也有不少人比范仲淹官大。
但能讓自家宗族輝煌千年的,幾乎一個都沒有。
千年時光實在太漫長了,沒人能保證自家不出敗家子,哪怕皇帝都沒這個本事。
但范仲淹做到了這個奇蹟。
因為義田的所有權屬於宗族,不屬於任何人,所以義田又被稱之為族田。
族田的一切產出,都為族人共有。
相當於本族人的社保。
利於一切族人,但因為是接近於平均分配,對窮苦族人更為重要,對於富貴族人而言用途很小。
歷朝歷代,耕讀世家都是傳遞血脈的不二法寶,利用土地做保底收入,利用大量後代博機率出精英。
賣祖田肯定是被禁止的,而且一定是寫入家規的。
但不管你把祖田傳給誰,都一定會在某一代產生一個敗家子,禁是禁不住的。
但范仲淹的這種族田方式,全族共有,沒有人擁有實際所有權。
有人想賣田,需要說服全族所有人,賣的錢也不歸自己拿,而是歸全族所有人共有。
這種極度困難且自己沒啥好處的事情,就沒人願意幹了。
而只要族田義莊能保留下來,族人們就能有最低的生活保障,時光不再是磨滅宗族的敵人,而是朋友。
族田義莊一經發明,很快就被很多宗族所採納。
1949年,徽州耕地面積是118萬畝,其中屬於各宗族的族田就有16.9萬畝,佔徽州總耕地面積的14.32%。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解放前各地區宗族的影響力那麼大,宗族規矩的威懾力甚至比法律還要大。
因為宗族擁有如此巨大規模的族田,給所有族人提供低保,那影響力自然很巨大。
而在解放前,官府只負責收稅,其他什麼都不管。
所以違反了族規,被驅逐出了宗族,後果是非常嚴重的,比違反當時的法律後果要嚴重的多。
置辦族田,幾乎成了一個宗族的標誌物,沒有族田就不配稱之為宗族。
後人還在族田的基礎上,發明了祭祀田、學田和書田等。
祭祀田就是所有產出專供祭祀的田地。
而學田和書田,顧名思義,就是所有產出專供給族人進行讀書所用,相當於宗族舉辦的免費義務教育。
在古代,皇權不下鄉,宗族就是地方上的小政府。
以族田的產出作為經濟支撐,族內的救濟窮人,興辦教育,祭祀祖宗等一切公共開支,都由族田出錢。
因此,擁有族田的宗族,才能輝煌千年。
而沒有族田的宗族,衰落的非常非常快。
在美國,其實也有類似的操作,那就是家族基金會。
卡耐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等等,都是美國富豪為了傳承自己的財富而設定的基金會。
其設立初衷,都是假定自己的孩子是敗家子,所以只能在基金會里領“低保”。
基金會的目的不是讓某一代孩子奢靡無邊,而是讓代代孩子都能過上體面的生活。
富豪更在意自己的血脈能不能永遠流傳,不在意,甚至要堅決禁止孩子們的奢靡生活。
沒有任何族人能賣族田,也沒有任何富豪後代能賣掉家族基金會的財產。
兩者的相似性是很大的。
但不同之處也很大。
美國的家族基金會,只會照顧自己的後人,不會去照顧自己遠房親戚的孩子,也沒有宗族一說。
而范仲淹的制度,能被稱之為義莊,那是名副其實。
因為范仲淹要照顧的,不僅是自己的後人,還有自己的全族之人。
從初衷上,范仲淹的義莊制度,要比家族基金會高大太多。
而從實際效果上,義莊制度也要好很多,因為義莊制度下出精英的機率要大太多。
如果美國的富豪們特別能生,每一代生十幾個後代,那麼幾代之後就可以自成一族,兩者的區別不會有太大。
但如今的美國,生育率並不高,幾代之後總人口可能變化不大,這就導致家族基金會未必保險,很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後出問題。
族田和義莊之所以能輝煌千年,能持續的供給現金流只是其中原因之一,能讓全族代代出人才,這才是最核心的因素。
範氏宗族任何時期都至少有一個進士的存在,而在古代的宗族禮法下,這個進士也必須照顧本族,至少不能讓宗族的核心,也就是族田受損,否則全國人都會戳這個進士的脊樑骨,被視為大不孝,哪怕皇帝都會覺得這個人靠不住。
族田供養你成了進士,如今你居然讓族田受損而置之不理,這種狼心狗肺的人誰敢用?
這才是周邊的豪強在千年時光裡都不敢覬覦範氏族田的原因。
不敢動範氏族田不是因為範氏有錢,而是因為範氏宗族裡一直有進士,而且很可能十幾年後再出一個新進士。
這簡直太可怕了。
族田永遠有人保護,永遠不受損,永遠能給族人最低的生活保障,你說這種制度下的範氏宗族,豈能不輝煌。
如果無人保護族田,那當全族遭遇滅亡危機時,所謂的族田不可賣就是一個笑話。
族人都快沒了,還要族田幹嘛。
美國那邊的家族基金會也是一樣,基金會的初衷是為了血脈流傳,如果血脈都快斷了還堅持不給錢,那同樣會陷入道德悖論,到時候基金會還是會被賣掉,哪怕飲鴆止渴都得賣。
堅持不賣也沒事,血脈斷了之後家族基金會失去所有的權益繼承人。
那效果和整個基金會被打包賣了送人是一樣的,見效還更快,連飲鴆止渴的機會都不給你。
中國族田和美國基金會的出現初衷,都是為了規避最差勁的敗家子掌控財產這種情況的出現,期待透過普惠政策,慢慢等候精英後代的出現。
只有源源不斷出現的精英後代,才能真正保護族田,才能真正保護所有人的利益。
美國的家族基金會只保護自己的後代,格局低了,不如族田和義莊。
族田和義莊只保護自己宗族之人,其實格局也低了。
1949年解放後,中國所有的族田和義莊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國田。
而國田,也承擔了過去族田和義莊的功能。
以前的官府,只負責收稅,其他一概都不管。
而今天的政府,把接濟貧窮,賑恤孤寡和協濟國人讀書應試,作為自己的主要職責。
把一國,視為一族。
然後,對本族之人給與最低生活保障,透過種種手段,讓所有人都吃得飽穿得暖。
在能吃飽穿暖的基礎上,給與全民義務教育,讓每個人都有讀書的機會,費用國家來出。
全民義務教育推行後,每一代,都能出現大量的精英族人。
然後這些族人,再反過來保護全族的核心利益不受損害。
以前,只有大宗族才能擁有族田,也只有大宗族才能保證一直有精英族人的保護,小族之人只有逐漸衰亡一條路,生存空間會慢慢被大宗族蠶食一空。
而現在,全中國所有人都能享受到以前大宗族的待遇。
以前是宗族所有人聯手對外,現在是全國所有人聯手對外。
這就是為什麼舊社會的政府在新中國政府手底下不堪一擊的原因。
中國已經形成了族田的制度,而且是舉國為族,生活低保+義務教育已經覆蓋到了每一箇中國人。
這個制度,能保證中國全族代代都出精英人才。
培育這些精英人才,是設立族田制度的目的,因為族田制度需要這些精英人才來守護,否則就一定會被外部勢力所覬覦,所破壞。
在古代,任由族田受損,宗族核心利益喪失但坐視不管的精英族人,會被所有人看不起,脊樑骨都會被戳斷,被視為大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