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按照法律規定,疏通水利的水利工兵不需要服其他的勞役。
當時宦官程昉是外都水丞,仗勢欺人不把州郡官員放在眼裡,他想徵集所有的埽兵去治理二股河。
但是不曾想被程顥以不合規拒絕了。
程昉將這件事上奏朝廷,朝廷下令派遣八百埽兵供程昉差遣。
當時天氣寒冷,程昉不體恤士兵,士兵們受不了紛紛逃回城裡。
州里的官員早晨聚集在城門,工作人員稟報說埽兵都逃回來了,馬上就要入城了。
眾官員面面相覷,又害怕程昉的威勢,打算不接納這些埽兵。
程顥說:“如果不讓這些埽兵進城的話,必然會引起騷亂。程昉如果有意見,就讓他來找我吧。”
程顥說完以後立刻親自前去開啟城門,安撫埽兵。他告訴埽兵放假三天,然後再開工。
埽兵歡呼著入城了。
程顥將這件事上奏給皇帝,這才將埽兵多餘的服役取消了。
後來程昉又尋找州郡官員的過錯,見到程顥只敢說些恭維的話,氣焰也不那麼囂張了。
但是程昉私底下卻說:“當時埽兵潰逃,都是程顥私下指使的,我一定會把這個事情上奏給皇帝。”
有人將程昉的話告訴程顥,程顥笑著說:“他怕我,不敢怎麼樣的。”程昉果然沒怎麼樣。
[馮評譯文]
這樣的事,如果讓程頤來的話一定不能妥善解決。
就算程頤能夠安撫埽兵,他日也必然會和程昉在朝廷上大起爭執,哪能令程昉心生忌憚而不敢尋仇呢?
原文
河清卒於法不他役。
時中人程昉為外都水丞,怙勢蔑視州郡,欲盡取諸埽兵治二股河程顥以法拒之。
昉請於朝,命以八百人與之。
天方大寒,昉肆其虐,眾逃而歸。
州官晨集城門,吏報河清兵潰歸,將入城。
眾官相視,畏昉,欲弗納。
顥言:“弗納,必為亂。昉有言,某自當之。”
既親往,開門撫納,諭歸休三日復役。眾歡呼而入。具以事上聞,得不復遣。
後昉奏事過州,見顥,言甘而氣懾。既而揚言於眾曰:“澶卒之潰,乃程中允誘之,吾必訴於上。”同列以告。
顥笑曰:“彼方憚我,何能爾也!”果不敢言。
[評]
此等事,伊川必不能辦。縱能撫潰卒,必與昉詰訟於朝,安能令之心憚而不敢為仇耶!
補
程昉,宋朝宦官。水利人才,頗有功勞。後被王安石提拔重用,後又被王安石覺得言過其實而疏遠。
外都水丞,可以理解為水利部部長,不過在北宋這應該算是廳級幹部,比六部官員級別低。
埽(sao,四聲,臊)兵,可以理解為修理或者維護河堤計程車兵。
程顥,北宋官員,理學家、教育家,世稱明道先生。
伊川,即程頤,北宋官員,理學家、教育家,程顥的弟弟,世稱伊川先生。
感
按馮夢龍的說法,程顥這個事辦的就很漂亮,至少程頤就沒能力處理的這麼漂亮。
可見在馮夢龍心裡,同樣是理學家的兄弟二人在實務的處理上也是有差距的。
從這個故事上來說,可能是程顥比程頤更硬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