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韋愨——
一個美國衣箱背後的傳奇人生(百年航程 有“僑”精彩(54))
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的館藏中,有一件看起來有些年頭又讓人讚歎製作精美的衣箱。100年前,它跟隨主人漂洋過海來到中國。這件經歷了近一個世紀風風雨雨的衣箱,記錄了革命家、教育家和語言文字改革家韋愨先生追隨革命、追隨中國共產黨的傳奇一生。2011年,韋愨的家人將精心保管了近40年的衣箱捐贈給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韋愨,1896年出生於廣東。年僅13歲就加入了中國同盟會,並在全校學生中第一個剪掉了象徵封建統治的辮子。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廣州的革命黨人深受鼓舞。年僅15歲的韋愨因參與策劃爆炸、刺殺清廷官員而遭通緝追捕。
1914年,韋愨赴英國勤工儉學,後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轉赴美國。他先後獲得文學學士和哲學博士學位。留美期間,韋愨是中國留學生中的活躍分子,他積極參與留學生的各種聯誼活動和社會活動,是留學生中文季刊和英文月刊的編輯,並被選為留美學生會中部分會會長、芝加哥中國留美學生會會長。在這期間,他認識了旅美華僑梅宗周的女兒梅美恩,兩人相愛並於1920年6月在芝加哥結婚。
1921年,韋愨結束在歐美7年的生活,偕夫人從加拿大溫哥華乘輪船回到祖國。回國後,韋愨曾擔任過孫中山的秘書。抗日戰爭爆發後,韋愨積極參加抗日救國的各種活動,還因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地下鬥爭,被國民黨人士誣陷為“隱蔽的共匪”,並企圖綁架他。無奈之下,他在新四軍軍長陳毅、副軍長張雲逸的幫助下離開上海,進入蘇北和皖東北抗日民主根據地,任江淮大學校長。
新中國成立後,韋愨曾任上海市副市長、教育部副部長等要職,致力於新中國教育事業。1951年後,韋愨著力推動文字改革,負責籌備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擔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負責主持日常事務。1954年後,他發表了《略談漢字簡化工作》《文字改革和漢字簡化》《略談漢語拼音方案(草案)的字母形式問題》等一系列論著,全程參與了漢字簡化革新運動,為中國漢語言文字改革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上世紀60年代初,近七旬的韋愨還曾經擔任華僑大學代校長。主持該校校務。韋愨以古稀之年,殫精竭慮,使華僑大學在其任職期間獲得了跨越式發展。(閆媛媛)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