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公眾號"7點遇見",略有修改。
今天想說說情商這件事,我曾對它有很深的誤解,現在我知道它無比重要。
1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以為高情商就是圓滑、會說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我固執地覺得,幹嘛要說那些虛偽的話呢,做真實的自己很好,要麼不說,說就要說真話。
我甚至在親人、好友跟我訴說離婚的想法時,天真地說,如果婚姻不能讓你幸福,我支援你這個決定。
令我欣喜卻同時也備感尷尬的是,他們最終並沒有離婚。
當我走到他們那個人生階段,我才理解,"愛"是一個動詞,它是給予,而不是索求,婚姻需要包容、理解,還需要用心經營。
但那個時候,我不懂。我覺得有愛就在一起,沒有愛,就不該再把自己困在牢籠裡。
那個時候,有人跟我說"我喜歡說直話,你不要介意......"那些這樣開頭說話的人,我以為他們是真誠的人。
我甚至也經常這樣說話,先打個預防"我喜歡說直話,你不要介意",然後,以說真話為理由,說一些可能會傷害對方自尊的話,比如"大家都覺得你很固執"。
那個時候,我並不嚮往成為高情商的人。
2
當年紀再大一些,我以為高情商就是不說讓人不舒服的話。
那些明知道說了會讓對方不舒服的話,幹嘛還要說出來?
後來,我慢慢懂了,關於婚姻,旁人只能"勸和不勸離",就是隻能往和好的方向勸,不能往分開的方向勸。
自古以來就有夫妻"床頭吵架床尾和",你不知道他們這次是不是真的鬧離婚,萬一不是,跟你說過的話,以及你相信他們會離婚的話,會成為他們心中不舒服的"梗"。
別相信他對另一半的吐槽,那隻能代表那一刻他的情緒。夫妻之間鬧彆扭,有很多機會讓他們和好。
即使你不能成為那個讓他們和好的"機會",也不要在任何一方那裡,相信或是數落另一方的不是。
後來,我也慢慢懂了,那些標榜自己喜歡說直話的人,其實是根本不願意顧及你感受的人。
既然你知道"說直話"會讓對方不舒服,那你為何還要說呢?一個根本不顧及別人感受的人,怎麼也談不上是一個真誠的人。
我也慢慢懂得,不要觸碰對方心中的"逆鱗"。
如果別人離過婚,你就不要在人前說你的婚姻有多幸福。如果別人家的孩子成績不好,你就不要說自家孩子有多厲害。如果別人自卑,你就不要說任何讓他會覺得你瞧不起他的話。
那個時候,我覺得人還是要有情商才行。
3
隨著閱歷的增長,我開始認識到,只懂得說什麼和不說什麼是不夠的。
問題的關鍵是,你知道什麼話會讓他人舒服或不舒服?
在工作中,我們說的都是中性話,不帶任何情感色彩的,但是,一不小心,你就中了招而不自知。
比如,你的頂頭上司問你一件事情的解決方案,你說沒辦法,這個事只能這樣了。
但隔天,當上司的上司問起來,你又認真地想了想,覺得這個事可以解決,你未跟上司商量,就直接回復了上司的上司該如何解決。你提供的解決方案,就是你頂頭上司曾跟你提過,卻被你否定的方案。
你是否能感受到,頂頭上司那一刻的不理解。
又比如,某個下屬,在處理一件事情時,按規定是不應該同意的,所以下屬拒絕了當事人的請求。
當這件事情的當事人找到你這裡來,你得知了更全面的資訊,你有充分的理由同意。但你竟然不徵求下屬的意見,也不跟下屬說明情況,便直接向當事人回覆同意。
你是否能感受到,下屬那一刻的被忽視。
我慢慢意識到,情商真的很重要。
4
後來,我發現,身邊那些高情商的人,他們是這樣的。
他們不說假話,但也不會說傷害人的話,在說出那些可能令人不快的話時,他們會換個角度,讓對方能夠接受。
他們尊重他人,願意相信他人,不會輕易否定一個人,他們總是把人往好處想,總是設想對方遇到了什麼樣的情況,不得已才會有些糟糕的表現。
他們願意幫助他人,他們能照顧到他人的感受,能在細小的地方給予不經意的照顧,他們也願意付出,只要能做到的,會盡量幫忙,他們覺得,幫助別人就是幫自己。
他們像是豪不費力就能做到,在恰當的地方,恰當的時候,說出恰當的話,做出恰當的行為。
我慢慢明白,高情商,其實就是為人著想的真誠。
為人著想的真誠,就是做一個誠實的人,不說虛偽的話。你說出來的話,不因為立場、角色、地點而變化。不因對方的地位、權威、年齡、地域不同,而說出完全不同的觀點,或者說出自己內心不認可的觀點。
為人著想的真誠,就是做一個謙卑的人,不驕傲自大。你以為的不一定是對的,任何時候,話不要說太滿,不要說太絕對。要儘可能縮小心中的"自我",尊重他人,包括用心傾聽他人、理解他人。
為人著想的真誠,就是做一個利他的人,不做自私的人。當你和人相處時,要用心去感受對方的感受,儘可能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他此刻需要什麼,我能給予嗎?我至少能給予什麼?當你看到他人遭受委屈、不公、困境、苦難,你能默默地給予幫助,不求回報。
為人著想的真誠,就是做一個有擔當的人,不做偽君子。你說出去的話,能夠做到;你做出的承諾,能夠兌現;不正之風,你敢抵制;不善之人,你敢拒絕。
我期待自己,能成為高情商的人。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