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夫(1906年12月23日~1988年12月8日),曾用名雲澤、雲時雨,化名陳雲章。內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村人,蒙古族。192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上將軍銜。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等職。
鄧華(1910年4月28日-1980年7月3日) ,湖南郴縣人。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生涯中,歷任中國工農紅軍連黨代表、團政治委員、師政治委員,八路軍軍分割槽司令員和政治委員、旅政治委員,東北保安副司令兼瀋陽市衛戍司令、遼吉軍區司令員、縱隊司令員、軍長、兵團司令員等職。參加了古田會議、長征、湘南起義、平型關戰鬥、百團大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湘贛戰役、廣東戰役等,組織指揮了海南島戰役。
呂正操(1904年1月4日-2009年10月13日),原名呂正超,字必之。奉天省海城縣(今遼寧省海城市)人。8歲時在本村小學讀書。1918年到繅絲廠當學徒。1922年參加東北軍。1923年入東北講武堂學習。畢業後,任東北軍第五十三軍連長、營長、少校副官隊長,第一一六師參謀處長,六四七團、六九一團團長。1933年參加熱河抗戰。1936年組織“東北武裝同志抗日救亡先鋒隊”,任總隊長,參加“西安事變”。193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冀中人民自衛軍司令員,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冀中軍區司令員兼冀中行政公署主任,冀中區總指揮部副總指揮。1943的任晉綏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晉綏分局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副部長、代部長,中央軍委軍事運輸司令員,解放軍總參謀部軍事交通部部長。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64年任西南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副總指揮、工地指揮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和鐵道兵第一政治委員。1965年任鐵道部部長。1983年6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劉震(1915年3月3日—1992年8月20日),男,原名劉幼安。湖北省孝感孝昌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階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奠基人之一。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原中央軍委委員,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曾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劉亞樓(1910年4月8日-1965年5月7日),男,籍貫福建省武平縣湘店鄉湘洋村,中國共產黨黨員,畢業於抗日紅軍大學和伏龍芝軍事學院。
劉亞樓在革命生涯中,先後參加了文家市戰鬥、第二次攻打長沙、吉安戰鬥、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突破四道封鎖線、強渡烏江、進攻遵義、四渡赤水、奪取瀘定橋、直羅鎮戰役、東征戰役、蘇聯衛國戰爭、三下江南、四保臨江、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抗美援朝等。歷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支隊政委、團政委、師政委、師長、縱隊副司令員、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教育長、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東北野戰軍參謀長、東北軍區參謀長、四野兵團司令員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歷任空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等職,為全面加強空軍正規化建設起了重要作用,使空軍部隊成為一支訓練有素、具有相當規模的重要國防力量。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李天佑(1914年1月8日—1970年9月27日),廣西臨桂人。1928年入桂軍當兵。192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曾任中共中央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1934年榮獲三等紅星獎章,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李聚奎(1904年12月31日-1995年6月25日),原名李新喜,男,湖南安化縣蘭田(今屬漣源)西坪村人。李聚奎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和後勤工作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階將領。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央軍委原顧問。
195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楊至成(1903年11月30日——1967年2月3日),貴州三穗人,侗族。1928年,在反“會剿”的下,負責傷病員管理工作,解決給養和醫藥供應。1934年10月隨紅一方面軍長征。1938年冬因病到蘇聯就醫,後入蘇共遠東局黨校、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軍需部部長,組織擴建軍需工廠、兵站、醫院和倉庫,為部隊進行遼瀋、平津戰役提供了物資保障。1949年起任華中軍區、中南軍區軍需部部長,中南軍政委員會輕工業部部長,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等職。
蕭華(1916年1月21日-1985年8月12日),男,原名蕭以僔,出生於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瀲江鎮肖屋村,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優秀領導人,傑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
蕭華軍旅生涯中參加過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歷任紅一軍團第二師政治委員,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遼東省委書記,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特種兵司令員等職。新中國成立後,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歷任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委員、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總幹部部部長、中央軍委副秘書長、總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常務委員;軍事科學院第二政治委員、蘭州軍區政治委員、甘肅省委書記、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等職。他還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蕭華所著的《長征組歌》被評為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作品之一。
蕭克(1907年7月14日—2008年10月24日),原名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湖南嘉禾泮頭小街田村人,黃埔軍校四期畢業。
1925年蕭克投筆從戎,參加北伐戰爭、南昌起義、井岡山斗爭和長征,歷任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長、紅六軍團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等職。抗戰時期任八路軍120師副師長、冀熱察挺進軍司令、晉察冀軍區副司令。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察熱遼軍區司令、華北軍區副司令員,華北軍政大學副校長、第四野戰軍第一參謀長等職。
全國解放後,任軍訓部部長、訓練總監部部長、國防部副部長、軍政大學校長、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是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第十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第十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在中共第十二屆一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