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26日,在彭德懷的指揮下,一野第2、19兵團攻克蘭州,蘭州宣告解放!
一位軍長眼噙熱淚,向西北下跪。
這位軍長就是時任19兵團63軍軍長鄭維山。師長被馬家軍殺害,政委裝成乞丐逃脫,12年後率一個軍報仇。
如今蘭州解放,馬家軍已被全殲,血海深仇終於得報。若紅88師的戰友英靈泉下有知,應可以瞑目了!
他面向西北重重叩首,一拜再拜。
鄭維山
重要又艱鉅的攻堅戰:解放蘭州
解放蘭州是一個既關鍵又極艱難的戰役。蘭州乃“河嶽根源”,“雲雷天塹,金湯地險,名藩自古皋蘭”。不僅地勢險要,蘭州自古便是軍事要衝,通聯甘、寧、青、新四省,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具有如此便利的交通樞紐地位,蘭州很早就發展成了當時西北第二大城市,國民黨將西北軍事和政治中心安置於此。
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佈防自然不輕。當時盤踞西北的有胡宗南和青寧二馬(青海馬步芳和西寧馬鴻逵,尤以青馬戰力最盛),共3 個集團30 多萬兵力。
胡宗南
解放戰爭程序至此,我軍早已進駐北平,國軍退至廣州。苦撐國民政府的李宗仁與閻錫山將西北最後的勝算壓在盤踞西北多年的“青馬”馬步芳身上。老蔣寄希望於此,若是能守住蘭州,便有極大的希望能夠據此反撲。
李宗仁
馬步芳所倚仗的並不只有數量龐大的兵力。西北地勢險要,有險峰環伺。蘭州內又築有堅固工事,又依託黃河天險,地利佔盡。盤踞於此的“青寧”二馬又以驍勇著稱。
然而左右戰事成敗,人心向背亦是關鍵。胡宗南、青寧二馬在大戰來臨前早已吵成一團,平素勾心鬥角,在大戰之前更難以同舟共濟。閻錫山好說歹說,將其中利害和國軍優勢分條陳列,才讓三人同意攜手。
閻錫山
隨著戰局的發展,毛主席運籌西北戰局,前後制定了“鉗馬打胡”“鉗胡打馬”等戰略方針,指出“打馬是一個較為嚴重的戰役,各軍宜有幾天消除疲勞,然後發起攻擊,並準備一直打到平涼,全殲一切被抓住的馬匪。”
我軍長線作戰,後勤供應稍有不足,以機動部隊攻打固若金湯的城池,這將會是場硬仗。若不能抓住戰役樞紐力克強敵,攻不下蘭州,我軍在西北戰局恐會陷入被動。若再被蔣公伺機東山再起,之前種種努力將化為雲煙,後果不堪設想。
鄭維山率軍,為戰友報仇
1949 年 8 月,鄭維山主動請纓,率領一野第 63 軍參加蘭州戰役,打響了解放西北的第一戰。
14年前,他率部在甘西北的古浪、永昌、山丹、高臺、倪家營子等地區英勇作戰,卻不料被馬步芳率領的馬家軍包圍,這是他記憶中揭不開的慘痛一頁。
當年兩萬人遭受圍困時飢寒交迫、彈盡糧絕,許多戰士因傷痛發作痛不欲生卻缺醫少藥的情景時常徘徊在他的腦海之中,卻又不忍回憶。
在馬家軍重重圍困之下,最後僅有包含他在內的三人殺出重圍。後幸得善良的山間獵戶救援,將他和副師長熊得臣藏在山洞之中,從而躲過了馬家軍一輪又一輪的搜尋。
敵軍搜捕網日漸收緊,鄭維山毅然決定回到延安進行情況彙報。在艱難的路途之中,他千里行乞,一邊痛哭,一邊發誓要為戰友報仇,清洗這筆血債!
而眼下就是個很好的機會。此時蘭州守軍為馬步芳的兒子馬繼援。馬繼援以為背靠西北天塹,可以高枕無憂,於是囂張道:“10 萬人馬也攻不下蘭州的東南要衝!我要讓彭德懷栽在蘭州城下,嚐嚐我馬家軍的厲害!”
他甚至還在陣前吹噓道:“憑著蘭州依山臨水的地形和抗戰時期的‘國防工事’,我不僅要保住蘭州,而且要直下西安!”
彭老總作了嚴密部署,派出鄭維山所率63軍作為打響蘭州戰役的第一炮,負責攻擊豆家山陣地。
這是一場硬仗,所有將士都心知肚明。這場戰役發生在敵軍佔盡優勢而我方劣勢盡顯的情況下,戰況將異常激烈艱難。然而14年前的一幕幕令他難以釋懷,復仇的烈火燃起了他的鬥志。
他身先士卒、浴血奮戰,作風強硬而英勇,擅長山地戰。麾下第 189 師 566 團更是作風硬朗。
23日始,566團把坑道迫近作業搬到了西北戰場。在565團的配合下,63軍僅僅用了兩天時間就挖出了4條500米長的交通壕。同時,鄭維山調集了數十 門各種口徑的火炮以支援突擊部隊。
25日上午10時,鄭維山一聲令下,猛烈密集的炮火覆蓋了整座豆家山。儘管遭到了馬繼援精銳部隊的反撲,但189師新仇舊恨一併清算,打得分外眼紅,猛烈的攻勢讓敵軍難以招架。
午後,566團基本已經站穩陣地。隨後565團、567團也先後加入戰場,打退敵人多次反撲。同時期營盤嶺、沈家嶺等陣地勝利訊息傳來,敵軍已有敗意。
至下午5時許,敵軍鬥志全無,全軍潰逃。我軍乘勝追擊,一舉攻佔了豆家山,立穩了腳跟,打開了蘭州的東大門。
打掃完戰場之後,鄭維山獨自策馬來到蘭州城外一座小山坡上。他面向西北,脫下帽子,一拜再拜:“戰友們,今天我鄭維山帶著部隊回來了,我為你們報仇了!”
大仇已報,盤踞於此的二馬精銳逐漸潰敗,蘭州城外圍主要陣地相繼失守,隱隱對固守內城的敵軍起到包圍之勢。
大軍壓境,這對敵軍造成的壓力更多作用在心理上。
此消彼長,我軍越戰越勇,敵軍則越打越沒信心。陣地失守訊息接二連三傳來,早已離心離德的國軍早就失去了堅守下去的信念。
豆家山被大仇得報的鄭維山攻佔後,馬繼援與父親馬步芳以密語進行聯絡。隨後,他急忙召集國軍內師級以上軍官開會,命令各部經由中山橋秘密撤退。而他自己則早就急忙將細軟收拾完畢,準備於三小時後倉皇出逃。
馬步芳
奪戰中山橋,切斷敵人西逃退路
中山橋又名“黃河鐵橋”,是蘭州段通聯黃河兩岸跨越天塹的一道鐵橋,素有“黃河第一橋”之稱。彼時正值汛期,橋下黃河水迅猛如奔騰軍馬,川流不息。俗話說“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門關”,從鐵橋上飛渡黃河,兇險至極。
然彭德懷早就料敵如神,料定敵人會從這裡撤退西逃,逃往青海,於是早已有所佈置。第 2 兵團 3 軍第 7 師接到命令,在協助兄弟部隊得手狗娃山後,迅速東進前往黃河南岸,伺機奪取中山橋。
此時馬繼援與其他各部已開始秘密從中山橋逃走。師長張開基、政委梁仁芥當機立斷,命令 3 個團全力挺進中山橋,並將敵人已開始西逃的資訊上報軍部。
彭德懷命令第2兵團餘部以火力全力封鎖中山橋及黃河北岸公路。 19 團 8連率先趕到橋頭堡後,僅以3挺輕機槍、8支衝鋒槍就一馬當先,搶佔了橋頭堡。指揮所中瀰漫著勝利的喜悅。彭老總卻鎮定自若,無暇沉浸在喜悅之中。
他徹夜不眠,站在地圖前,開始靜思下一階段的作戰計劃。25日月至中空,他向毛主席傳送捷報,詳細報告當天的戰況:
4軍、6軍、63軍、65軍各奪敵一個陣地,擊斃負隅頑抗的敵人近萬人,俘獲敵兵百餘人,獲知蘭州共五個師的守備,共計六萬餘人。同時“寧馬”馬鴻逵將率四個軍約八萬餘人,星夜前來馳援。
彭德懷在電報中向中央軍委建議,以62軍駐守臨夏,1軍、2軍向東機動,適時打擊敵方援軍。
主席收到電報後立即回電,表示完全同意彭德懷的部署並敦促彭德懷備好糧草彈藥,準備與二馬進行持久戰。同時要求賀龍及習仲勳進攻胡宗南部,確保後方糧草及軍備的供應安全,全力支援解放蘭州戰役。
翌日清晨時分,一縷金光灑向大地。中山橋此時被中彈拋錨的大卡車堵塞,早已人心渙散的敵軍紛紛棄車從人行道的兩旁逃命。守在一旁的第2兵團餘部以猛烈炮火收割這些潰逃敵兵。
這些敵兵早就已經毫無鬥志,潰不成軍,他們在逃命過程中甚至互相踩踏,還有一些不慎掉進河裡。於是第3軍成功攻佔中山橋。
11時,黃河北岸白塔山被我軍迅速佔領。佔據制高點後,我方完成了北面包圍,並以凌厲殲滅了北岸守敵。
下午6時許,當最後一絲霞光逐漸在天際消散之時,蘭州各戰略要點已被我軍盡數佔據,青馬主力部隊被全部肅清。彭德懷、張宗遜進駐蘭州,蘭州宣告解放!
進城後,彭德懷發出進一步指示:“宜將剩勇追窮寇”,要求不給敵人一絲喘息的機會,劍指青海,全力進攻,務必徹底殲滅馬步芳部!不接受任何投降!
8月30日,第一野戰軍舉辦了盛大的入城儀式。萬人空巷,10多萬市民載歌載舞,夾道歡迎解放軍戰士的到來。
蘭州這座飽經血與火洗禮的城市,帶著勝利的榮耀煥發出新生的歡喜。
一戰定四省
蘭州一役,乃是處於敵強我弱的境況之下。這無須諱言。
然而背靠天塹,有險峰環伺,城池固若金湯,並經過多年經營的精銳部隊,卻僅在7天之內,就被長線作戰、處於不利地位的我軍一擊即潰。究其原因,可以說是國軍早就大勢已去,高層將領之間勾心鬥角,將士之間離心離德。
而反觀我軍,卻是英勇奮戰,上下一心,這不可謂不是歷史的選擇。
在連續七晝夜的浴血奮戰之後,我軍以傷亡8700餘人的代價,殲滅馬步芳主力共2.7萬人,實現了戰前便制定的殲滅青馬主力的戰略任務,徹底滅絕了蔣介石最後掙扎的企圖。
“一戰定四省”,蘭州的解放,加快了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的解放步伐,奠定了整個西北戰局的勝利基礎。
這勝利來之不易,許多解放軍戰士以自己的生命,換取了今日的和平:捨身炸碉堡的“特等爆炸英雄”曹德榮、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堵搶眼的李應邦、獨守陣地的楊順文等……
彭德懷曾傷感道:“打蘭州是一場惡戰,是艱鉅的攻堅戰。有的團一千五六百人的建制,戰鬥結束時只剩下幾百人。這些戰鬥英雄們為了人民事業,粉身碎骨,勇敢的自我犧牲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