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瘦,究竟誰說的算?
吃肯定是罪魁禍首,餐桌上吃得多的人一般都不會太瘦。可現實生活中,真的有很多特例,吃得多還不胖,吃得少還不瘦。可見,還是有其他原因在裡面的。
影響肥胖的危險因素都有哪些?拋開吃得多與少以外,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危險因素。
1、遺傳:基本上遺傳是改變不了的,名副其實的易瘦體質,是無法通過後天鍛鍊改善的。而對於從小就喜歡大吃大喝,成為一個小胖墩的人,長大後更難以改變這樣的身材。
2、進食方式不同:這方面有很多的學問,如進食速度,相比於吃飯快喜歡大口咀嚼吞嚥的人群,喜歡小口慢嚥的人群,雖然吃飯速度慢,但吃飽的訊號可以更順利的傳達給大腦,進而停止用餐。
相比較而言,吃飯速度也是決定胖瘦的一個因素。再有就是人們一日三餐吃的食物,你是喜歡重口味食物,還是清淡食物,亦或者曾在美國進行飲食評比,從多達38種美食中,最終被評為最佳綜合飲食方式的DASH飲食。
它的特點為吃足夠的蔬菜和水果、奶製品;降低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適量吃全穀物、禽類、魚肉、乾果等等;控制高鹽、高糖、高脂的食物攝入。
3、運動量:運動是考驗一個人胖和瘦的標準,對於即使吃得稍微多點,但是可以透過運動的方式消耗掉,那麼也可以控制好體重,達到預防肥胖的目的。
但面對即使吃得多,也很少運動或幾乎不運動的人群,肥胖也指日可待!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在強調多運動的原因。希望大家完成每日至少半個小時,以每天一次或最低的標準,每週3次為宜。
4、年齡:目前,根據最新一項發表在《肥胖研究與臨床實踐》的“全國肥胖地圖”中的俠士結果,發現在成年人中,相比於其他人群, 中年人以及已婚的人肥胖機率更大。
其中北京超重的人群比例可以達到40%以上, 幾乎每10個人當中就有4個人為超重的身材。
也就是說對於符合條件的人,就要比不符合條件的人群更容易胖。如果你上面的危險因素越多,肥胖機率越大在,在減肥方式上越需要注意一一改善。記住要想健康成功地減肥,還是在於——管住嘴,邁開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