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古 英 雄 出 少 年
作者:園丁
舉國正在熱議教育系統“雙減”的時候,我想起抗日戰爭年代為國犧牲的少年兒童。他們沒有機會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那時候偌大的中國容不下一張課桌。兒童團平均年齡才9-15歲,在松山戰役中,徵召7千娃娃兵走上戰場與日軍血戰,攻克松山後戰死1千多人,最小的只有9歲。有的小戰士在日軍百般折磨下都不背叛祖國。可憐這麼小的年齡就要上戰場,可是不上去,中國就沒有未來。
反觀如今的那些“廢青”,怎麼對得起中華民族的祖先啊?記得香港暴亂期間,有的“廢青”舉著英國的國旗,把自己國家的國旗丟海里去。他們已無法與當年的兒童戰士相比,令人感到痛心!本來熱愛祖國,是一個民族青少年精神世界裡必須牢固樹立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幾千年來都延續著,但竟出現了“廢青”這樣的群體,警示國人應該警惕了。
在中華民族爭取獨立自主的征程中,遭遇的挫折比比皆是,但中國精神始終屹立不倒,少年英雄代代傳。王二小把敵人帶入包圍圈之後,自己被殺害。周子興犧牲時才14歲,敵人在他身上捅了20多刀。中國少年震撼世界。美國隨軍記者戰前看到即將出徵的娃娃兵,問指揮官:“為什麼要讓這些孩子上戰場,他們是這個國家的未來!”指揮官回答他:“仗打到這個份上,如果他們不上戰場,這個國家就沒有未來了!”顯然,少年強則國強。如今和平與發展成為這個時代主流,我們希望少年兒童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不再過曾經苦難的日子,這正是我們迫切奮力實現民族復興的動力來源之一。
自古,中國不乏少年英雄。現在我們探討“雙減”,提倡素質教育,目的是為了培養綜合素質更高的下一代。只是希望,無論時代怎麼變革,都不能少了精氣神。中國的未來,寄託在青少年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