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舍兄發來其新作陶繪《凝》系列,內容是玉蘭。玉蘭,辛夷花,又名木筆花、望春花、木蘭花、紫玉蘭、玉樹、玉堂春。三舍所繪的玉堂春,筆法自然,用色絢麗與白瓷融為一體。三舍的《凝》系列,靈感來源於王維的《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此詩是王維隱居於輞川別業時,與裴迪二人同詠輞川孟城坳二十景,各成五言詩二十首,由王維輯成《輞川集》中的其中一首。
王維很善於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不僅以細緻的筆墨寫出事物的鮮明形象,而且往往從景物中寫出一種環境氣氛和精神氣質。就如這首《辛夷塢》,詩的前兩句著重寫花的“發”: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動下,欣欣然地綻開,好似雲蒸霞蔚,一派春光;而後兩句則寫花“落”:這山中的紅萼,點綴著寂寞的澗戶,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後紛紛揚揚地向人間灑下片片落英,了結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詩,在描繪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時,又寫出了一種落寞的景況和環境。這就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審美文化。三舍說,其所繪的《凝》系列,也是有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審美探索。
01. 對傳統審美文化的挖掘
說到審美,其是超越於實用性、功利性之上,為了愉悅身心、滿足精神需求而存在的。審美活動更是體現了人對於精神價值的自覺追求,體現了人的超越精神的活動。
要審美,必先有藝術創作,其自然是一種具有審美價值的活動,但並不是所有的審美活動中都有明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目的,因而,包含有明確審美意識的藝術創作活動和作品以及生活中具有審美價值、但沒有明確審美意識的活動和產品,可稱為審美文化現象。
由於中國古代審美文化這種文化超越於實用性和功利目的之上,努力擺脫外在束縛,擺脫附庸地位,追求心靈自由和精神愉悅。所以,中國審美文化充滿了對生存意義的叩問,具有一定的理想高度。超越精神貫穿中國審美文化發展的始終,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一條內線上索。三舍就是沿著這條線索而尋找挖掘中國審美文化內蘊。
02. 中國審美文化的研究物件
三舍認為,既然是中國的審美文化的挖掘,那首先是看其研究物件是什麼。從中國古代美學來看,可以分為三個層面:一是物質層面,即人們創造的具有審美價值的器物;二是行為方式層面,即具有審美價值的行為方式以及人們為了創造美和欣賞美所進行的各種各樣的審美實踐活動;三是審美觀念層面,主要是指從孔夫子到王夫之等一系列中國古代思想家有關美的直接或間接的思考,即中國古代美學思想史。
綜合來說,就是從兩個方面來探索:首先是對各個歷史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具有審美價值的器物進行研究。歷史的發展往往充滿了滄桑感,滄海桑田的自然變遷,紛飛的戰火等都有可能使鮮活的生命活動圖景變得淡遠和模糊,文獻對人類生活的記載往往顯得是那樣的粗疏,所幸的是這些器物默默地講述著那些久遠時代人們的審美意識。中國古代審美文化研究的任務是去把握這些器物的審美特徵,並體悟這些器物中的文化心理蘊含,進而探討這些器物中所包含的審美觀念和藝術精神。
如質樸而富有生命氣息的仰韶彩陶、雕飾滿目的殷商青銅器、有濃郁生活氣息的漢代畫像石、獨具風韻的唐代女性服飾、素雅的宋代青瓷、碩大的元代酒器、簡潔樸素的明代傢俱、精緻的清代鼻菸壺等等,這些都是中國審美文化的研究物件。
另一方面,就是對各個時代人的審美活動蹤跡的探尋。因為,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具有標誌性的一些審美活動和行為方式。如周代貴族溫文爾雅的氣質和風度、漢代豪族對厚葬的追求、魏晉門閥世族的雅集、唐代士人的漫遊、宋代文人的鬥茶、明代文人對商業文化的參與、清代帝王南巡時的藝術活動等等,都折射著特定歷史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況,反映了那些時代人們的審美情趣、藝術追求。所以,三舍就是要透過對這些審美活動的研究,努力釐清中國古代審美意識的時代特徵及其發展嬗變的歷程,並透過反觀審美活動創作作品,這也是三舍以瓷作畫的審美活動方式的體現。
03. 中國審美文化的理論意義
三舍認為,研究中國審美文化可以透過對不同歷史時期文化現象提煉出各個時代的藝術精神。如漢武帝茂陵石雕群所體現出來的雄渾、古拙的審美氣象。因此,唯有分析一個時代的器物和人的審美活動,才能更為真切地把握那個時代審美文化發展的脈搏,才能對那個時代的藝術精神有更為獨到的認識和體會。
而且透過對器物美學風格的分析,對每一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的審美活動的梳理,可探討到中國古代審美意識和藝術思想發展的內在規律。更可探討審美文化現象產生的社會原因和哲學蘊含。如文徵明的曾孫文震亨的《長物志》中有關花草、木石、書畫、香茗等的記載,也不是一個孤立的文化現象,而是標誌著明清時期,在心學思想的影響下,文人雅士已經從宋明理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人的個體慾望得到了放縱,但是文人高雅文化依然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即便是在慾望放縱的時代,在商業繁榮的都市,無論文人學士還是富商大賈都以遠離銅臭味和世俗生活為美。三舍就是在關注這些文化現象背後的歷史文化語境,對審美文化現象進行更深刻的解讀。
三舍透過對中國審美文化的梳理,對一些美學和藝術問題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其對中國古代審美文化的探索,從形而下的美學現象出發,進而形成對美學問題的認識。這樣的途徑更能切合中國美學的實際,這樣的探索手法可以更好地啟用中國美學的研究。
04. 中國審美文化的跨學科性
三舍認為,中國審美文化涉獵多個學科,有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哲學、文學、藝術學等等。其實,藝術學只是某一個具體門類的研究,如美術、音樂、舞蹈等都有著較為清晰的學科界限,而審美文化具有綜合性,不僅僅侷限於某一藝術門類,而是力求對藝術中共同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綜合思考。
而且,藝術史關注的重點是藝術品,審美文化不但關注藝術品,也關注人的審美活動。從研究方法來看,各個具體的藝術門類側重研究的是藝術的表現形式、價值意義等問題,而審美文化更加側重於研究藝術品中所包含的美學精神。
三舍在審美文化探索中,認識到藝術現象只是研究的手段,透視現象挖掘其背後的美學精神和哲學思想才是審美文化研究的深層內容。期待三舍在藝術探索之路上越行越遠。
(黃三舍,中國農工黨廣州市委會畫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