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因“仰韶文化”遺址的考古發現,標誌著現代中國考古學之始。至今,已百年。
現代考古學之於中國意義,可用梁思成這句話:“一個民族的自大和自卑,都源於對本民族歷史文化的無知。只有瞭解自己的過去,才能站在客觀的立場上,產生深層次的民族自尊。”
評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中國考古學百年之際,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中國考古學會、中國文物報社組織開展了《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遴選推介活動》。
據初評統計,周口店遺址群、牛河梁遺址、三星堆遺址、石峁遺址、秦始皇帝陵及兵馬俑坑等五項發現名列前五。135項考古發現初評得票過半。按得票數前160項考古發現,入圍終評。
截至2021年7月10日申報結束,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地區)337個參加申報。
為確保全面反映百年考古的重大成果,經各地文物主管部門稽核、專家提名,最終確定321項作為候選專案參加“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遴選推介活動,設初評、終評兩輪評審推介環節。
7月下旬“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遴選推介活動初評啟動,從321項參評專案中遴選推薦160個專案,並在投票時從不同地域、不同時代和不同型別等多角度綜合評審。
160個入圍終評專案,河南與陝西分別有26項和17項入圍,山東、山西各有9項入圍,河北、湖北、湖南各有8項入圍。
從年代上來看,其時間跨度從百萬年前舊石器周口店遺址群、泥河灣遺址群、水洞溝遺址以及湖北鄖縣人的發現,到明定陵考古發掘、江口明末戰場遺址,年代跨度大。
舊石器考古:8項
新石器考古:49項
夏商考古:19項
兩週考古:22項
秦漢考古:22項;
三國至隋唐:16項;
遼宋金元:20項;
明清:4項。
陝西:17項入圍
陝西,位於中國地理版圖中心,處於黃河中游和漢江中上游,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這裡,有最具原始社會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遺址和楊官寨遺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長安,是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誕生地、部族發源地及陵寢所在地,相傳也是更久遠的華胥古國或華胥氏所在。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關中的黃土埋皇上”。無數帝王陵,記錄著曾經的時代。以秦始皇兵馬俑坑為代表,成為一個巨大的雕塑藝術寶庫。
1、陝西神木石峁遺址
2、陝西秦始皇帝陵及兵馬俑坑
3、陝西法門寺考古
4、陝西半坡遺址
5、陝西漢長安城遺址
6、陝西周原遺址
7、陝西姜寨遺址
8、陝西豐鎬遺址考古發現與研究
9、陝西秦雍城遺址
10、陝西唐大明宮遺址
11、陝西西漢帝陵考古調查勘探與發掘
12、陝西秦阿房宮遺址
13、陝西秦咸陽城遺址
14、陝西高陵楊官寨遺址
15、陝西耀州窯遺址
16、陝西兩週芮國遺址(陝西梁帶村、劉家窪)
17、陝西藍田呂氏家族墓地
陝西17項入圍專案中,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古文明遺址,4個:石峁遺址,半坡遺址、楊官寨和姜寨遺址,反映了當時的古文明。這其中,有三個位於西安。
第二,周秦漢唐都城遺址及宮殿,8個:周原、西周豐鎬、秦雍城、芮國遺址、秦咸陽城、漢長安城、秦阿房宮、唐大明宮。“永恆之城”長安城,歷代城市不斷疊加累積,至今已越千年。
第三,陵墓考古,3個:秦始皇陵和兵馬俑,西漢帝陵,呂氏家族墓地。頗為遺憾的是,18座唐陵無一入圍。
第四,文化類遺址,2個:法門寺和耀州窯。前者,是佛教文明的聖地;後者,則是中國古代瓷器文明的代表之一。
《考古》雜誌對“石峁遺址”的評述
陝西北部毛烏素沙漠邊緣可見的古代石牆,最初被認為曾經是長城的一部分。但是,當考古學家對它們進行深入調查時,他們意識到那裡埋藏著更古老,更復雜的東西。他們發現了失落的石峁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
在過去十年中,發掘者揭露了一座擁有巨大防禦工事和複雜基礎設施的石城,數以千計的豪華文物,以及一座230英尺高(約69米高,城記備註)的階梯式金字塔,這是石峁統治者和領導家族的住所。該遺址的年代和地理位置都令人驚訝,因為人們認為——中華文明是在石峁建立大約500年後首先在中原發展起來的。
孫周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表示:“石峁揭示了中國城市化的獨特軌跡。這個曾經強大的王國,在古代文字記載中是完全未知的。”
當然,大家相對陌生、但是卻在世界擁有極高聲譽的發現,莫過於“石峁遺址”。
“石峁(mǎo)遺址”,曾入選“2012年十大考古新發現”、“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現”及“二十一世紀世界重大考古發現”。(城記專題:《堪比瑪雅和亞特蘭蒂斯:陝西,發現一個“失落的文明”》)
如此之多的認可,說明它“石破天驚”的影響。遺蹟和文物,是文明的印記所在。「石峁遺址」,中國文明的前夜。
淵源:中國現代考古發展
1921年,瑞典地質學家、考古學家安特生擔任北洋政府農商部礦政司顧問第七年。那時,他已拉開周口店遺址發現、發掘的序幕,尋到煙筒山鐵礦。
1921年10月,他在得到中國地質調查所、河南省政府和澠池縣政府大力支援後,與中國地質學家袁復禮、奧地利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等一道,開啟了發掘仰韶遺址的程序。
工作取得巨大成功,大量精美彩陶首次現世,水稻粒的印痕也隨之被發現。這裡,被認定為新石器時代遺存。根據發現地名稱,被命名為“仰韶文化”。安特生,被稱為“仰韶文化之父”。
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1874.7.3-1960.10.29)◎NEWS
因為仰韶文化在中國考古學中的重要地位,1921年被認為是以田野發掘為標誌的現代中國考古學之始。
時光飛逝,歷史卻越發厚重積澱。2021年,中國考古學迎來100週年。
中國第一位現代考古學家:李濟,人類學家、考古學家、被譽為“中國考古學之父”,也是我國第一位現代考古學家,是我國最早獨立進行田野調查的學者。先後主持14次安陽殷墟發掘,讓殷代歷史重現天日。
中國人的第一次獨立考古發掘:1926年,“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和地質學家袁復禮,在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進行考古。“三點記載、層疊、探溝探坑”等方法,奠定了現代科學考古的基石。
中國考古學家李濟(1896.7.12-1979.8.1)◎NEWS
第一家中國國家考古機構:1928年,國立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命傅斯年等三人負責籌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標誌著中國第一家國家考古機構的成立,是民國時期研究歷史學、語言學、考古學的重要陣地。
新中國第一部文物保護法令:1950年 5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發第一個文物法規《禁止珍貴文物圖書出口暫行辦法》,規定“凡已經各地文物出口鑑定委員會鑑定證明,並經各地發給出口許可證之文物圖書”,才能向海關報運出境。
新中國第一個考古學專業:北京大學於1952年開設歷史系考古專業,是我國高等院校中成立的第一個考古學專業,成為了輸送考古人才的重要基地。
第一次全國文物普查:1956年,國務院首次提出進行全國範圍內的文物普查。這場歷時數年的全國第一次文物普查,基本摸清了各地文物分佈,為徵集、展覽、保護、發掘及科學研究提供了參考。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3月4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佈 ,總共180處。包括石窟寺遺址14處、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77處、石刻及其他11處、古時代遺址26處和古墓葬19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