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備受關注的美俄安全保障問題談判在日內瓦結束。會後的記者會上,美國副國務卿舍曼主動表示,雙方代表在會談中一致認為,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
關於核戰爭問題,五大核武器國家領導人早在1月3日就已發表過宣告,強調“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核武器應被用於防禦目的,遏制侵略和戰爭。雖然這次舍曼只是將其重複了一遍,但仍然別有深意。
首先,在時長7個半小時的會談期間,美方主動提到,願意與俄方討論導彈部署和限制軍演等問題。這意味著,儘管美方沒有直接答應俄方的安全保障要求,但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妥協。
此前12月17日,俄外交部曾向北約提交過一份安全保障協議,要求北約承諾停止東擴,不吸納原蘇聯國家成為其成員國,不與這些國家進行軍事合作或在其領土內部署軍事力量。
上述條件被外界視為俄軍集結烏克蘭邊境的原因所在,俄方試圖透過大軍壓境的方式,逼迫北約和美國接受這些要求。普京本人也曾表示,如果不阻止北約在東歐國家部署武器,那麼導彈只需4到5分鐘就可以抵達莫斯科,俄羅斯已經“退無可退”。
對於俄方的要求,北約和美國曾一度拒絕,還表示將堅決支援烏克蘭抵禦俄羅斯“入侵”。而現在舍曼卻突然改變口風,主動提出不打核戰爭,還稱願意就導彈部署問題展開談判,這無疑是一種讓步的表現。
其次,美國在烏克蘭和哈薩克的失敗,令白宮看到了繼續威逼俄羅斯的危險性,所以不得不暫退一步。
以近期爆發騷亂的哈薩克為例,儘管背後的組織者策劃周密、行動迅速,僅用時三天不到就把騷亂推向全國,甚至開始公然攻打阿拉木圖市政機關、搶奪軍火庫、佔領機場並劫持飛機。但俄方的反應明顯更勝一籌,在第一時間就應邀出兵維和,並很快控制了局勢。一場騷亂下來,外部勢力非但沒能顛覆哈薩克政府,反而促使該國與俄羅斯走得更近,就連美國都開始擔心,自家能源公司在哈薩克數百億美元的投資,是否會被俄軍“奪取”。
事實上,目前已經有俄羅斯學者提議,哈薩克政府應當為俄軍出兵而滿足一些條件,其中之一就是“徹底清理”西方國家在該國的經濟影響力,並由俄羅斯“取而代之”。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份中美天津峰會期間,舍曼還曾在中國身上碰過釘子。當時中國外長王毅向其丟擲“兩份清單”和“三條底線”,要求美方遵照履行。儘管舍曼回國接受採訪時,對“清單和底線”隻字不提,但隨後的事實表明,美方的確做到了清單上的一些事情,對華挑釁的行為也有所收斂。
而結合此次舍曼向俄方“認慫”一事來看,中俄其實都已經找到了正確的對美接觸政策,那就是率先做好與美方徹底撕破臉的準備,絕不在關鍵利益上對美方讓步,必要時向美方施加足夠的壓力。只有這樣,信奉“實力地位”原則的美國,才有可能主動坐下來與中俄談判,並做出一定程度的讓步。
另外,中俄擁有的核力量,也是促使美方在地緣衝突中選擇暫時退讓,而不是步步緊逼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雖然五大核武器國家都認為“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但中俄仍有必要加強本國核力量建設,以確保核威懾能夠繼續生效,從而嚇阻美國的戰爭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