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伴隨著kindle一起長大的文青,如今都成了為前程奔波的社畜。/圖蟲創意
當“kindle或將退出中國市場”衝上熱搜第一的時候,很多人才想起來自己抽屜裡也有一臺kindle正在“吃灰”。
1月4日,有網友發現國內的kindle產品線出現異常情況,官方自營店的kindle產品出現大面積的缺貨。在京東自營旗艦店上,除了一款低端型號外,kindle系列產品均顯示無貨。訊息一出,猜測四起:這是kindle要退出國內市場的訊號?
對此,亞馬遜中國官方也迅速給出回應:“我們致力於服務中國消費者。消費者可以透過第三方線上和線下零售商購買kindle裝置。”
京東kindle自營店出現大面積缺貨,僅剩一款青春版電子閱讀器在售賣。/京東
而kindle產品的缺貨情況並不是只發生在國內,就連亞馬遜海外淘上面的大量kindle產品目前也都普遍處於缺貨狀態。
原來只是由於廠家缺少晶片導致的缺貨,並非下架或“退市”。這可讓中國的kindle使用者長舒了一口氣:“泡麵神器總算是保住了。”
這些年來,專注提高閱讀體驗的kindle或許沒多少改變,但中國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kindle,讀書人的必備“雞肋”
猶記得2007年,第一代kindle在美國橫空出世的時候,風頭一時無兩,雖然售價高達399美元(按當時的匯率,接近3000元人民幣),但上架6小時就全部售罄。
畢竟,在諾基亞當道的年代,一塊足以模擬紙質書的電子螢幕,的確給了人們無窮的驚喜與想象空間。
不過,第一代kindle無論在外觀上還是技術上,其實都略顯“寒磣”。粗糙的白色塑膠外殼,6英寸的電子黑白屏,僅有250MB的記憶體。
當時,估計誰也很難預料到,就是這樣一塊小小的黑白屏,能在未來幫亞馬遜打贏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從打折書商搖身一變,成了全球最大的書籍零售商。
2013年,kindle電子閱讀器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僅用了3年時間,中國就成為亞馬遜kindle裝置銷售全球第一大市場。
kindle也迅速成為一眾“愛讀書”的文藝青年的白月光,紛紛以手捧一臺kindle作為身份相認的“暗號”。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當年流連咖啡館、校園、圖書館的文藝青年們,如今都成了為生活奔波的社畜,哪還有閒暇拿出kindle凹人設?為了不浪費幾百上千元買來的kindle,只好用來蓋泡麵了。
2007年至今,15年過去了,同為2007年“出生”的iPhone都更新迭代到第13代了,而kindle依然像被困在時光裡的老人一樣,在創新上乏善可陳。
你可以認為這是kindle的專注,這麼多年都只執著於給使用者帶來媲美紙質書的沉浸式閱讀體驗,但也可以解讀為一種“不思進取”。
這些年來,kindle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創新,也不過是可支援PDF、可連線wifi、增加閱讀燈功能、可調節冷暖色溫等“雞肋”功能,對閱讀本身而言可有可無。
最新的一代kindle Oasis與此前的kindle Paper white在技術上還是沒有突破性的升級,只不過換了金屬材質,加了實體翻頁鍵,升級了處理器。
而許多真正影響使用者體驗、被反映得最多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翻頁卡頓明顯、讀取速度太慢、墨水屏容易磕碰損壞、僅支援黑白屏呈色效果、無法呈現彩色配圖書籍……kindle再也難以帶給使用者新鮮感和購買衝動。
硬體創新上的“雞肋”,不僅讓消費者喪失了更新換代的慾望,也逐漸遺忘了kindle的存在,淪為無用的“擺設”。
2021年底,閒魚選出了“2021年度十大無用商品”,電子閱讀器位列第三,得獎理由是“一種比較昂貴的泡麵周邊”。
然而,如今點外賣越來越方便了,對於kindle來說,未來可能連蓋泡麵的機會都沒有了。
作為閒置率較高的數碼產品,各個版本的kindle佔據了閒魚、二手數碼品類的“半壁江山”。
kindle在中國,水土不服?
其實,在這次衝上熱搜第一之前,kindle早就在悄悄“撤退”了。
2019年,亞馬遜的中國網站只保留kindle電子書和海外購業務,其他自營電商業務包括kindle硬體銷售均退出中國市場。
2021年10月,亞馬遜kindle天貓官方旗艦店關閉,至今尚未恢復。如今,kindle硬體在國內只有京東自營旗艦店這一個銷售渠道。
2021年11月,亞馬遜中國的kindle硬體團隊全部被裁撤。業內估計亞馬遜會委託第三方對現有kindle使用者提供售後服務進行過渡,直至所有使用者保修期結束。
所以,從亞馬遜近幾年的一系列動作來看,“退出中國市場”或許為時尚早,但不那麼重視中國市場卻是有跡可循的。
據亞馬遜中國副總裁2017年透露,在Kindle Unlimited電子書包月服務上,中國是僅次於美國、英國的第三大市場。/介面x資料線
這種“撤退”,可能並不都是主動,而很可能是被動的。
kindle在中國,總是顯得“水土不服”。
調研機構iSupply曾對2009年釋出的kindle 2進行拆解,iSupply分析估計,不包含軟體、設計等支出,kindle的零件與組裝費用已經達到185.49美元,而以189美元出售,已經沒有利潤了。
近幾年來,新版本的kindle定價還在連年降低,2012年推出的第六代kindle,價格已經低至69美元,而kindle在中國的主打產品售價在600-1000元左右。
對於kindle“以硬體獲取使用者,以虛擬產品賺錢”的盈利模式而言,kindle的硬體銷售利潤只是其次,最主要的盈利來源是kindle商城內電子書的銷售。
從預測資料來看,kindle的利潤絕大部分都是來自電子書的銷售。/介面x資料線
但是,對於“神通廣大”的國人而言,kindle的這一套卻玩不轉了。
我們似乎還不那麼適應用可以購買實體圖書的價錢,去購買一本看得見卻摸不著的電子書。圖書資源網站、pdf轉碼、朋友間共享……我們有許許多多的方法找到自己想看的書,並不需要依賴kindle的電子書商城。
更何況,kindle電子書商城內的中文書籍不夠全面,許多小眾的好書並沒有納入其中。
大部分中國人還沒培養起來為“高品質”付費的習慣,依然沉迷於尋找更廉價甚至是免費的替代性服務。對他們而言,“體驗”是可以被犧牲的,“實惠”才是最大的追求。
而這一點,正好與kindle的經營理念相悖。
kindle的時代,已成過去?
“內憂”尚未解決,“外患”卻始終圍繞在kindle的周圍。
從方正、盛大文學到如今的科大訊飛、掌閱、文石閱讀,國產電子書品牌如野草般瘋狂生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而kindle的競爭對手遠不只電子書,還有各種不斷進化的“螢幕”:手機裡可以裝載微信讀書、豆瓣閱讀等閱讀APP,呼之即來、揮之即去,還是免費的。
功能日益豐富的平板電腦,不僅有電子閱讀功能,還方便書寫記錄,甚至還要進軍彩色“墨水屏”。
層出不窮的國產電子閱讀器,不斷衝擊著kindle的地位。/介面x資料線
後起之秀聽書APP,也正在一點一點地改變使用者的閱讀習慣,大有趕超電子閱讀器的勢頭。
對於電子書行業巨頭kindle而言,也許硬體創新尚可以努力、使用者消費習慣可以慢慢培養、競爭對手也可以憑藉自身的不可替代性逐個打倒,這些所謂的“困境”尚且不足為懼。
但是,kindle還有一個最致命的“敵人”——時代。
2019年,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年人紙質讀物的閱讀量、閱讀時長均有所下降。
成年人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5本,略低於2018年的4.67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2.84本,較2018年的3.32本減少了0.48本。
是的,中國人變得不那麼愛讀書了,這才是kindle在中國的三寸命門。
在網速越來越快的通勤路上,再也沒多少人能抵擋手機的誘惑;在越來越繁重的工作過後,再也沒多少人能重新對一本書聚精會神;在如影隨形的生活壓力面前,讀書真的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想扭轉閱讀的頹勢,恐怕不是kindle憑一己之力就能做到的。
當年,項羽被困垓下,兵少糧盡,孤立無援,夜裡聽聞四面傳來楚地的歌聲,誤以為漢軍早已佔領楚地,楚軍已走投無路。曾經所向披靡的項羽頓時喪失了鬥志,與心愛的虞姬告別後,在烏江邊自刎。
如今孤身在中國打拼的kindle,不正像被圍困的楚軍,躊躇著是否踏上歸家的旅途。
參考文章
[1] 除了壓泡麵,kindle在中國可能真沒價值了丨雷科技
[2] 亞馬遜kindle“失寵記”:為何從風靡一時到漸漸失寵?丨NBS新品略
[3] 微信讀書殺死kindle丨新熵
[4] 中國對kindle意味著什麼?丨介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