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總計7500字,是我所有顯示器評測文中篇幅最長的一篇,請耐心閱讀。沒有耐心也沒事,我為各位準備了省流助手。
KTC M27P20價效比較高,SDR/HDR亮度高達580/980nit,576個控光分割槽,控黑效果好,色域非常出眾(100% Adobe RGB覆蓋率),色彩切換功能齊全,適合所有型別的設計需求,也特別適合PS5遊戲主機和PC大型單機遊戲以及觀影。廠家還給了個保證無壞點的承諾。缺點是響應速度略微不如其他的4K 144Hz顯示器、分割槽控光開啟後白色影象會輕微的“邊緣泛黃”問題。
“高階顯示器的未來屬於Mini LED和OLED”,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在2021年早期,Mini LED技術就已經在電視領域發光發熱,不過消費級市場上的萬元以下的Mini LED顯示器要到2021年晚期才開始出現,而KTC M27P20就是兩個最先登場的先鋒官之一,另一個是HKC PG27P5U。
和昂貴的HKC PG27P5U不同,KTC M27P20採用了更具有誠意價效比戰略,以更低的價格實現了相近的效能。KTC M27P20目前售價4999元,面板(友達2.3 IPS)和HKC PG27P5U相同,引數也非常接近,都是4K 144Hz,擁有576個控光分割槽(HKC的是512個),HDR亮度都可以達到1000nit。
從價格上看,我認為首發4999元的KTC M27P20還算比較“親民”。
(最近漲價了,過幾天應該會回到4999)
因為4K 144Hz顯示器已經是4000元了,比如群創面板的宏碁XV282K(3999-4299元),而同面板的其他顯示器也基本在4000元上下,(當然,高貴的阿蘇斯除外)。相比之下,KTC M27P20比XV282K等4K 144Hz的傳統LED顯示器只貴了1000元,多花1000元就能買到1000nit亮度、極好的控黑效果、幾乎完美的廣色域覆蓋率,我認為很值。
一,Mini LED的概念和優缺點
首先,Mini LED是一種背光技術,而不是一個面板,KTC M27P2所採用的依然是IPS面板。
液晶顯示器之所以會發光,並不是因為螢幕本身會亮,螢幕只是用來控制顏色和亮度大小,真正發光的是屏幕後面的背光層。背光層由很多燈珠組成,普通LED背光的燈珠很大、數量很少,所以很難實現亮度的精確調控。比如兩顆燈珠中間的位置,亮度肯定比靠近燈珠的位置要低一些。而Mini LED中“Mini”一詞就是指其採用的燈珠體積“小”、因為每個燈珠體積小了,所以燈珠數量就得大幅度增加,因為數量多,所以亮度調控更加精細。
你可以這麼理解:一個個的燈珠,就如同螢幕的一個個畫素點一樣。普通LED燈珠大且少,如同顆粒感明顯的低解析度螢幕,Mini LED燈珠小且多,如同細膩的高解析度螢幕。
比起普通LED,Mini LED的優勢為:
①精確的亮度調節,而且Mini LED顯示裝置(包括筆記本螢幕、顯示器和電視)都會有超多的控光分割槽,所以控黑效果極好,能夠顯示極佳的光影效果,在展示暗部細節時異常強大(對比度更高)。
②更高的亮度,以及更為強大的HDR效果
③理論上更好的色彩。
比其OLED,Mini LED的優勢為:
①成本更低
②無燒屏風險,燒屏風險是現階段大螢幕OLED顯示裝置的最大缺陷
③亮度更高,Mini LED顯示裝置的亮度普遍會比OLED顯示器裝置要高很多,亮度不足是OLED顯示裝置的第二個缺陷
我簡單總結了一下傳統LED、Mini LED和OLED顯示器的主要優缺點:
二,外觀和介面
KTC M27P20的外觀平平無奇,正面沒什麼明顯的優點或者缺點。
不過,背面還行,至少比大部分顯示器更具層次感、設計感。可惜背面的RGB燈(圖中藍色部分)顯得太小了,不夠炫酷。
從側面看,整體上做工還算比較紮實、巨大的「升降旋轉支架」使得整機外形顯得厚重沉穩。
沒有使用反人類的OSD按鍵,而是OSD搖桿,好評!
介面豐富,如下圖。
HDMI 2.1介面的存在,說明這臺顯示器非常適合PS5等遊戲主機。此外,桌上型電腦或者筆記本使用者如果擁有NVIDIA RTX30系或者AMD RX6000系顯示卡,也可以透過HDMI 2.1來實現最多4K 120Hz 12Bit無損輸出。
DP1.4介面支援DSC,搭配NVIDIA RTX20系或者AMD RX5700及更高的顯示卡可以實現4K 144Hz 10bit 無損輸出,如果是NVIDIA GTX10或者AMD RX500系顯示卡,因為不支援DP1.4,只能實現4K 144Hz 8bit 無損輸出或者4K 120Hz 10bit無損輸出。
無論是Type-C介面還是USB-B UpStream介面,都可以啟用USB-A擴充套件介面,USB-A的速率和大部分顯示器一樣,具體而言:
單Type C線連線,可以同時實現資料傳輸、影片訊號傳輸、90W反向充電。此時USB-A口寫入20mb/s左右,讀取40mb/s左右,因為要把有限的頻寬讓給影片訊號傳輸。OSD選單——「高階設定」——「KVM」開啟「USB UP」後可以把頻寬優先給USB-A,從而實現讀寫速度都40mb/s,但是影片輸出會變成4K 60Hz。
HDMI/DP線+Type C雙線,影片訊號走HDMI/DP,Type C只負責資料傳輸,此時USB-A口讀寫速度都是40mb/s左右。
三,色彩效能
調光方式
不開分割槽控光的時候,是DC調光。
開啟分割槽控光,是PWM調光,頻率為4608Hz(也就是144Hz重新整理率的32倍),屬於「高頻PWM」。
請注意,“PWM調光傷眼”的說法只針對於低頻PWM才成立,因為低頻PWM有肉眼可見的頻閃。但PWM頻率大於1000Hz的情況下,就不會有肉眼可見的頻閃。KTC M27P20的PWM頻率高達4608Hz,所以也不會有任何頻閃或者傷眼的問題。
色深
8bit+FRC,即“抖10bit”。透過HDMI 2.1介面能夠實現12Bit,不過現階段沒有支援12Bit的應用。
色域
預設模式(OSD選單中叫做“原生模式”)下色域覆蓋率高的嚇人,100% sRGB、100% Adobe RGB、96% DCI P3。很顯然,這麼高的色域意味著這臺顯示器能夠「適合多種型別的遊戲需求」:PS5等主機遊戲(HDR亮度和廣色域越高越好)、大型單機遊戲(注重DCI P3和HDR亮度),以及「所有型別的設計需求」:平面設計(注重sRGB)、攝影設計(注重AdobeRGB)、影視設計(注重DCI P3和高HDR亮度)。
支援完美色域切換,切換到sRGB模式後,則為98% sRGB覆蓋率。sRGB模式下過飽和問題被徹底解決,並且亮度不鎖死,可以自由調節。
我又用更為嚴格色座標法來計算色域覆蓋率和色域容積,結果如下。容積為156% sRGB,即該顯示器的色域是sRGB的1.56倍。156%是一個非常高的數值,遠高於一般的廣色域顯示器(125%-130%)。
超高色域來自於量子點技術。這個技術其實不是什麼全新的黑科技,做電視的大廠都會,比如三星、海信等。KTC也是電視代工大廠(小米OLED電視就是KTC做的),自然對量子點技術也相當熟悉。
值得一提的是,sRGB模式的sRGB覆蓋率都沒有達到99%。我的猜測是,KTC在出廠校色的時候將sRGB模式的色域恰好調到了100% sRGB,不多也不少,但是出廠校色是以十幾萬的CA310或二十幾萬的CA410色彩分析儀為基礎,這兩個專業裝置和一千塊的民用校色儀(紅蜘蛛)在演算法上存在一些差異,CA310的100%在紅蜘蛛上一般是97-98%。
冷知識:很多“機智”的廠家會在校色的時候故意把色域控制到比sRGB標準範圍大一點點,這樣消費者用紅蜘蛛測出來就恰好是100%。顯然,KTC不夠“機智”。故意把色域做高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抵消長時間使用後色域衰減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果出廠色域容積控制到105% sRGB,2年後衰減了5%,還剩下100%;反之如果出廠恰好100%,2年後可能就只剩95%了。sRGB模式的色域也不是給得越多越好,給多了,會出現色彩過飽和,給少了,色彩衰減後會不足100% sRGB覆蓋率。
此外,除了預設模式和sRGB模式以外,還有其他顯示器模式,具體見下圖。
SDR亮度和對比度
分割槽控光關閉,預設模式亮度範圍47~483nit,最大亮度下對比度890。
分割槽控光關閉,sRGB模式亮度範圍56~580nit,最大亮度下對比度1060。
分割槽控光開啟,預設模式亮度範圍62~579nit,最大亮度下對比度4370。
分割槽控光開啟,sRGB模式亮度範圍76~668nit,最大亮度下對比度4530。
至於為什麼sRGB模式的亮度、對比度總比預設模式高,我也不知道,請你去問KTC。
HDR亮度和背光
不同亮度區域百分比的HDR峰值亮度見下圖,最高978nit,和官方宣傳的1000nit基本吻合。
和OLED顯示器不同的是,Mini LED顯示器不會有亮度衰減問題,而且不同亮度區域百分比基本一樣。看過我上一篇OLED顯示器評測的小夥伴或許會還記得,KTC 48英寸OLED顯示器的10% HDR亮度是700nit,但是亮度範圍越大,亮度就越低,到了75% HDR亮度就只剩下200nit了。
注意,我沒有用“HDR1000”這個詞,因為KTC M27P20只是“HDR亮度達到了1000nit”,沒有獲得Vesa HDR1000認證。據說KTC所說已經完成認證,只是目前還沒有拿到證書。
HDR亮度很高並不會亮瞎眼
分割槽控光+超高HDR亮度,實際上是“更好地還原影象/遊戲/電影原本的色彩”,高亮度並不意味著“整個螢幕都很亮”,而是“該亮的區域亮,不該亮的區域不亮”。HDR亮度高意味著“明暗分明”,而不是處處“亮瞎眼”。好比你的蘭博基尼能跑350碼,但這並不意味著它無法在限速30碼的路上穿行!
如下圖,HDR遊戲中,螢幕暗處亮度依然很低,但是亮處(中間偏上的太陽)亮度高達600nit,這種對比鮮明的光影效果才是遊戲創作者真正所想要展示給玩家的。
日常生活中肉眼看到的事物中既有相當於幾千nit甚至上萬nit亮度的,也有不到0.1nit亮度的。
實際上,人眼能感受亮度範圍被認為是0.001-100萬nit。HDR照片能夠包含現實世界的真實亮度資訊,HDR電影和HDR遊戲的一般包含接近或超過1000nit的亮度資訊,如果顯示器只有400nit最大亮度,那麼照片/電影/遊戲中蘊含的所有亮度資訊都會被壓縮到400nit以內,因而顯示出的影象都偏離了真實情況和創作者本身的意圖。所以說,想要更好還原照片/電影/遊戲中的亮度資訊,你就需要HDR亮度非常高的顯示器!
此外,在這類價格相對親民的Mini LED顯示器誕生前,傳統的設計顯示器都存在HDR亮度嚴重不足的問題,專業影視設計師們需要使用三四萬塊錢的蘋果XDR顯示器來完成影視設計任務。雖然KTC M27P20 Mini並不能完全取代蘋果XDR,但是能從一定程度上作為蘋果XDR的替代方案。
分割槽控光效果
光控分割槽越多,亮度控制越精細,更能實現“該亮的地方亮,該暗的地方暗”的效果。在分割槽背光開啟後,M27P20擁有恐怖的576個控光分割槽!毫不誇張地說,M27P20控光精細程度遠超99.9%的顯示器。因為大部分顯示器沒有控光分割槽,或者說只有1個控光分割槽,而好一點的顯示器,比如“機皇”LG 27GN950,則有16個。要知道,即使是索尼大法的X90J 75英寸電視也才32個控光分割槽。
576個控光分割槽到底有多牛逼呢?請看下面的對比圖。在未開啟分割槽控光的情況下,無法顯示純黑色,和其他顯示器一樣,黑色其實是泛白、偏灰的。開啟分割槽控光後,只有該亮的區域才會亮起,不該亮的地方就是純淨的黑色,不會泛白。
PS:OLED顯示器的每一個畫素點都可以理解為一個控光分割槽,所以4K OLED顯示器的分割槽數可以認為是800萬個。
無論是遊戲還是電影中,優秀控黑效果的意義都是很大的。只有控黑效果足夠好,才能把遊戲/電影中的暗部細節顯示清楚,才能提供更好的明暗光影效果。
如下圖,在576分割槽控光的加持下,螢幕外圈的黑色部分幾乎純黑,螢幕中部的圖案就顯得更為清晰、立體。
下面是桌布原圖,黑色部分的效果和實拍圖幾乎完全一樣,二者的差異主要是源於實拍圖有點過曝。
均勻性
現階段,Mini LED顯示器很難把色彩-亮度均勻性調好,不過單純的亮度-亮度均勻性還是很棒的。
(圖為未開啟分割槽控光的效果,開啟後會稍微好點,但是差距不大)
這裡我再簡單說下兩種均勻性的區別,亮度-亮度均勻性是隻有亮度的單變數分析;而色彩-亮度均勻是基於Lab顏色模型的三變數分析,Lab中的L是衡量亮度大小變數、a是衡量顏色偏綠色或偏紅色的變數、b是衡量顏色偏藍或偏灰的變數,如果a和b兩個變數都是0,那顏色就是不偏不倚的純白色。
用人話說就是:亮度-亮度均勻性只管亮度大小,色彩-亮度均勻性除了考慮亮度以外還考慮了顏色夠不夠白。我一般更關注色彩-亮度均勻性。
一般來說,色彩-亮度均勻性最大偏差值超過7,就會有肉眼可見的不均勻問題。那麼,這臺最大偏差值達到了12.4的顯示器,是不是均勻性極差呢?其實並不是,我用肉眼看的話,似乎也沒有發現特別明顯的顏色/亮度不均勻問題。
我猜測這可能說明Mini LED的色彩-亮度均勻性無法和傳統LED直接對比,傳統LED顯示器的一些經驗無法直接套用到Mini LED顯示器上,傳統LED顯示器如果色彩-亮度均勻性極達到12.4的話,往往亮度-亮度均勻性也特別差,肉眼看起來就是“陰陽屏”,適合直接扔到垃圾桶裡。
色準
無分割槽控光的時候,色準偏差均值0.43,最值1.08,相當於最頂尖的專業繪圖顯示器水平。
開分割槽控光後,色準偏差均值3.35,最值5.85,果然分割槽控光是有代價的。
觀感
不開分割槽控光的話,這臺Mini LED顯示器的觀感其實和普通的IPS顯示器沒啥區別,色彩還原非常出色,通透性也還可以。當然,和OLED差遠了。
值得一提是,因為KTC保證“無壞點”,所以螢幕上也不會有任何暗點之類的缺陷。
注意:分割槽控光開啟後,白色影象的邊緣會泛黃。具體見下圖(照片中差異很小,肉眼看的話差距比照片裡要明顯一些)。
考慮到上圖可能看不出差異,我又拍了一個放大特寫圖,這下應該能看出區別了。
這是現階段Mini LED的特性所致。最初版本的M27P20比現在還要黃,經過N次打磨改進後,現在零售版本的發黃問題已經大幅度改善了。
四,遊戲效能
重新整理率
原生144Hz
輸入延遲
1080P 120Hz 4.4ms,正常水平
4K 60Hz 8.6ms,比大部分遊戲顯示器快一點點
響應速度
分割槽控光會影響響應速度。
OD檔位在OSD選單-「遊戲設定」-「OverDrive」中。
KTC M27P20在分割槽控光關閉狀態下,最佳OD檔位[1]是「高」檔,響應速度為4.4/4.3ms[2],屬於遊戲顯示器中的T2梯隊(4~6ms,大部分遊戲顯示器都在這個範圍)中的列前,接近T1梯隊(3~4ms),超過大部分遊戲顯示器。但是和真正的T1梯隊(比如各種NanoIPS顯示器)還有差距。
而開啟分割槽控光後,最佳OD檔位也是「中」檔,響應速度6.9/3.9ms,屬於遊戲顯示器中的T3梯隊(6~9ms)。
注:分割槽控光開啟後因為是PWM調光,響應速度測試也會有較大偏差。
有人會問:你不是說了最佳OD檔位是過沖率小於10%的檔位嗎?現在為什麼關分割槽控光情況下你選了「高」檔位為最佳OD檔位,而開分割槽控光時又選了「中」檔?
答:因為“開-高”過沖率達到了15.6%,肉眼可以看到明顯藍色鬼影(不是拖影),無法容忍(見下圖右上),因而只能選擇“開-中”檔;而“關-高”檔雖然過沖率也達到了13.2%,但是鬼影很少(見下圖左上),勉強可以容忍。當然,如果你認為一丁點鬼影也無法忍受,那你就只能選擇「中」檔。
作為對比,我還放上了KTC G48P5 OLED顯示器的飛碟圖,大家可以看看真1ms的OLED和4ms的IPS之間的巨大差異。
因為開啟分割槽控光後響應速度比較慢,所以我建議:
①玩FPS遊戲的時候不要開分割槽控光 ,關閉分割槽控光並選擇「高」OD檔位,以獲得最佳的電競效能。實際上,任何4K 144Hz都不會特別契合FPS遊戲,即便是LG 27GN950這種響應速度3ms的神器,在FPS遊戲中也不如一千多塊錢的1080P 240Hz顯示器。因為對於FPS遊戲而言,高解析度反而是降低遊戲幀數的累贅,而高重新整理率和高響應速度才是最重要的。
②玩大型單機遊戲的時候則開啟分割槽控光以獲得最大的觀賞體驗,因為大型單機遊戲對響應速度的需求很低。
VRR可變重新整理率
支援G-Sync Compatible,也支援AMD FreeSync
電競輔助功能
基本的功能都有,暗部平衡在OSD選單的「顯示」選項中,而計時器、輔助準星、幀數顯示在OSD選單的「遊戲設定」選項下的「遊戲輔助」中。
總結
KTC M27P20 Mini LED顯示器,有著最頂級的色彩表現力和HDR效果,它不僅僅是一款無比出色的遊戲顯示器,適合FPS以外的所有其他型別的遊戲;也是強大的生產力工具,能夠完美駕馭所有型別的設計需求,更是極少數能夠真正駕馭對HDR亮度要求很高的影視設計需求的顯示器。此外,90W Type-C介面的存在,也使其非常適合外接筆記本(包括Mac)。總而言之,它是一個絕對的“全能型顯示器”。
從價格上看,4999元的首發售價也比較合理,只比普通4K 144Hz顯示器貴1000元,卻多了強大HDR和色彩優勢。
不過,Mini LED技術還不夠完美,分割槽控光開啟後白色影象略微發黃的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色彩均勻性也有待進一步提高。好在這兩個問題在實際使用中的影響很小,所以我對KTC M27P20的總體評價依然是:瑕不掩瑜,令人滿意!
參考
- ^過沖錯誤率小於10%,肉眼幾乎幾乎無法看到“鬼影”的情況下,響應速度最快的OD檔位
- ^這兩個數字中,前一個數字是所有灰階的平均響應時間,後一個數字是0-102灰階的響應時間,後者和不少射擊遊戲中的拖影關係密切,和前者同樣重要。最佳的OD檔位指的是平均過沖錯誤率小於10%前提下響應速度最快的檔位。因為過高的過沖錯誤率會帶來畫素錯亂造成“鬼影”,所以我給過沖錯誤率設定了一個10%的臨界值,超過該數值的OD檔位被我認為不具有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