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講,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這話說的是,戰爭雖然看似是兩方軍隊間的事,但實則拼的是裝備,打的是錢。
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國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為例。
當時國民政府需要供養的在編部隊就有400萬之眾(不包括我軍的上百萬部隊),僅日常的軍費開支就高達1.5億法幣(當時全國總稅收最多時不過4億法幣),而相比於這些日常的軍費開支,戰場上的彈藥損耗和從國外購買武器則是一筆更大的開銷。
關於中國在抗戰時期的裝備,現在很多人都錯誤以為,當時的國軍都是靠著從國外購買裝備,而八路軍、新四軍等部隊的主要武器裝備來源都是靠著繳獲得來的。其實,這種說法很片面,也不是很科學。
畢竟,在抗日戰爭中,國軍正面戰場普遍敗多勝少,損耗的武器彈藥遠遠大於繳獲所得。僅靠著西部區區幾個省的微薄稅收,根本無法大批從國外購買補充。
而八路軍、新四軍,雖然在敵後戰場和游擊戰中頻頻得手,繳獲的武器頗豐,但是日軍並不是傻子,不會留下太多的彈藥給我軍繳獲。
更何況,當時我黨領導的各個部隊每年都在急速增長、擴編,所需的武器裝備和彈藥更是與日俱增,這些都是無法僅靠繳獲就能補充得了的。
所以,當時無論是國軍還是我軍,大部分的武器彈藥,還都是靠著國內各地的兵工廠自主生產來供應的。
那麼,在抗戰時期,我國各地兵工廠都製造了哪些武器呢?其實一一列舉下來,還真是挺多的。
中正式
中正式步騎槍是我國近代史上第一款制式步槍,也是抗日戰爭中我國士兵應用最廣泛的槍支,1935年鞏縣兵工廠開始投入生產,頂替了曾經批次裝備國民革命軍的八八式漢陽造步槍,又由於該槍最初生產於民國二十四年,因此也被稱作“二四式步槍”。
二四式步槍為德國標準型毛瑟步槍的翻版,按照我國士兵的身高、臂長而量身定製,槍身較短,攜帶輕便。
使用的是7.92毫米步槍彈,射程為2000米,效能優於日軍的三八大蓋,深受國軍士兵喜歡,甚至直至國共內戰期間,還依然能看到它的身影。而在抗日戰爭中,中正式作為我國士兵所使用最多的槍支,也被日軍視為是中國陸軍的一款象徵性武器。
捷克ZB-26式輕機槍
捷克ZB-26式輕機槍是捷克國營兵工廠生產的一款著名槍支,廣泛使用在二戰的世界各個戰場,而國軍所使用的捷克ZB-26式輕機槍只有一小部分是從國外引進的,其絕大多數都是由我國各地的兵工廠仿製而成,官兵們稱其為“捷克式”。
捷克式機槍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被我國各家兵工廠大量仿製,總數達到十萬多挺,其中尤以太原兵工廠仿製捷克ZB-26式輕機槍最多,這些捷克式機槍被大量應用在了二戰對日戰場上,成為殲滅日寇有生力量的一大利器。
說起我國仿製捷克式,其實也算是一次成功的“偷藝”。
原來,在上世紀20年代,我國曾向捷克訂購了5000挺捷克ZB-26式輕機槍,但當時捷克國營兵工廠每天的訂單很多,供不應求,所以對我國的這點需求量根本看不上眼。
但我國政府由於財政緊張,也拿不出太多錢來訂購大量的捷克式裝備全軍,於是就派出一大批槍械科研人員,以學習的名義,在捷克工廠車間進行學習。
沒想到,我國派出的科研人員,實在實力過人,就這麼參觀的幾天竟然學到了生產的精髓。
回國後,竟然研究出了捷克式的生產模式,因此,很多兵工廠都開始生產捷克式,從此我國就些擁有了捷克ZB-26式輕機槍,,這也為後來的抗日戰爭打下了基礎。
馬克沁重機槍
馬克沁重機槍是世界上第一款自動武器,由英籍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於1883年發明,後來逐漸成為全世界波及最廣的水冷重機槍。
我國自晚清時期就在金陵兵工廠仿製馬克沁重機槍,後來全國各地的兵工廠也紛紛仿製該種機槍,但由於沒有獲得專利,也沒有準確的圖紙,所以這些機槍都只是馬克沁的山寨品。
直至1934年,民國政府正式從德國引進馬克沁重機槍的圖紙,交由金陵兵工廠開始生產,並在1935年定型,馬克沁才被國民政府的各大兵工廠批次生產製造,並被命名為“民二十四式重機槍”,成為國軍各部隊的標配重型機槍。
在抗日戰爭爆發後,馬克沁重機槍被廣泛使用在國內,乃至東南亞各個戰場,給予日寇以極大打擊。
德國MP-18“伯格曼”衝鋒槍
德國MP-18“伯格曼”衝鋒槍,是德國在一戰末期大量投入實戰的一款衝鋒槍,使用的是手槍彈,也被稱為小型機關槍。
該槍種早在20年代初期便進入我國,被我國各大軍閥的兵工廠所仿製。
起初口徑與德國原廠生產的一樣,都是9mm口徑,但因為我國普遍使用的手槍為7.63mm毛瑟軍用手槍(俗稱駁殼槍)和7.65mm口徑的“勃朗寧”M1900/1903手槍,而這兩款槍形的子彈儲備量也最多,所以在之後被我國各兵工廠相繼加以改造為7.60口徑,剛好可以與我國官兵普遍使用的手槍子彈通用。
同時,由我國兵工廠改造生產的MP-18衝鋒槍,還將原本的32發蝸牛型彈鼓供彈改成了20/30發直彈匣供彈,這樣更適合我國官兵的使用習慣,被官兵們稱之為“花機關”。
花機關作為衝鋒槍,與手槍相比供彈輛更多,火力更猛。而與輕機槍相比則更為小巧輕便,非常適合警衛人員或遭遇戰中的突擊人員使用,在叢林及山地作戰中效果更為明顯,堪稱是戰場上的“步兵收割機”。
值得一提的是,我軍的朱德元帥就對30發供彈的“花機關”情有獨鍾,在井岡山時期,他的一個警衛班,就裝備了清一色的“花機關”和“駁殼槍”。
每逢遇到緊要關頭,他甚至親自操起“花機關”參與衝鋒,也常讓警衛班用“花機關”阻擊敵人,掩護紅軍總部機關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