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幾個中國軍工的好訊息。摩洛哥那邊,紅旗9防空導彈的基地基本建好了,巴基斯坦的梟龍block3戰鬥機下線,用了新的雷達,能配用PL15和PL10,意味著印度空軍任何一種飛機在梟龍block3面前獲取優勢,加上殲十C確認出口,印度空軍就算最新的陣風,可能也有點喘不過氣的。而最新的一條訊息是,當初美國為了幫助印度,限制土耳其向巴基斯坦出口裝備,正好促成印度放棄土耳其武裝直升機,轉而購買中國的武直十ME,又和以前一樣,每次美國在武器上限制巴基斯坦,巴方總能在中國找到出路。
多年來,大家都有一個願望,就是國產武器裝備能夠在國際軍火市場上佔據更多份額,當然掙錢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在和美國法國這些傳統高科技武器強國面前拿走更多訂單,至少說明我們的軍事工業能力和這些強國基本在同一層次了。
特別是,我們過去出口的裝備給人的概念更多是便宜,現在如果外界還是這麼看中國武器, 那我們心裡肯定不舒服。這幾年大家也看到了,中國出口的裝備確實和大家期望的一樣,已經在高技術領域殺進了競技場,聲譽也慢慢積累起來了。
正好美國俄羅斯這幾年新的裝備推出的不多,美國F-35之外,沒有特別新鮮的吸引人的,俄羅斯出口的東西雖然不少,但是除了S-400等幾樣東西,都是大路貨,SU35現在都賣不動。相比之下,艦艇、防空導彈、坦克、火炮、各種戰術導彈,每次都是在珠海航展上看中國裝備推陳出新。而且我們在資訊化智慧化方面的發展速度快,應用思路廣,所以還總能在功能上體現一些先進性。
但是,裝備好不好,不是隻看指標,而是要看在戰場環境的適用性,要看人機工程方面是不是合理,由於以前缺乏實戰檢驗,設計者和使用者之間的脫節現象,我們比美國俄羅斯嚴重得多。那麼我們出口裝備還有個重要意義,就是透過別人的戰場去考察和完善我們的設計水平。
所以誰買中國武器最多,有可能就是對中國裝備發展貢獻最大的,巴基斯坦肯定是首屈一指,他們陸海空三軍大量使用中國武器,巴軍將領面對解放軍的領導,還開玩笑自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巴基斯坦戰區司令。那麼在印巴邊界和印度洋上,我們可能找到一塊最大的磨刀石。這些年透過巴基斯坦提出的各種反饋意見,我們也獲取了不少裝備設計方面的寶貴經驗和修改意見。
所以,這次武直10ME出口,未來很有可能要在高原上和印軍對抗,獲取的經驗就會幫助我們以後贏得更多市場。所以,不用擔心巴軍買武直十ME是不是沒辦法的選擇,也不用擔心人家會批評我們哪裡設計不夠好。能在實戰中找到磨刀石,我們就是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