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總是怕冷,夏天倒也還好,可一到了寒冷的冬日裡,就苦不堪言了。
一整天都手涼腳涼的,好不容易把手給捂熱了吧,吃頓飯的功夫,瞬間又回到了冰點。
西醫會告訴你,主要是因為吃完飯後,全身的血液大都供給了脾胃以助消化,肢體的末端因缺乏血液的滋養而出現手涼腳涼的症狀。
而在中醫看來,主要是因為心腎陽虛,陰寒內盛所致。
人體的陽氣,就如同太陽一般,陽氣虛弱,本就難以溫熙周身,更別說四肢末端,是故,陽虛之人,手腳多是冰涼的。
此外,陽氣虛衰,勢必陰寒內盛,則易致氣滯血瘀,體內氣血不暢,不僅容易導致手腳冰涼,有時候還會有手麻的感覺。
再來,體內氣血執行緩慢,所以你去摸陽虛之人的脈象,也大都偏細偏弱,若是陽虛嚴重的人,脈象極難摸出。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個可溫心腎之陽的方子——四逆湯,出自東漢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
四逆湯:附子、乾薑、炙甘草。
附子為大辛大熱之品,入心、腎、脾經,
是故,附子上可助心陽,中可溫脾陽,下可補腎陽,功善峻補元陽,益火消陰,為治療陽虛諸證之要藥。
此外,附子秉性純陽,而散寒之力大,溫善走竄,可將體內的陰寒之氣統統驅逐出體外。
《本草正義》:“附子,本是辛溫大熱,其性善走,故為通行十二經純陽之要藥。外則達皮毛而除表寒,裡則達下元而溫痼冷,徹內徹外,凡三焦經絡,諸髒諸腑,果有真寒,無不可治。”
乾薑,為生薑切片曬乾或低溫烘乾後而得,與附子一樣,同為辛熱的藥材,入心、肺、脾、胃經,
乾薑既可溫通心脈而回陽救逆,以助附子助心陽之功;
又可助脾胃之陽,而祛脾胃之寒,為溫中散寒之良藥;
中醫講啊,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
附子功善溫補腎陽,乾薑長於助脾胃之陽,兩藥相伍,一則溫先天以生後天,二來溫後天以養先天,是故,素來便有“附子無姜不熱”的說法。
除此之外,乾薑還可入肺經,溫散肺經的寒邪而溫肺化飲,為治療寒飲伏肺喘咳之要藥。
《珍珠囊》:“乾薑其用有四:溫通心陽,一也;去臟腑沉寒痼冷,二也;發諸經之寒氣,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既然乾薑是生薑曬乾後而得,那這裡換用生薑可行嗎?
不可!
簡單講,生薑為解表藥,由於其內含揮發油,辛香走散,而功善解肌表之寒;乾薑為溫裡藥,曬乾後的乾薑揮發油已揮發得七七八八,所剩無幾了,是故乾薑專於祛臟腑陰寒。
炙甘草放在這裡,有三個作用:
其一,炙甘草味甘而功善補氣益中,佐附子、乾薑溫熱的藥材同用,寓以溫補結合,以治虛寒之本;
其二,炙甘草可緩和附子、乾薑峻烈之藥性,使其破陰回陽而無暴散之虞;
其三,炙甘草具有調和諸藥之功,並使藥力作用持久。
《別錄》:"溫中下氣,煩滿短氣,傷髒咳嗽,止渴,通經脈,利血氣,解百藥毒。"
《藥性論》:"制諸藥毒。"
值得一提的是,本方所用均為辛熱之藥材,手足得溫,則陽虛之證得以改善,是故,不得久服,中病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