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 2006年,著名導演李安為其電影籌備和拍攝,經過引薦,他得到了電影大師伯格曼的允許,前往隱秘的法羅島與其會面,向他電影上的啟蒙者尋求安慰。在那張令人動容的照片中,已功成名就的“迷弟”李安見到“男神”,像個小孩一樣伏在伯格曼肩上。其年伯格曼已經88歲。作為北歐人,伯格曼的年齡已屬高壽。
對於衰老這個世界謎題。有研究顯示,全球每天有10萬人死於與衰老有關的疾病,比如癌症、風溼和阿爾茨海默氏症。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表示,情況不一定非得如此。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科學家克里斯騰森從醫多年,直到有一天他覺得自己受夠了治療病人的工作。現在,他是丹麥衰老研究中心的負責人。在那裡,他試圖讓人們首先做到不會患病。
他指出,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進展。他說, 19世紀中期世界大部分地區的預期壽命約為40歲,但現在北歐一些國家已接近80歲,世界其他地區也正在迎頭趕上。
這主要是因為嬰兒和兒童死亡率降低,而非人類壽命本身增加了。
克里斯騰森說,"老年人的身體狀態比以前好。比如說,一個容易觀察到方面是牙齒。你會發現,以十年為間隔,老年人的牙齒變得越來越好。"
他說,牙齒是整體健康情況的一種標誌。牙齒情況直接影響我們正常進食和獲取營養的能力。牙齒的健康狀況也能表明身體其他部位是否狀態良好。
克里斯滕森說,老年人不僅牙齒比以前好,智商測試成績也有提高。他認為這和全球生活水平改善有關。
衰老導致的死亡通常與重要器官,比如心臟、肺和肝臟的機能衰竭有關。如果病人能夠從捐獻者那裡得到一個機能正常的器官,像布豪米克的父親這樣的醫生就能讓他們重獲新生。但情況並非總是如此。
其中的問題在於,需要器官的人比能夠捐獻器官的人多。全世界等著換腎或心臟的老年人排起了長隊,但必須找到完全匹配的器官。很多情況下,人們未等到換器官已離世。
布豪米克想,如果不是坐等他人捐獻器官,而是可以打造人體器官會怎樣?這個問題促使他開始探索如何打印出機能正常且不會被病人身體排斥的器官。
他說,"假設你需要換肝,你做了電腦斷層掃描,或做了核磁共振成像,電腦上會顯示出你肝臟的具體大小和形狀。"你可以把"模具"放入3D印表機,然後打印出一顆尺寸和形狀一模一樣的人工肝臟。
但布豪米克需要的列印材料不是墨盒,而是由蛋白質和細胞組成的材料,並且不是任意細胞,而是病人自己的細胞。這意味著其身體排斥新器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他的團隊已經制造出印度第一個人造人類肝臟組織,下一步是擴大規模,製造一顆微型外接肝臟。他估計這可能需要五年時間。布豪米克把這個外接器官想象成一個小型的行動式體外裝置,這樣使用者便可隨身攜帶。
他預計8到10年內便會實現理想的最終願景:製造一顆功能完備,可移植到人體體內的肝臟。
但如果一個人的某個器官日漸衰竭,這是否預示著他們的自然壽命可能即將終結呢?如果心臟和肺也一道衰竭了呢?布豪米克認為,每一種情況都有所不同。
在我們老化的過程中,這些衰老細胞幾乎是在"汙染"其他細胞。隨著我們逐漸老去,越來越多的細胞老化,直到我們的身體不堪重負而崩解。
也許有一天,人類將能夠替換受損的器官,服用能永葆青春的微生物補充劑,或可以阻止人體細胞老化的藥物。所以,李安見到伯格曼如此動容的畫面,也許會成為歷史。(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