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生活中大部分人右手相比左手更靈活,也是人們習慣使用的一隻手。而有少部分人恰恰相反,用左手做事比較順,人們稱這部分人為“左撇子”。不伸出手,別人根本不會意識到誰是左撇子,很多父母一旦發現孩子第一次用手抓東西習慣用左手時,還是免不了要糾正,強行讓換成右手。
孩子學會拿筷子、握筆用左手時,很多寶媽會糾正,甚至批評、懲罰的方式讓他換成右手。因為大部分人認為,左撇子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中都顯得“格格不入”。坐在同一個飯桌吃飯的時候,和左撇子坐一起,難免會被筷子戳到,用左手寫字與其他人都是反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工具的設計都是針對習慣用右手的人,畢竟使用右手的人佔多數。
左撇子有一定的不方便,但是在習慣於用左手的人來看,被迫使用自己並不靈活的右手也是一種痛苦。
01、左撇子是怎麼形成的?
有統計表明世界上左撇子佔10%,在1975年美國有一些左撇子的人成立了一個專門的組織,聚在一起搞活動,從那時起每年的8月13日成了“左撇子日”,不同因素決定了左撇子這個獨特群體的出現。
1、基因因素
英國的一位科學家克里斯・邁克馬努斯,一直研究關於左撇子的現象,他認為左撇子的產生源於基因,而不是後天形成的技能。
邁克馬努斯根據研究資料表明,雙胞胎的父母有一方是左撇子,有76%的機率兩個孩子同時為左撇子。
在不久前的《e-生命》期刊中,荷蘭、南非和德國的神經科學家曾有一項研究成果表明,孕期胚胎脊椎區已經出現了不對稱的情況。有的基因偏左表現高,有的偏右,脊椎神經的傾向決定著寶寶出生後習慣用哪一隻手。
研究人員爭得5個一定要D胎的孕婦同意,對這5個胎兒做了實驗,經過超音波監測腹中胎兒習慣於用哪隻手,然後又抽取了胎兒的脊椎樣品做基因分析,發現3.29%的基因表現出不對稱。
運動神經和脊椎神經接收大腦發出的指令後傳遞到手部,神經科學家認為大腦的左右半球基因決定了人們習慣於用哪隻手。
1980年有科學家透過超音波得出結論,在胎兒8周的時候,就有了習慣用左手還是右手,13周時胎寶寶在腹中會有吮吸大拇指的行為。
這些科學家指出,在胚胎時期就已經有了習慣用左右手的現象,這是因為脊椎兩側的不對稱性帶來的影響,是運動神經和脊椎神經所致。
2、病理因素
有的寶寶出生就因為大腦受到干擾,大腦左半球因為病理原因,一些活動需要由右半球掌控,於是成為了左撇子。或者連線大腦兩個半球部位受到某些損傷致使左半球大腦功能受到影響。當然還有因為左手出現病變,不得不用右手的情況。
02、發現寶寶是左撇子,需要糾正嗎?
如果發現寶寶習慣於用左手,父母首先沒有必要刻意糾正,強迫換成右手,更不能為了糾正而訓斥孩子。這樣會破壞身體本能的協調性,使孩子動作緩慢,讓他感到挫敗感,失去信心。
1937年來自牛津大學的教授波特透過菸酒提出,“強行糾正左撇子,帶給兒童的心理壓力,會導致孩子口吃”。生活中很多人本來是左撇子,在一次次糾正中,成了左右手都可以靈活使用,但是下意識還是習慣用左手。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關注孩子的安全,畢竟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工具,或者物品都是為習慣於右手設計的,左撇子的人用起來不會太順手。在寶寶使用工具或者某些行為時,父母做到保護工作,比如在使用剪刀時,在孩子騎腳踏車、或者操作某些開關時,要做好安全方面的關注。
同時家長也要正確引導,讓孩子知道習慣於用左手或右手都是正常現象,以免在某些場合看到自己與眾不同或者被其他人質疑時,年齡小的孩子難免會緊張,內心感到自卑。讓他懂得自己雖然與大多數人習慣不同,但並不是另類,不能因此影響心理健康。
結語:
左撇子和右撇子都是習慣問題,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人,如果發現寶寶是左撇子也沒有必要費盡心思去強行糾正,也不用和其他孩子比較,因為這是一種正常的習慣和自然現象。父母只需要用平和的心態坦然面對,多給予孩子關愛。對孩子來說,左右手使用不會對他們帶來壓力,被周圍人另眼相看,才會使心理的陰影難以抹去。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