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否應該有反抗精神?9歲孩子楊心龍面向社會,勇敢質疑校內“規則”——學校往往會以“扣分”的形式評判學生的行為是否有錯,或錯到了什麼地步。
這種評判權利往往掌握在老師手裡,或者優秀的學生手中。但制度對準的目標卻只有學生。這是不合理的。
為什麼沒有制度是學生為老師評判?明明很多時候,老師的一些做法還沒有學生做得好。
這樣的“質疑之聲”一出,便掀起一陣討論狂潮。隨著楊心龍越來越多的演講影片流出,網上卻響起了一陣褒貶不一的議論聲。
有人說他小小年紀便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屬實有才;也有人說他所談的話題並不是9歲的年紀能夠弄懂的,必然是有人準備好的稿子,讓他愚弄大眾,譁眾取寵。
除此以外,楊心龍還說了什麼,才會引起這宛如兩極的評價呢?究竟是孩童的雙眼天真明亮,可以看見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且直言不諱,還是其父親望子成龍,從而“暗做手腳”?
聽子牙童趣學生觀察講一講“演講帝”楊心龍,再談一談,小小年紀的孩子是否可能具有較為清晰看世界的眼光的問題。
“別樣”的家庭教育
要說楊心龍,必然繞不開他的父親。楊家父親楊鎖昌只有高中學歷,可心中卻有個大大的文學夢。這讓他就算在工廠做工,也透過自學,讀完了當地大學漢語言專業的所有課程資料。
2000年,楊鎖昌與妻子雙雙下崗,家裡最艱難的時刻,楊心龍出生。東拼西借開了一家五金店,此後楊鎖昌將大部分重心都轉移在培養兒子上。
自我總結育兒日記,他會在孩子成長的每一階段都寫下心得,這個習慣堅持下來,楊家開闢出的書房裡足足摞了200多本日記。
稍微大一些進入學校,楊鎖昌會在陪兒子完成學校作業後,稍微佈置“額外”作業。其中有些是自己看重的書籍,還有一些,就是開口講話。
楊鎖昌經常會將他曾經歷過或看過的事記錄下來,之後複述給兒子聽,丟擲觀點,從而引導激發兒子的思維,讓他圍繞事件討論起來。
隨著年齡一點點增長,聽過的故事越來越多,楊心龍漸漸有了自己看待事物的標準。他不會次次都站在父親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偶爾跳出故事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理解,說出的話往往會讓父母驚訝不已。
楊心龍很喜歡和父親時常開展的討論“作業”,但他最討厭的,就是偶爾被迫看不喜歡的書。走進楊心龍的臥室,書本佔據了大部分位置。
而這些書裡,又有不少具有統一的特徵——厚厚的大部頭。其中涉及的領域極多,哲學、教育、政治、心理等。很多人看了都撓頭,不知道9歲的楊心龍是如何看下去的。
要說這個孩子之所以能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還要數他9歲時候的“大膽言論”。對於學校“規則”的挑戰,真的是一個正上小學的孩子能夠想到並說清楚的嗎?
但看一看影片中的楊心龍,他在演講時的表情隨著情緒的遞進發生變化,手勢得體,思維運轉不停,言語間富有邏輯。
人們很容易被他的狀態所帶動,而在整個表達過程中,楊心龍的表現完全不像是“有稿演講”,反而像極了有感而發。
被質疑背後的故事
那麼為什麼會有很多人質疑呢?這還要說到楊鎖昌的一次“釋出操作”了。想向大家炫耀自己兒子的優秀,楊父將手機裡積攢的,兒子的演講影片做成合集進行釋出。
起初與家庭、教育有關的演講受到了大眾的稱讚,不少人說這個孩子思維敏捷,眼光獨到,敢講敢言。而與政治有關的演講,是讓楊心龍飽受質疑的源頭。
一個9歲的孩童,一本正經地用一些正規的外交辭令與嚴肅的話語,發表自己對於國內外局勢的看法,甚至從一些較為刁鑽的角度狹義理解某些事件。
這樣的內容引起了一部分網友的不適,他們稱看完後有種極為彆扭的違和感。演講內容聽著頭頭是道,實際內容卻空泛蒼白,浮於表面。
於是大家開始懷疑楊心龍演講的真實性,是否有人“提前撰稿”,而他只是死記硬背。而撰稿者矛頭直指其父親楊鎖昌。
對此楊鎖昌曾做出過回應,他表示自己沒有想要孩子出名的意思,最初的想法只是想要炫耀一下,至於掀起輿論,更不為他所主導。
而網上鋪天蓋地的負面評論襲來,楊鎖昌並不在乎,他說自己就是要兒子張開嘴說。
如果讓孩子讀書,卻不要孩子說出心中所想,發表自己想要抒發的觀點,那讀那麼多的書作用又有多大?僅僅是以後取得好分數,謀得好工作嗎?
他要孩子有思想,有自己看待世界,看待自我的眼光,從而成長為思想上的巨人。
而在那以後,楊心龍也上過不少電視節目,做過多場演講。他還針對自己備受質疑的事表達過看法,也對之前的一些演講做過總結。
他說到曾經“質疑學校”的演講時表示,反對老師固然不好,但他反對的並不是老師,而是一種“用扣分定義學生” 的制度。
可能上學期間的學生多多少少都有過“不服氣”的心理,但敢將不服說出口的卻寥寥無幾。
老師不一定全對,學生不一定全錯,反對就是一種態度,而這種態度可能激發某種行為、某種改變。他要做的就是將問題說出來,至於大家想不想改變,全靠自己。
小孩子也有大聲音
除此之外,楊心龍對自己的父母也有過總結。他說父親是個偉大的人,曾有過很多偉大的夢,可這些夢至今都沒有實現一個,大部分原因就在於他沒有用行動成就理想的勇氣。
而對於自己的母親,楊心龍表示自己6歲時便為其寫下一句話:不要把錢看得太過重要。
他說自己的母親同樣非常好,但有個致命缺點,那就是害怕錢少。只要她覺得錢少了,那麼生命系統好像就要隨之崩塌。
楊心龍看到了父母身上的問題,用孩子的身份將其道出,不知道觸碰到了多少觀眾的心。年輕父母想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沒想到作為第一任老師的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暴露了自己的缺點。雖然父母的這些缺點,很多孩子在童年時期並沒有發現。
除此之外,楊心龍在飽受質疑後還開辦了一個名為《群星報》的主題報,“揚言”要為孩子發聲,要將孩子視角看到的問題,說給更多人聽。
他說很多孩子的言論並不是毫無道理,只是大人們很多時候會用一句“小孩子懂什麼”而全盤否定。好像孩子的話沒有一點吸引力。
他想要為兒童發聲,告訴無數大人們,孩子的想象力與表達力都十分強大,他們有自己的情緒,不願被控制,更不願一味被打壓。
他更希望給孩子們一個暢所欲言的平臺,讓更多人可以關注到孩子的心理,與他們適當的,像大人一樣平等交流。
你認為楊心龍引起輿論的背後由其父親的刻意推動嗎?你願意相信,小孩子也可以具備獨自看世界的眼光,能夠清晰地表達性總所想的能力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為我點贊並轉發,你們的每一份鼓勵,都將是我不斷前進的動力。
--END--
子牙童趣學生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