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明太祖的朱元璋的子嗣,大家最先想到估計是明成祖朱棣。敢篡自己侄子皇位的人,誰能忘得了?有人估計會說,還有大兒子朱標,此人性格寬厚且飽讀詩書。如果不是因為天妒英才,沒準都輪不到朱棣當皇帝。還有人估計會說,建文帝朱允炆,歷史上關於他的去處之謎,講的實在是太多了,沒法不注意到他的存在。
剛剛想到的這幾位,確實都很出名。不管是朱棣、朱標還是朱允炆,那都是朱元璋的兒子或者孫子是男丁。那朱元璋的女兒或者孫女們,卻很少被人提及。這是為什麼?是她們活得太“低調”了嗎?要從充滿玄妙的古墓說起。
2018年的5月的一天,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員,接到市文物局打來的電話,說在雨花臺區機場路的施工場地上,工人們好像挖破了一座古墓。接到通知,考古人員立刻趕往現場,到那裡一看。好傢伙,還真有一座明代墓葬,形制還是券頂三券三伏的。這個三券三伏是考古當中的一個術語,它指的是這個墓葬的牆壁和頂部,一共用六層磚來砌造。三層是這種豎立的立磚叫券磚,三層是這種橫的平鋪的磚叫伏磚,三券三伏就是一層券轉一層伏轉,一共有三組六道。這種砌法,在以往見到的明代墓葬當中,都是非常高等級的墓葬才有的。
等級非常高,看來墓主人是一位明代的顯貴。會是誰呢?憑著過去的經驗,考古人員很快就找到了墓道。不過,就在大夥剛要清理墓道的時候,現場卻連翻出現了意外。什麼呢?起先是考古人員,在這座貴族墓的墓道當中發現了一道磚砌的小型墓葬。而且在磚牆外側的凹槽中,還找到了一方墓誌,墓誌上寫了什麼?六個字王母張太恭人,她的墓誌銘。所謂恭人是指四品官的夫人,接受的朝廷的一個封號。如果是他媽媽接受這個封號,那就叫太恭人。
這是一座富四品官員,為他的母親修造的墓。可是你修墓便修墓罷了,為何要修在人家的墓道上?考古人員正在的琢磨,現場又有了意外發現。有人在明代貴族墓的下方,發現了一座六朝時期的墓葬。這座六朝時期的墓葬,從目前掌握的痕跡上來說,雖然破壞得很嚴重,但是它的規模很大,前後長達十幾米,並不少於這座墓葬,應該是一座六朝時期的貴族墓。
連續出現兩座意料之外的墓,這是什麼情況?考古人員不敢大意,只得將原定的發掘面積擴大。一番對比之後,考古人員終於是恍然大悟了。原來這一切純屬巧合,三座墓是湊巧重疊在一起了。雨花臺這片土地,這究竟是有何玄妙之處?居然能夠吸引古人是一次又一次地把墓葬修在此處呢?經過勘探,考古人員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選擇的這個葬地是個丘陵地區,是一個非常適合建墓的地區。從東吳時候起,南京城南的石子崗一帶,就是一個最適合建造墓葬的區域。從石子崗一直到鐵心橋安德門,這片區域當中已經發現了,從漢代到六朝到宋明,不同時期的數千座墓葬。這個就說明這個地區是風水很好,很適合建造的一個區域。看來這連續出現的意外,只是本次發掘的小插曲。
接下來重點來了,這座高等級的明代貴族墓。究竟是何人所建?又到底是什麼樣子?隨著發掘工作的往前推進,很快整座古墓的結構就清晰地顯現在了考古人員面前。整座墓葬由墓坑、墓道以及磚砌墓室三部分組成,墓道的樣式很特別。人稱臺階式墓道,磚室由封門牆、前室、過道門、後室等部分組成,裡面的磚牆修得也非常的精緻,全部都是用白灰將青磚粘合而成的。
看到如此精緻的墓葬,你是不是開始幻想裡面的隨葬品了?當時的考古人員比你還急,恨不得馬上就進入到墓室當中。可是,正當考古人員清理到前室的時候,大夥卻不想進去了。這是為什麼?看到前室頂部的圓洞,個頭還不小。這什麼?盜墓賊挖的盜洞。這麼大個盜洞,隨葬品顯然是凶多吉少。怎麼辦?還能怎麼辦直面現實吧。硬著頭皮往前清理,清理結果如何呢?
就在現場這氣氛死氣沉沉的時候,經理前室的工作人員,竟然在泥土當中發現了驚喜。發現一件圓形的器物,這是個什麼東西呢?洗乾淨一看,考古人員驚呆了。這居然是一面鸞鳳紋銅鏡,鏡子上不僅刻有鸞鳥與鳳凰跳舞的圖案,還有兩行字型不同的銘文。一行是篆書銘文,標明瞭銅鏡的製作日期,叫做“洪武七年八月日造”。另外一種的是楷書銘文,內容為“春字壹號”。這什麼意思?這個春字壹號怎麼理解呢?
考古人員推測,應該是編號吧?那是誰的編號呢?甭管它是誰的,考古人員看到這面鏡子的時候,反正很開心。為什麼呢?因為早在1970年,考古人員就在發掘朱元璋第十子明魯荒王朱檀之墓的時候,在與其相鄰的戈妃墓中也出土了一件鸞鳳紋的銅鏡。而且跟現在出土的這面非常相似,甚至連生產日期都是一樣的,都是“洪武七年八月日造”。這說明什麼?說明此次出土的這面銅鏡,很有可能也來自某一位皇家女子。
跟戈妃一樣是位妃子嗎?再次對比兩面銅鏡,考古人員發現了其中的一些端倪。此次出土的銅鏡,刻有“春字壹號”,戈妃的銅鏡也一樣也刻有編號。只不過不是“春字壹號”,而是“美字貳拾陸號”。同樣是鏡子,為何一個“春”字打頭,一個“美”字打頭。經過分析,考古人員認為,可能是這樣。明代在對於宮廷當中的公主妃嬪的這些女眷使用的物品,應該是有一套完整的制度的,也是有一整套保障體系的。而且在這個制度當中,還有很詳細的規定。作為王妃或者是其他同等級的宮中的妃嬪,她們所使用的銅鏡雖然可同樣可以使用雙鳳鏡。但是她們使用的編號是“美”字,美字的含義在宮廷當中很可能代表美人。
如果“美”字代表美人,那“春”字代表什麼?這個“春”字,考古人員推測很可能是公主系列才擁有的銅鏡的編號。當然,這還是初步的推測,想要證實這一推測,還得繼續尋找證據。話說由於墓葬被盜,前室很快就清理完了。隨即,考古人員就來到了停棺槨的後室,那麼後室情況怎麼樣呢?原本這裡是最令人期待地方,後室的空間的很大,用來安放棺槨的棺床,做得非常之講究。
然而很遺憾,等考古人員進去的時候,棺木和屍骸全都不見了,裡邊空蕩蕩一片,什麼隨葬品都沒有。這考古還怎麼繼續?就在大傢伙無比失望的時候,負責篩查墓室泥土的工作人員,竟然再次發現了驚喜。就是一些殘存的隨葬品,細細數來還有十多件。那都是些什麼呢?
這是一件鏤空的金飾件,樣式繁複做工精美。即便過去了這麼多年,依舊是細緻無比。幹什麼用的?看樣子很可能是墓主人衣冠上的裝飾。再看這些金質冥幣,薄如紙片的幣身被清理乾淨之後,同樣煥發著華貴的光澤。它們是特製的一種像錢幣一樣的物品,看起來像金冥幣,那麼根據考古人員的以往的考古經驗,推測它可能是墓主人生前,覆蓋的一床警備錦被上面的裝飾品,是縫在被褥上。
如果說金飾件和金冥幣,展現了墓主人奢華的生活。那麼這種琉璃構件,就讓墓主的身份變得更加清晰了。為什麼呢?考古人員分析。能用綠色的琉璃的,在過去叫青色,青色代表東邊的。過去太子就叫東宮,因為他住在東邊,所以他用的琉璃瓦的建築上是青色的,我們現在叫綠色。那麼這種綠的琉璃瓦,根據文獻的記載,能用這種琉璃的一般是跟公主,還有親王有關係。
如此說來,墓主人毫無疑問就是一位公主了。不過,據史料記載,朱元璋的女兒共有16位,具體是哪一位呢?說來也是很神奇。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此次發掘最關鍵的線索,竟然又讓考古人員給順利找著了。什麼呢?就是考古人員最期待的墓誌。考古人員打開了志蓋和志文之後,志蓋上面寫的“臨安公主壙志”。臨安公主很少聽說,什麼來頭?墓誌上也寫明瞭。
臨安公主名叫朱鏡靜,是朱元璋的長女,後來嫁給了駙馬都尉李祺,享年的是62歲。臨安公主鏡靜有著怎樣的人生呢?要說出身於帝王家的女子,甭管是哪朝哪代,吃穿用度肯定是不愁的。史料記載,臨安公主的母親是成穆貴妃孫氏,18歲就嫁給了朱元璋,而且很受朱元璋的喜歡。曾經幫馬皇后協理過六宮,所以小時候的臨安公主過得自然是很幸福。
不過,當她長大成人,要嫁為人妻的時候,煩惱就隨之而來了。臨安公主嫁給了李祺,李祺是誰呢?他就是明代的開國功臣李善長之子。聽起來臨安公主好像嫁得不錯,開國功臣的兒子。其實,相較於其他朝代的公主,這位臨安公主甚至是有明一代所有的公主,她們所嫁的駙馬們家勢和地位都不算什麼,或者說算不上強的。難道開國元勳家裡都不算有勢力嗎?都不算家勢強嗎?還有誰比他們更強呢?
當然有,比如皇后孃家,皇后家的侄子外甥,那可是皇親國戚。所以說她們嫁給開國元勳不算強,朱元璋為什麼不讓她們嫁呢?他專門下了一道命令,公主只能嫁給功臣或者一般官員之子,外戚不可以,皇親國戚不行。為什麼呢?
利用婚姻手段來鞏固統治階級內部的關係,是朱元璋當時採用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政治手段。下嫁公主於功臣之子和高階武官結成婚姻關係,這個對明初的政權鞏固,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手段。如此說來,朱元璋的女兒們,在他這裡也不過是棋子而已。棋子就棋子,沒準臨安公主運氣好,跟李祺還能夠琴瑟合鳴白頭偕老。
可是臨安公主的墓裡面,只有一座棺床,駙馬李祺的棺床壓根就不在。奇怪了,中國人歷來講究的是夫妻生而同衾死亦同穴。這個夫妻倆怎麼沒有合葬在一起,這是為什麼?一個是公主的身份特別高貴,駙馬跟皇家的這個身份來看,那畢竟還是低一等的。所以為了體現公主的高貴身份,我們看駙馬娶公主叫尚主,公主嫁給駙馬叫下嫁。在這個一尚一下的這種文字的表述裡,就看到這種身份等級的差距,這個應該是禮制上的要求。
簡單地說,就是在朱元璋看來,駙馬的身份等級太低,死後不配跟公主葬在一起。不過,不能合葬一墓,未必就不能挨著葬在一塊,所以當時的考古隊就以臨安公主墓為中心,在周邊尋找李祺的墓。可讓人納悶的是,考古人員來來回回找了好幾圈,也沒有發現墓葬的蹤跡。李祺的墓到底在哪?隨著研究的深入,考古人員隱約感覺到,李祺跟臨安公主可能葬在一塊都難。怎麼呢?
洪武13年,朱元璋曾以“謀不軌”罪,滅了開國功臣的胡惟庸九族,人稱“胡惟庸案”。本來殺了胡惟庸,這事就該結束了。誰知道十年之後,也就是洪武23年,朱元璋舊賬新翻,認為10年前發生的胡惟庸案,還有漏網之魚。漏了誰呢?
結果查著查著,查到了李善長的頭上。當年他也參與胡惟庸案,結果就可想而知了。以朱元璋的手段,要麼不做要麼做絕。大怒龍顏震怒,直接下令處死李善長。李善長都被處以死刑了,那臨安公主跟李祺自然也就受到了牽連。《明史·李善長傳》裡面講,李祺在案發的時候仍然活著,所以他和公公主兩個人被朱元璋發配到今天的江浦那一帶居住受到冷遇。
這就是李祺後來的遭遇,在朱元璋的眼裡,駙馬原本就不配跟公主葬在一起。如今又是罪臣之子,那就更不配跟公主葬在一塊了。所以李祺的墓到底在哪?至今都是個謎。可見這皇家的公主不好當,駙馬就更不好當了。
2017年的9月,人們在南京牛首山的一個工地上,意外發現了一座以青磚為主體的明代古墓。經過一段時間的發掘,墓葬的全貌出來了。第一它都是前後室的墓葬,就是有前室和後室,中間有個過道,都是有石門的。頂部來看,它是有三券三伏的,頂部結構是一塊立磚再貼成上平磚,這樣一共三組。這頂的厚度一般在80釐米以上。看完墓葬的形狀,是不是覺得跟臨安公主的墓很像。沒錯,這顯然也是一座明代貴族墓。
但是很可惜,此墓依舊沒能逃過盜墓分子的魔爪。考古人員在墓中,除了發現一些零散的飾品之外,就是三具特別的動物骨架。什麼叫特別?怎麼個特別法?在大多數的墓葬當中,但凡人出土動物骨骼,基本都是豬牛羊或者雞鴨鵝。但是這回出土的動物骨骼是寵物貓,難道墓主人愛擼貓?就在考古人員浮想聯翩的時候,墓中竟然有了重大發現墓誌銘。
墓誌一合兩塊,分為志蓋和志身,發現於封門牆底部。文字面相貼,外面用兩條鐵條來箍成,還有四個鐵楔。志蓋是用篆書來書寫的,刻有“懷慶大長公主壙志”。懷慶大長公主這又是朱元璋的第幾個女兒?墓誌上同樣寫得很清楚,墓誌記載她是朱元璋的第六個女兒,名叫朱福寧。長大之後嫁給了駙馬都尉王寧,享年58歲,而且她跟臨安公主是親姐妹,都是成穆貴妃孫氏所生。
既然是親姐妹,妹妹懷慶公主為何封號是大長公主,而姐姐臨安公主卻沒有這幾個字呢?懷慶公主雖然是臨安公主的妹妹,但是她的封號聽起來卻比姐姐的要高大上。這是為什麼?查閱《明史》考古人員發現,叫“皇姑曰大長公主,皇姊妹曰長公主,皇女曰公主”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明朝公主的封號,取決於她跟在位皇帝的關係。如果在位的是自己的爹爹,當然就是公主了。如果她是在位皇帝的姑姑,那就稱大長公主。如果是皇帝的姐妹,就封長公主。
根據墓誌記載,懷慶公主去世的時候,當朝皇帝已經是明仁宗朱高熾了。朱高熾即位之後,分別封了寧國、南康、永嘉等七位自己的皇姑為大長公主,而懷慶轉題中的一位。姐姐臨安公主去世的時候,已經到了永樂後期了。按道理,在位皇帝朱棣,應該封她為長公主。可為什麼墓誌上沒有這幾個字呢?
經過反覆的討論,考古人員推測原因很有可能還是跟她後來的遭遇有關。李善長案爆發以後。他們夫妻兩個以及子女儘管獲得了赦免,能全身而退。但是地位大大下降,後來很快又發生了所謂的靖難之役永樂篡位等等這樣的事情。在這個過程當中,這個公主的地位大概不是那麼高。
個人命運的不幸,再加上局勢的不穩定。讓臨安公主失去了加封長公主的機會,可悲而可嘆。不過,你也別以為加封大長公主的懷慶公主,她就活得有多麼滋潤多麼開心。為什麼呢?因為她跟駙馬都尉王寧,同樣陷入了權力鬥爭的漩渦。
史料記載,靖難之役期間,各位駙馬爺們都紛紛被迫站隊。六駙馬王寧,本來有心向著朱棣,他曾經將朝廷的秘密洩露給朱棣,被建文帝下了大獄。朱棣稱帝之後,為表示感激,封了王寧為永春侯,可是後來朱棣又親手把他送入了大獄。發生了什麼呢?
據說是因為王寧總是勸朱棣誦佛,結果把朱棣給惹毛了。總之,王寧的結局不好,他出獄沒多久就生病死了,而且他的墓同樣不知所蹤。懷慶公主墓葬發掘後,考古人員們也有相關猜測,隨後對周邊地區進行了考古勘探,但是很遺憾,沒有找到駙馬王寧的墓葬。有可能是現在地貌跟當時來比有變化,也有可能是早年駙馬王寧獲罪去世後葬在別的地方。
兩任皇帝都讓王寧給得罪了,身為妻子的懷慶公主能過上舒坦日子嗎?沒準她過得還不如她的姐姐臨安公主。朱元璋這麼多女兒,全都捲進了權利的漩渦嗎?這也有沒有的。誰呢?寶慶公主。寶慶公主是朱元璋最小的女兒,朱元璋去世的時候,寶慶公主才3歲。誰帶大的呢?她哥哥朱棣。而且朱棣對寶慶幾乎是視同己出,以腹黑剛硬著稱的朱棣,還有這麼溫情的一面。
朱棣不光帶大了寶慶公主,結婚的時候,他給寶慶公主準備的嫁妝,其他公主看了都眼紅。永樂11年的時候,她出嫁的時候,派當時的太子後來的仁宗皇帝去送嫁。而且嫁妝異常地豐厚,一般的公主還要豐厚得多。應該說從小因為受燕王朱棣,和後來的徐皇后的撫養,之間的感情應該說更加深厚。寶慶公主嫁給了誰呢?她的婚姻又是否幸福呢?
說起來也是一把淚,怎麼說呢?寶慶公主的夫君名叫趙輝。趙輝這個人能跟寶慶公主結婚之前,看著還挺順眼的,雖然說只是個小官,但是長得帥顏值高。寶慶公主看第一眼就喜歡上了相中了,可是結婚之後,寶慶公主才知道自己那是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此人貪花好色。
有史料記載,趙輝娶了寶慶公主之後,竟然又要納妾。納妾也罷了,多少人你知道嗎?納妾100多人。這算是身體好,很討厭啊這個人。所以嫁為人婦的寶慶公主只活到了39歲,就離開了人世。朱元璋當年定下的公主外嫁的規定,不僅坑了自己的女兒,而且還坑了別的明朝公主。為什麼呢?
因為當年很多人為了當上駙馬,就整出了各種貪汙腐敗結黨營私的事情,所以不少上位的駙馬質量都不高。比如萬曆皇帝有個妹妹,人稱永寧公主。她的駙馬是一個姓梁的富豪,可是這個梁富豪跟永寧公主才結婚一天就掛了,這個太意外了。發生什麼?原來這個姓梁的富豪身體本來就很差,但當選駙馬這個事早已被太監把控了。梁富豪有錢直接收買太監,所以永寧公主從頭到尾就不知道梁富豪有病。你說悲催不悲催?
話說考古人員在南京除了發現臨安公主,懷慶公主以及寶慶公主的墓之外。另外還發現了朱元璋的第八個女兒,也就是福清公主的墓。這位公主相對於上面所說的其他公主而言,命運算是好的了。《明史》記載,福清公主不僅知書達禮,她還很喜歡研究治國之道。朱元璋有好幾次遇到難題,都是她獻計獻策來幫忙解決的。
所以福清公主也是清朝官員在修《明史》的時候,少有的給予讚揚的公主。這就是朱元璋“低調”的女兒們的故事,雖然說還有十幾個尚未說到,但是透過這幾位公主的經歷,我們大概可以感知到公主們雖然出身不凡,但是最後的命運卻大都無比地悲慘。都說無情最是帝王家,或許這是封建社會公主們共有的悲哀或者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