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驅動IC主要負責驅動電流或電壓、控制螢幕畫面,是顯示面板成像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智慧手機AMOLED面板比例不斷提升,特別是去年底摺疊屏手機熱賣,使得2022年AMOLED智慧手機市場進一步增長,佔比將超過40%。在此背景下,AMOLED驅動IC行業也有望迎來高速增長。
AMOLED IC出貨快速提升,複合增長率達13.24%
2021年,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與半導體缺芯的影響,全球智慧手機依然保持了13.3億部的出貨量,比2020年的12.5億部,有近8000萬部的增長。這也帶動了不同型別顯示技術的發展。根據集邦諮詢資料,2021年a-Si/IGZO LCD機型需求依然強勁,全年比重僅微幅下滑至28%;LTPS LCD機型比例則受到一定壓縮,預計佔比將減少至33%。但兩者相加仍然達到61%。與增長承壓的LCD不同,AMOLED手機機型比例則大幅提升,預計2021年市場比例將達到39%。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去年年底以來湧現出一輪摺疊屏手機熱潮,必將進一步推升AMOLED機型的市佔率。Counterpoint資料顯示,2020年至2022年全球摺疊屏手機出貨量分別為280萬部、560萬部和1720萬部,預計2025年摺疊屏手機的發貨量有望超過5600萬部,2020—2025年間CAGR達到82.06%。
驅動晶片與顯示面板高度相關,按型別分大致可以分為LCD驅動晶片、TDDI觸控顯示整合驅動晶片和OLED驅動晶片。隨著智慧手機向AMOLED轉移,TDDI觸控整合驅動晶片在智慧手機等小尺寸市場份額逐步受到壓縮,開始向平板電腦、膝上型電腦等中尺寸市場發展。AMOLED面板的發展則將有效帶動AMOLED驅動晶片市佔率的提升。根據Frost&Sullivan統計,得益於AMOLED螢幕的高速增長,AMOLED驅動晶片出貨量快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將增至24.50億顆,未來5年複合增長率達13.24%。CINNO Research則預計,我國市場AMOLED驅動晶片的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9億美元增長至2025年的33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高達38%。
事實上,目前AMOLED及驅動晶片的發展主要是受到產能不足的限制。在2021年的缺芯潮中,顯示驅動IC是缺貨的重點,第二季度供需缺口一度高達50%,2022年短缺風險仍然存在。群智諮詢分析認為,汽車等產業加速向數字化和物聯網發展,後疫情時代居家需求激增,都進一步放大驅動IC短缺風險。由於AMOLED面板在智慧手機、電視及膝上型電腦均保持旺盛需求增長,2021—2022年全球AMOLED驅動IC供需仍將維持偏緊趨勢。晟合微電總經理施偉也表示:“A實際上全球MOLED產能仍然有限。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資源或好的戰略配合,供應仍然會存在緊張問題。”
LCD轉向AMOLED,本土晶片廠商獲機會
市場需求的增加或為我國本土AMOLED驅動IC行業提供了一個有利的發展契機。對此,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OLED事業部總經理劉宏輝表示,AMOLED驅動IC與LCD在作用原理上有相似之處,都是透過MIPI/SPI等介面接收主控晶片傳送的資料指令,並將資料進行處理,轉換為螢幕可接收的電訊號,按照一定的順序及邏輯關係送到AMOLED顯示屏中,從而顯示出炫彩的畫面。但是,從驅動方式上來講,AMOLED驅動晶片為電流驅動,而LCD驅動晶片為電壓驅動,AMOLED畫素電路更復雜,IC控制訊號也更加繁多複雜。以光學顯示為例,由於AMOLED是沒有單獨背光源的,為實現準確的AMOLED顯示畫面並提高畫面質量,AMOLED驅動晶片需要進行多種資料處理及補償。這對訊號精度、演算法的複雜度和演算法的補償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當前摺疊屏大熱,AMOLED的柔性顯示效能優勢突顯,對驅動IC也必將提出更高的要求。“摺疊屏的摺疊和展開不同狀態的顯示切換,需要AMOLED驅動IC有對應的驅動方式及演算法來支援,比如應採用兩顆晶片級聯的cascade演算法對摺疊螢幕進行支援。基於此,對AMOLED驅動晶片整合度要求也就更高,設計難度及工藝難度也隨之加大,需要更高的工藝製程、更優的IC驅動能力及功耗水平。”劉宏輝指出。
而技術的變革則給相關產業提供了洗牌的機會,也是我國本土晶片廠商切入供應鏈的一個有利時機。日前,榮耀釋出摺疊屏手機Magic V,其7.9英寸柔性AMOLED顯示內屏及外屏均由京東方獨供,並且採用了國內首顆28nm驅動IC,為本土AMOLED驅動IC提供了有利市場環境。但施偉也強調,本土企業不能僅在形式上替代,要真正做到技術上的超越。既然出現了視窗期,給了進入的機會,更多的是應該在技術上面做得更好,當然這是個長期的過程。
從全球AMOLED驅動IC市場佔比來看,韓國公司處於領先地位,2020年三星以50.4%稱冠,之後依序為Magnachip、Siliconworks、Anapass,市佔率分別為33.2%、2.7%、2.4%。
整合度提高,主流工藝轉向28nm
AMOLED驅動IC的發展在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方面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對本土晶片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根據劉宏輝的介紹,當前AMOLED面板行業朝著大尺寸、高畫質、低功耗等方向發展,對驅動IC必然提出更高要求。相應的,晶片企業也開發出面向大尺寸的High Pin Count技術、面向摺疊屏的cascade技術、面向144Hz甚至更高重新整理率的驅動能力等。如果從產品設計角度來看,AMOLED驅動IC的整合度將變得越來越高、晶片尺寸越來越小、功耗越來越低,對IC的工藝製程與封裝測試提出的要求也更高。
一般而言,顯示驅動IC適用的工藝範圍較廣,涵蓋28nm~150nm工藝段。其中,膝上型電腦和電視用驅動晶片的工藝節點為110~150nm,LCD螢幕手機和平板電腦等整合類TDDI的工藝段集中在55nm~90nm,AMOLED驅動IC的工藝段是較為先進的40nm。由於12英寸晶圓廠將在今後幾年開出更多28/22nm產能,為了減小晶片尺寸和功耗,獲得更多晶圓產能,業內人士認為,AMOLED驅動IC設計企業將從40nm轉向28/22nm生產,這很可能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此外,隨著顯示驅動晶片的體積進一步縮小,整合度進一步提高,對封裝技術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凸塊製造工藝結合玻璃覆晶封裝(COG)或薄膜覆晶封裝(COF)憑藉其多I/O、高密度等特點,成為顯示驅動晶片封裝技術的主流。
無論是工藝製程還是封測技術,都是晶片產業供應鏈的重要組成,對於AMOLED驅動晶片的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來,國內積體電路產業鏈逐漸完善,為國內晶片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環境及支援。晶圓生產製作技術在深耕多年後終於在近兩年得到了快速發展,基於近兩年的大形勢,晶圓產業得到前所未有發展,先進技術也覆蓋了40nm及28nm,為AMOLED驅動IC提供了工藝製程保障,對國內晶片產業及顯示事業都提供了很大助力。”劉宏輝指出。上游供應鏈的完善為我國本土AMOLED驅動IC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作者丨陳炳欣
編輯丨連曉東
美編丨馬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