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日0時起,珠江、長江、錢塘江、閩江、淮河等水域進入為期4個月的禁漁期,2020年1月1日0時起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前後長江禁漁已經有三年時間了。
近期,湖北就準備在魯湖、野豬湖、武湖、保安湖、惠亭水庫5個湖庫進行全國首次禁漁期間的生態捕撈,捕撈目標為1800萬斤。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共涉及到了52個湖庫,也就是說此次將有接近10%的禁捕湖庫將要迎來“首次捕撈”。
在瞭解到湖北地區10%的禁捕湖庫要首次開捕後,不少網友表達出了自己的擔憂,“禁捕3年就開捕了?生態又要遭破壞。”那不捕不行嗎?據湖北當地釋出的訊息來看,此次湖北對5個禁捕湖庫進行捕撈是因為其中的魚類大量恢復,已經超過了湖庫生態系統的承載上限,如若繼續發展,將有可能導致湖庫環境的持續惡化。
三年時間,湖庫中的魚就能從嚴重不足恢復到嚴重過剩,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是隨著長江水域的保護,野生資源快速恢復,尤其是青魚、草魚這一類普通魚,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繁殖速度快,生長速度也很快,三年就能從小魚苗長到十幾斤。其二是為了加快漁業資源的恢復,當地政府每年都會向禁捕湖庫中投放大量的魚苗。
長江水域漁業資源的大量恢復,並不侷限於這些湖庫,長江本身的漁業資源也明顯恢復,此前就有釣友航拍了長江宜昌段延綿上百米的魚群,也有人在長江中重新遇到了江豚,而且江豚還跟著船前行了很長時間。還有的地區因為漁業資源的恢復,長江枯水期形成的水窪中都有大量的被困魚類。
可見,漁業資源的恢復還是比較可觀的,但魚數量增多後最重要的問題就體現了出來,那就是優勢魚種的數量會越來越多,優勢魚種也會搶佔更多的生存空間。而那些“被欺負”的魚種只能在夾縫中生存,其數量無法得到有效恢復,那麼結果就是,長江及周邊湖庫中魚的數量確實恢復了,但是魚的種類並沒有恢復,長江本身的生態不僅無法恢復反而可能惡化。就拿紅尾魚來說,環境退化和濫捕幾乎讓紅尾魚滅絕,但是魚苗的投放讓紅尾魚再次成為了優勢魚種,很多地方都能見到成群的紅尾魚,紅尾魚的大量繁殖就是其他中小型魚種的噩夢,因為紅尾魚是“水中之狼”。
如果你覺得我這是小題大做,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就拿大家非常熟悉的在美國成災的亞洲鯉魚來說吧,亞洲鯉魚在美國被當成“垃圾魚”是沒人吃的,加上在美國鯉魚又沒有天敵,很快亞洲鯉魚在美國就成為了當地的優勢魚種,讓當地的魚種倍受損失。好在,湖北當地政府先知先覺,儘早採取措施,將優勢魚種的形成控制在萌芽階段,1800萬斤野生魚將會在春節期間投入市場,這不僅接近了湖庫生態的問題,也解決了春節期間居民吃魚的需求問題。
湖北更是有意打造“生態捕撈”的品牌,以“查干湖冬捕節”為榜樣形成一個魚鮮產出以及觀光旅遊的生態閉環,保護了漁業資源的同時,還能給當地的農民增收,此乃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