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楊
繼公民同招、全面規範“名校辦民校”,義務教育民辦學校再迎一記重拳。
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105所義務教育民辦學校,開學季101所停招新生。
這個剛脫貧不久的國家級貧困縣,因一年30多名學生考上清北聲名在外。而佔比相當規模的民辦校,是義務教育階段巨大的生源場。
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的逆襲,發生在最近十幾年,以中部地區經濟欠發達縣城為代表,硬體、生源、師資全面爭潮。
鄲城是當下全國民辦義務教育轉型的縮影,一場巨大的變革正在全國各地湧動。
根據中辦國辦最新檔案精神,各地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在校生規模佔比,將控制在5%以內,這將涉及數百萬民辦義務教育在校師生大分流。
圍繞5%的紅線,地方官員、校長教師、家長學生,正在直面這場鉅變中的困境與困惑。
起了變化
沒有火車站,尚未通高速,沿著344國道來到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
這座因道家始祖老子煉丹成功,而有名“丹成”的中部縣城,甩掉貧困縣的帽子才有兩三年。
不過,縣域教育為人知曉,當地教體局人士張亮(化名)告訴中國新聞週刊,今年35名學生考上清北,比去年多2名。18000餘名考生中,近4500名邁過一本線,一本率約25%。
包攬全縣清北名額的是鄲城縣第一高階中學,在外與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齊名。
在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光明學校是鄲城縣第一高階中學的一大生源地。
張亮透露,周口市一年給鄲城縣下發8000多個高中生名額,鄲城縣第一高階中學、鄲城縣第一中學、鄲城縣第二中學、鄲城縣第三中學4所學校各分一部分。在今年鄲城縣第一高階中學的高一新生中,約800名學生來自光明學校。
事情起了一些變化。正值中小學開學季,來到光明學校門前,保安會告知今年小學一年級和初一不再招收新生的訊息。
中國新聞週刊隨機走訪了鄲城縣數所民辦小學和初中,比如老城區的華宇中學、華陽中學,新城區的安格堡小學、博達中學等,均被告知不再招收小學一年級和初一新生。
這起變化,源於8月28日官方公眾號“鄲城教育”釋出的《關於確保鄲城縣義務教育階段一年級和七年級學生順利入學的情況說明》,自2021年秋季起,鄲城縣對保留的民辦學校下發總佔比不超5%的招生計劃,其他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不再招收一年級和七年級學生。
鄲城縣共有105所義務教育民辦學校,除保留才源求真中學、才源求真小學、外國語小學、鄲城中學附屬小學4所外,剩餘101所學校已停止招收小學一年級和初一學生。
民辦學校停招的學生,將被分流到哪裡去?公辦學校按照劃片就近免試原則,招收一年級和七年級的全部學生。
對城區學生來說,從民辦轉公辦不算太麻煩。一位家長將孩子從光明學校轉到鄲城實驗中學,她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光明學校老師教背原題的填鴨式教學,讓她覺得會影響到孩子日後高中學習階段的後勁兒,轉回來也無太多考慮。
對鄉鎮學生而言,意味著要回鄉下公辦學校入學。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是外出打工群體,民辦學校的多樣化服務讓家長們免去了一些後顧之憂。張亮透露,鄲城縣有137萬人口,有30多萬人在外地打工。
另據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允許跨縣跨區域招生政策,鄲城縣以外戶籍學生應返回原區域入學。
以民辦光明學校為例,如今有初中、小學多個校區,除鄲城本縣學生外,還吸收周邊的鹿邑、沈丘等外縣學生前往就讀。
影響幾何
周口市下轄鄲城、鹿邑、沈丘等7個縣,以及淮陽等2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如今全面啟動規範民辦義務教育專項工作。
根據周口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下發的《周口市規範民辦義務教育專項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將全市民辦義務教育在校生規模佔比控制在5%以內,2022年底全部完成,2023年全面驗收。
周口市現有民辦義務教育學校462所,在校生433371人,佔義務教育在校生比例為34.2%。預計將保留民辦學校40餘所,在校生近5萬人。
民辦學校學生分流後,教師群體受到的影響更為深遠。鄲城實驗中學一名教師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公辦與民辦學校教師的一大區別在於,民辦教師大多沒有編制,以外地大學生應聘為主,分流後需要考慮再就業的問題。
鄲城縣吳臺鎮逸夫學校校長劉振敏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他們這所鄉鎮民辦學校的教師,以較難就業的專科生和老齡教師為主。如果沒有民辦校教師崗位,這些專科生進不去公辦校,將面臨失業問題。不少老教師已經五六十歲了,且不提轉公,日後想轉業也沒多少機會。
光明學校是鄲城縣頗具規模的民辦校,中國新聞週刊致電光明學校負責人詢問教師分流事宜,該負責人表示不方便談及。
鄲城縣一位政府系統人士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改革剛剛起步,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參考,很多事情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繼鄲城縣之後,周口市淮陽區也開展了民辦分流工作。當地教體局《關於對全區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行為全面排查工作方案》提出了具體時間表:9月12日至16日學校自查,9月17日至18日教體局彙總,9月19日至20日報送排查情況報告,9月21日至25日開展集中整治。
淮陽區安嶺鎮實驗小學校長李健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由於開展分流工作期間學校已經開學了,孩子們或將面臨上課時被分流的情況,這對一年級的孩子們來說心理容易受創傷。
另外,《關於對全區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行為全面排查工作方案》附件要求民辦校長簽字蓋章《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工作承諾書》,最終的權責歸屬讓他頗覺為難。再者,周口提出的是2022年底全部完成,2023年全面驗收,而現在執行的速度讓他覺得缺少緩衝的空間。
淮陽區幾位校長均向中國新聞週刊表達了類似的擔憂,特別是“今年分流、明年關停”的傳言。
幾位校長表示,規範民辦義務教育的大方向沒有問題,不過擔憂政策落地時的一刀切。他們辦學已經有20多年了,前20年合格如今或被通知不合格,心裡確實難接受。
民辦過往
不止周口,按照“逐步消化存量”目標,河南多地正規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行為。
河南林州、許昌均提出,實現到2022年全市民辦義務教育在校生規模佔比控制在5%以內。
在過去的15年時間裡,我國民辦義務教育規模持續上升,佔比從5%左右逐年提高到10%左右。
在此期間,公辦相應減少。師範專業也與“農地礦油”等冷門專業放在一起,不似近幾年這般熱門。一份對9所211師範大學新生生源質量的研究顯示,2006年到2016年10年間,9所師範大學新生高考加權分數分值降幅超過20%。
民辦則是另一片光景。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2005-2019年的15年間,全國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在校生佔比,從2005年的4.47%逐年提升到2019年的10.61%。在校生數年增幅在3%-10%的區間波動,特別是2018年9.27%的增幅,達到了15年間增幅的最高值。
河南等中部經濟欠發達省份,是民辦義務教育在校生佔比較高的地區。
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資料統計結果顯示,河南民辦小學在校生佔比達16.32%,民辦初中在校生佔比達20.08%,成為“雙超”(小學超10%、初中超15%)比例都很高的省份。
在河南省內,目前周口市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在校生佔比為34.2%。在周口鄲城縣,張亮介紹,義務教育民辦學校有105所,公辦校有500多所,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在校生佔比在三四成左右。
張亮說,鄲城縣民辦校也是最近這十幾年才發展壯大起來的。鄲城縣是個農業縣,經濟越是困難的地方,民辦教育的發展越活躍。
由於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讀書就是為數不多的出路,因此鄲城縣的家長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
以中考為例,在全國普職分流比大致6:4的情況下,鄲城縣的普職比達到8:2,更多的學生進入到普高教育賽道,衝刺名校。
經濟欠發達,鄲城縣乃至周口市,多年來依賴民辦教育補足公共教育資源短板。據報道,周口市早在2001年便出臺優惠政策,大量民辦學校自此落地生根。周口鄲城縣僅2004年就出現了英才學校、華宇中學、鄲城中學不下3所民辦初中。
“在貧困地區打造教育強縣的偉大工程中,該縣迅速崛起的民辦學校也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該縣還湧現出了一大批獨具特色的民辦學校。”《周口晚報》於2009年5、6月報道了華宇中學、鄲城中學、光明學校的典型事蹟。
如今,華宇中學不再招收初一新生,開學季校門的字幕上僅打著“歡迎學生返校學習”的字樣,與一街之隔的鄲城實驗中學形成對比。
公辦歸位
中國教育線上總編輯、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陳志文指出,義務教育階段“國退民進”問題的嚴重,是引發此次重拳治理的根本原因。
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1.56億人,其中民辦普通小學在校生966.03萬人,民辦初中在校生718.96萬人,民辦義務教育佔比約10.8%。
若要將民辦義務教育調減至5%,需要分流超過800萬名中小學生。
眼下,不止河南,全國各地的民辦校都在瘦身,湖南、江蘇、四川等地,今年紛紛調減民辦中小學在校生人數。
根據中辦國辦《關於規範民辦義務教育發展的意見》精神,各地將不再審批新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在校生規模佔比將控制在5%以內。
中國新聞週刊此前對比過歐美、日本的民辦教育,以近鄰日本為例,作為全球兩大私立教育大國之一,日本的義務教育也是以公辦為主。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私立小學的比例只有1%左右。
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指出,在基礎教育階段,民辦教育作出了重大貢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教育投入每年都在增長,國家已經有能力辦好義務教育。因此在義務教育階段要壓縮民辦學校的規模,由國家承擔辦好義務教育的責任。
同時,國家鼓勵民辦中小學辦出特色,滿足家長、孩子不同的需求。在義務教育階段,民辦教育仍然有發展的空間。
經過多年發展,民辦教育已經成為教育事業重要的組成部分。2020年全國共有民辦學校18.67萬所,佔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總數的比例超過1/ 3,涵蓋了各個層次和型別。
變革伊始
變化的是義務教育民辦學校佔比,不變的是家長對教育質量的追求。
陳志文指出,讓公辦學校質量全面提升,得到家長追捧才是根本。我們的教育需要的是“有質量的公平”,公辦學校需要積極趕上去,而不是把私立民辦學校拉下來。
事實上,過去十多年來,受民辦學校擴張影響,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尤其是鄉鎮公辦學校日漸萎縮,家長棄選。
李健說,在周口鄉下,有些公辦學校只有兩三個學生,教學服務並不能滿足家長的需求。
他所在的安嶺鎮實驗小學,學生大多是外出打工家庭的留守兒童以及孤兒。寄宿制、教師陪護,忙碌在外的父母就是看中民辦學校提供的多樣化服務,才把孩子送去民辦學校的。
而自本世紀初針對農村學校持續多年的“撤點並校”,讓村小消失的速度以每小時為計算單位。在2000-2010年的十年間,我國義務教育農村小學數量平均每天減少62.8所。
鄉鎮學校萎縮,致使大量生源湧入城鎮,帶來城鎮大班額甚至超大班額問題。根據教育部2017年“全面改薄”督導報告資料,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有66人以上“超大班額”8.6萬個,河南、湖南、河北排前三位。全國56人以上“大班額”36.8萬個,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縣鎮。
如今,隨著民辦校分流,學生迴歸公辦,不少鄉鎮學生迴歸鄉下。公辦校壓力增大,首先要解決公辦校尤其是鄉下公辦校的教育投入問題。
9月12日,鄲城縣召開2021年特崗教師招聘面試考務工作會議,以解決農村貧困地區學校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今年計劃招聘特崗教師260名,參加面試人選327名,其中初中特崗教師126名,小學特崗教師201名。
師資是教育經費中的大頭。張亮表示,鄲城縣教師的薪資,要靠中央轉移支付的資金支援,光靠縣級教育財政投入,不夠給教師發工資。
張亮說,鄲城縣當前教育財政投入已佔到全縣財政收入的三成以上,在今後的工作推進中,需要國家的財政傾斜,以及期待中央進一步下發民辦在校生分流的細化配套方案。
民辦縮招,公辦經費相應就要增加。浙江大學教授吳華指出,一個縣如果義務教育在校生佔10%,公辦學校生均經費要增加11%;如果佔比20%,要增加25%;如果佔比30%,要增加43%;如果佔比50%,則要翻倍。
吳華認為,發展民辦教育形成一種有效的社會協作機制,如果把民辦義務教育在校生規模佔比調減到5%,短期內當地政府不可能有財力支撐。
一場義務教育領域的大變革,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