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用代金卷”說開去
我們鐵道兵12師58團1965年10月9日跨出國門參加了三年半的援越抗美戰爭。出國時依據國家頒佈的《關於禁止國家貨幣出入境管理辦法》的規定,指戰員們不得攜帶人民幣出境。個人所攜帶的人民幣出國前一律兌換成中央軍委託中國人民銀行於1965年4月24日印製發行的“軍用代金卷”。
“軍用代金卷”共有5元、1元、5角、1角、5分、1分6種面額。“軍用代金卷”背面兩側分別印有“僅限內部使用”和“禁止市場流通”字樣。在我們連指戰員中幹部的工資、戰士的津貼一律由連司務長殷鳳祥按月用“代金卷”形式發放。我們普通戰士津貼不多,按服役年限一至四年,分別是6、7、8、10元四亇檔次。這些津貼主要用於在司務長的小賣部中購買牙膏、牙刷、香皂、肥皂及香菸等日常生活、消費用品。偶爾在節假日走訪戰友途中,趕巧了還可以在師、團一級的軍人服務社買到一些水果和糕點。在我們參戰老兵退役時,要將手中節餘的“軍用代金卷”從司務長那再兌換成人民幣。我們援越抗美部隊凱旋迴國時,按回國路經地,將“軍用代金卷”交由中國人民銀行雲南、廣西、廣東分行兌換收回。爾後依中國人民銀行總行1982年12月22日發出的(82)銀髮字第406號《關於銷燬軍用代金卷的通知》精神,由中國人民銀行上述分行將兌換收回的代金卷全部銷燬。
我復員時特意保留了幾張小面額的“軍用代金卷”留作紀念,但時間一長不知都遺失在哪裡了?可惜啊!
說到“軍用代金卷”,讓我想起我的手機相簿中還保留了兩張卷面上方標註為“軍民合作”,兩側標有“經理陳光遠”、“副經理許崇英”字樣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區1949年發行的邊區幣樣卷。我查了一下資料,發行這些邊區幣應是解放前黨在革命根據地為搞活金融市場,保證軍需民用,穩定游擊區、解放區物價,維護黨在游擊區、解放區貨幣本位地位的必經之路。值得驕傲的是在這兩張邊區幣上標註的“副經理許崇英”是我們的親人,她是我們大姐夫許鳴(原名許崇輝)的同胞大姐。
許崇英1924年出生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祖上是闖蕩南洋、謀求生路的華僑。崇英大姐從小受到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教育,思想進步。她在“七七事變”、中華民族遭受日本鐵蹄踐踏時,與馬來西亞廣大愛國華僑一起參加了抗日救亡活動。她還參加了抗敵歌詠隊,經常到馬來西亞各地去演出,宣傳抗擊日本法西斯的革命道理。她帶著自己的大弟弟、我們的大姐夫許鳴還一起參加了馬來西亞共產黨外圍組織。1941年8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她率弟弟們乘馬來西亞駛往中國的最後一班輪船回國,直接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加入了敵後救援會。1944年7月崇英大姐又加入東江縱隊,因為她有會講英語、普通漢語、廣東話、潮州話和客家話的特長,她被領導分配在縱隊司令部軍需處工作。工作之餘,她還承擔教學任務,晚上組織幹部、戰士識字、學文化。她和她的戰友們還經常深入山區開展革命活動,發展基點戶(堡壘戶),秘密組織群眾、發動群眾為抗擊日本侵略者作貢獻。1945年1月24日日寇進犯韶關,我們的大姐夫許鳴立即中止了在韶關志銳中學的讀書學習,他與幾位同學一起跑到當時的廣西柳州第四戰區司令部,找時任第四戰區的最高長官張發奎司令要求參軍救亡。張發奎將軍看他們年齡太小,未答應他們的從軍要求,安排他們一行到四川重慶軍需學校讀書,為軍需學校第20期學員。1946年許鳴大姐夫從軍需學校畢業,即響應“有志青年邊疆去”的號召,遠赴新疆參加工作。1949年10月底許鳴大姐夫加入我黨第一野戰軍一兵團司令員王震將軍統率下的第2軍第6師第16團,並隨軍挺進迪化(烏魯木齊)。受崇英大姐的影響她的二弟許崇聖、三弟許茂勝、四弟許崇志等都先後參加革命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後,崇英姐回到家鄉潮安閣州小學任教。1946年國民黨反動派撕毀國共兩黨簽署的《和平協定》,公然發動內戰,崇英大姐再次毅然決然地投筆從戎、重上戰場。她先後在潮澄饒豐抗徵隊、中國人民解放軍韓江支隊、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支隊擔任要職。在解放軍內部,戰友們親切地稱呼崇英大姐為“細姐”。1949年她與戰友們一起執行黨的決議,在解放區自行印製發行了上述邊幣。
1949年10月22日她的家鄉潮州解放,23日崇英大姐所任職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4支隊,舉行了莊嚴隆重的入城式,入城指戰員的服裝、軍需物資、13班鑼鼓都是崇英大姐組織、操辦的。
崇英大姐從槍林彈雨中走來,她為建立新中國,為解放潮汕人民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您看她胸前那金光燦燦的勳章、榮譽章,都是黨和人民給予她的最高獎賞。在崇英大姐革命精神、革命行動的引導下,她們許家整個大家族人都紛紛參加革命工作,為建立、建設新中國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崇英大姐現居住在廣東澄海,她今年已98歲了。親人們都在為大姐祈福,祝願大姐健康長壽!青春永在!
許崇英照片
圖片說明:
1、第一張圖片來自網路
2、其餘圖片來自作者提供
編輯: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