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類綜藝節目層出不窮, 19年,李成儒憑藉《演員請就位》中的“如學三連”登上熱搜。今年,他在《導演請指教》中繼“三連”後又出“三浪”,這次他批評的物件是蔡康永在節目中導演的喜劇短片。
節目在這一輪比賽中規定了三個主題:真實改編、腦洞大開、喜劇之王,由各工作室的三位導演分別選擇一個主題進行創作。但在選擇主題時,許多導演都對“喜劇之王”的主題望而卻步。
電影史上有這樣一位喜劇大師,他的作品始終被人學習,受人推崇。他橫跨兩個時代,留下眾多不朽的作品。一頂圓禮帽、梯形小鬍子、肥大的褲子、大頭皮鞋、隨身攜帶的手杖,這些元素相加,拼湊出了電影史上不可磨滅的形象——查理·卓別林。
查理·卓別林 誕生於倫敦的一個貧民窟,母親是舞蹈演員,在母親的薰陶下,他從小就具有善於模仿的才能和驚人的觀察力,當時年紀尚幼的他就已經顯示出了驚人的表演才能。但他父親早逝,母親也罹患疾病,他不得不做各種各樣的工作以維持生活。20歲時,他加入了具有英國優良啞劇傳統的卡爾諾劇團,在那裡,他除了學到無聲藝術的一般手法之外,還學到了一種使他所有動作具有獨特魅力的藝術技巧。1914年,25歲的他被美國啟斯東公司僱傭為喜劇演員,幾個月後,他的表演轟動了美國。
喜劇的核心是悲劇。卓別林的悲慘童年經歷讓他對底層人物的生活觀察得更為細緻入微,也使得他的作品真實且深刻,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色。
01
深刻尖銳的批判精神和強烈的時代感
《摩登時代》的開頭放映出這樣一句話:一個人類在工業時代追求幸福的故事。影片故事發生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代,開場就顯露出了諷刺意味:工廠主不斷要求機器加速,監控著工人們的一舉一動,工人異化為機器,在歇下來以後也保持著扭螺絲的動作,連一支菸的休息時間都沒有。既揭露了當時美國的社會現實,又極富時代氣息。
02
塑造了傑出的帶有悲劇色彩的喜劇人物
在《城市之光》中,卓別林飾演的流浪漢一出場就笑料百出。他心地善良、樂觀開朗,愛慕者賣花的盲女,一心想籌錢為她醫治,甚至不惜為她去拳擊俱樂部打拳,路遇意圖自殺的富翁,他鼓勵著他,自己卻掉進了河裡。他的底色是悲傷的,因為他原本只是一個一貧如洗、遭人恥笑、受人白眼的流浪漢,但即使是這樣卑微的一個人,在當時金錢至上的個人主義社會,依然懷抱著真誠與友善。卓別林在創作時總是呈現出這樣一種矛盾:一方面,他唾棄、諷刺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另一方面,他相信人性本善,相信能夠驅散所有黑暗的微光。
03
以大膽的誇張構成情節和人物造型,構思新、情節新、動作新、集編、導、演、於一身
卓別林在《淘金記》飾演的查理是個矮小、貧窮、孤立無援的小人物,但是他有獨特的個性,在任何嚴酷的環境裡,他把人格看得高於一切,就連飢餓難忍吃皮鞋時,也吃得慢條斯理、毫不失態,在精神上永遠保持著人格的平等,在任何人面前沒有自卑感,只有在別人看不起自己時才感到窘迫。在那個崇拜金錢和以勢欺人的社會環境裡,查理是與世俗觀念進行抗爭的鬥士。
04
製片時喜歡用比較原始的蒙太奇,大部分場面都用全景拍攝
他說:“全景對我來說,是完全不可缺少的。因為我演戲的時候,我的腿、我的腳和我的臉一樣都在表演。”因此,只有當面部表情比身體動作更具有戲劇性時,他才會用特寫鏡頭。他又說:“我其實是一個啞劇家,我只要眉毛一動,也比說50個單詞更能表達感情。”他能精心地選擇噱頭,巧妙地運用誇張,辛辣幽默地對社會的醜惡進行諷刺和抨擊。
05
卓別林的單一鏡頭就是一個場景,是完整的,足以表現出一種含義
單一鏡頭通常是由一臺攝影機完成的,即一個鏡頭,一位攝影師。在卓別林的電影中,通常一個場景中發生的故事,是由一個鏡頭概括的。在單一鏡頭中,他將黑白兩種單一色調運用得層次分明,在構圖方面也細緻精美。
卓別林的電影經久不衰,如今仍有電影人從卓別林的電影中汲取喜劇經驗。常常聽人評價現在的喜劇電影變得不好笑了,總是塞滿了老梗或低俗笑料,到最後強行拔高,變得廉價又尷尬。也許創作者也應該像卓別林一樣貼近人們的生活。人在衣食住行中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無奈與艱辛,但生活總是如此,只能保持著樂觀或自嘲,繼續生活下去,等待著驚喜或希望。
推薦閱讀
《影視藝術概論》(第二版)
《電視編導教程》
編 輯|龍 一 劉佳婧
責 編|圓 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