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中秋節,大家好,我是水墨尚食,明日中秋,老祖宗說的“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災年”是啥說法?又有哪些講究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花好月圓,丹桂飄香,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中秋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這一天在外的遊子要回歸家中與親人團聚,晚上吃完中秋宴過後,還會一起供月賞月吃月餅,是萬家團圓、闔家歡樂的日子,此時月圓人圓家團圓。
農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個月,除了中秋節,還有一個很重要節氣,沒錯,就是秋分,中秋節是古人祭月活動演變而來的,其實在古代時,中秋節是秋分這一天,後來人們秋分祭月時,發現月亮並不是最圓的,所以又把秋分和中秋節分開,把中秋節定為農曆八月十五。
秋分和月夕的關係
秋分是秋天的第四個節氣,對農作活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因為秋分最大特點就是氣溫加速下降,晝夜時間開始晝短夜長,這樣日照時間就會大大縮短,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還會影響已經成熟農作物的豐收,所以在民間人們對秋分節氣非常看重。
一般中秋節都是在秋分前後,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為“花朝”,與之對應,又以仲秋八月十五為“月夕”,因此中秋節也叫“月夕”,一般中秋節在秋分前後,古人會透過往年經驗,觀察八月十五的天氣來判斷後面天氣的好壞,是否是好年頭,來年天氣怎樣?並且很多根據生活經驗總結的農諺,比如“八月十五火燒天,來年是個大天干”“八月十五灑一陣,旱到來年五月盡”。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災年”,那麼這諺語有啥說法,是什麼意思,中秋還有哪些講究呢?下面繼續看。
“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災年”啥說法?
上面說過,月夕在秋分的前後,時間是不定的,因為月夕是每年的八月十五,時間是比較固定的,而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根據太陽的執行週期來定製的,也就是古時的“陽曆”,大家都知道陽曆和陰曆是有時間差的,而且陰曆還會出現閏年閏月的現象,這樣陰差陽錯,月夕就會出現在秋分或前或後。
那麼“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災年”啥說法呢?從字面可以理解,月夕如果出現在秋分之前,那年景就不好,是個災年,為什麼是災年呢?
因為月夕在秋分前,說明節氣未到,氣候先到,也就意味著秋分不分,在民間素有“秋分不分,來年人吃黑”的說法,氣候先來說明了氣溫提前下降,慢慢偏向晝短夜長,這樣正在灌漿的糧食作物得不到充足的陽光,成熟期會延遲,往後收割又會遇到秋分陰雨連綿的天氣,會使即將到手的糧作物黴爛或發芽,造成農作物的嚴重損失,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沒有了糧食還能生存嗎?所以有古人認為“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災年”。
中秋節還有哪些講究呢?
中秋節跟秋分隔著很近。除了有“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災年”的說法,還有哪些講究呢?下面一起了解下。
1.祭月
古時人們只能透過觀察天象來進行農作活動,所以必須看天吃飯,風調雨順才能有個好收成,所以人們對大自然充滿敬畏,就是希望大自然能保佑農作物的豐收。
太陽和月亮每天替換出現,人們自然對其充滿崇拜,因此有了“春祭日,秋祭月”的說法,到了八月十五,古人就會在面向月亮的地方擺好供臺,放一些月餅、水果、甜品、桂花酒等,由婦女主祭燃香,然後帶著家人對著月亮祭拜。
2.吃月餅
月餅是中秋節的特定節日美食,也叫豐收餅、團圓餅,宋代著名文人蘇東坡說的“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指的就是月餅,月餅最初是祭月的供品,後來才把賞月吃月餅作為中秋節團圓的象徵。
月餅是圓形的,象徵著團團圓圓,在中秋節時,親朋好友間互相贈送,以示團圓祝福,中秋吃月餅,也成為全國各地共同有的風俗習慣。
3.吃芋頭
中秋節大家都知道要吃月餅和螃蟹,卻少有人知道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也流傳百年了,每年八月中旬,就是芋頭成熟的時候,在廣東、浙江等地,到了中秋節就會吃芋頭,芋頭在粵語中有“運來”的意思,所以中秋吃芋頭不僅可以一飽口福,也可以討個吉利。
芋頭清香味美、蒸熟後綿甜香糯,是一種可以做菜又可以作為主食的食材,營養價值非常高,而且芋頭的澱粉顆粒非常細膩,是馬鈴薯澱粉的1/10,其消化率可達98%以上,因此有“皇帝供品”的美譽,芋頭做法也非常簡單,可以直接蒸著當雜糧吃,也可以燒菜,還可以打成芋泥,做成各種甜品。
水墨話語
中秋節到了,作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有很多的風俗講究,而且中秋節在秋分前後,對農作活動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古人透過八月十五的氣象,就能判斷糧食收成的好壞,以後天氣如何,這些都是古人根據生活總結出來的經驗,雖然現在科技發達了,天氣對農作物影響沒那麼大了,但是這些經驗體現了老祖宗的智慧以及對生活的熱愛,這些好的傳統應該傳承下去。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內容,我是水墨尚食,一個愛美食愛分享之人,想了解更多美食知識以及製作技巧,就關注我吧!歡迎評論、留言、轉發,一起探討學習,今天的美食就分享到這裡了,最後,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