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好帥~
華碩於CES 2022推出全新電競筆電,包括ROG Zephyrus西風之神、ROG Strix和TUF系列種,不僅引進第12代IntelCore CPU、AMD Ryzen 6000系列CPU,以及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RTX 3070 Ti GPU/AMD Radeon RX 6000S系列GPU,更全線匯入MUX Switch 獨顯直連開關,提升效能表現。
過往通常會讓獨立GPU的訊號繞行內顯,以便在不需要獨立GPU執行的輕載環境下,只使用內顯訊號,也較為省電。
透過MUX Switch,輕載環境下一樣可以只使用內顯,而需要獨立GPU資源的遊戲或程式,則會自動將GPU影片直接輸出到顯示端,不再繞經內顯可明顯提高效能表現。
來看看華碩於 2022 年的遊戲筆電市場端出了哪些好菜。
ROG Flow Z13 (GZ301)
ROG Flow Z13是華碩打造的全新 2-in-1 遊戲電腦產品線,你可以想向它是華碩版本的 Surface Pro,把Intel Core i9-12900H CPU 和 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 塞入厚 12mm 重 1.1 kg 的 CNC 鋁合金平板機身中,搭配鍵程 1.7mm 的 RGB 薄型鍵盤。
螢幕提供 16:10 的 4K 60Hz 與 FHD 120 Hz 兩種選項,支援 Adaptive-Sync 可變更新率和 Dolby Vision / Dolby Atmos 影音技術。
機身背面還特別開了個透視窗,PCB 在 RGB 燈效的照耀下更能凸顯科技感。
除了 Thunderbolt 4,機身上也保留與 ROG Flow X13 相同的 XG Mobile 外接顯示卡介面,最高可串接筆電版的 GeForce RTX 3080 GPU。
ROG Flow X13 (GV301)
2022年式的ROG Flow X13在結構上無明顯改動,主要是CPU升級至Ryzen 9 6900HS,XG Mobile外接顯示卡也新增Radeon RX 6850M XT。
ROG Zephyrus Duo 16 (GX650)
旗艦機ROG Zephyrus Duo 16是由過去的ROG Zephyrus Duo 15改進過來,主要是在相近的機身尺寸下,螢幕拓展至16:10的16吋面板,進一步縮小上下兩個螢幕的間距,提升視覺沉浸感。
主螢幕則提供兩款突破性選擇,包括採用mini-LED背光的ROG NebulaHDR螢幕,給予QHD 165Hz顯示能力,且透過VESA DisplayHDR 1000認證;另一塊則是與BOE合作開發的Dual Spec螢幕,可在4K UHD 120Hz或Full HD 240Hz兩種不同格式之間進行切換。
外蓋上的ROG敗家之眼Logo和斜切線條使用雙色漸層的陽極處理,鍵盤和第二螢幕之間也做出如同ROG Flow Z13的透視窗,很是好看。
規格方面,CPU最高提供Ryzen 9 6980HX,GPU最高提供標準TGP為140W的GeForce RTX 3080 Ti,透過DynamicBoost2.0最高可拓展至165W。 它也支援DDR5記憶體和PCIe 4.0 SSD。
ROG Zephyrus M16 (GU603) / ROG Zephyrus G15 (GA503)
這兩款機臺的外觀大同小異,主要差別是ROG Zephyrus M16 (GU603) 採用16:10的16吋4K UHD 120 Hz螢幕,CPU為Intel陣營,最高提供Corei9-12900H。
ROG Zephyrus G15 (GA503) 則維持16:9的15寸WQHD螢幕,CPU為AMD陣營,最高提供AMD Ryzen 9 6900HS。
兩者的GPU最高接可支援至標準TGP為120W的GeForce RTX 3080 Ti,透過Dynamic Boost 2.0最高可拓展至120W。
對了,ROG Zephyrus M16 的螢幕可開啟至 180°。
ROG Zephyrus G14 (GA402)
相較於前代GA401,2022年式的ROG Zephyrus G14(GA402)的上蓋孔洞從6536個提升至14969個,LED則從1214個提升至1449個,AniMe Matrix效果更好。
角落的銘板使用PVD(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物理氣相沉積)工法,色彩表現更為豐富。
除了CPU最高提供Ryzen 9 6900HS,GPU這次轉為AMD陣營,最高提供Radeon RX 6800S。 螢幕從原本 16:9 拓展至 16:10,畫面佔比更高,也能開啟至 180°。
ROG Strix SCAR 15 (G533) / SCAR 17 (G733)
ROG Strix SCAR 15 (G533) / SCAR 17 (G733) 為同形式產品,主攻中高階電競玩家,僅尺寸和鍵盤配置略有不同,先前曾於Nyjah Huston特製版試做的半透明設計也在這次全面量產。
CPU最高提供Corei9-12900H,GPU最高使用標準TGP為125W的GeForce RTX 3080 Ti,透過DynamicBoost2.0最高可拓展至150W。
ROG Strix G15 (G513) / G17 (G713)
ROG Strix G15 (G513) / G17 (G713) 目標中階主流玩家,除了過往已有的 Electro Punk 電馭粉,這次新增Volt Green 電光綠和 Eclipse Gray 日蝕灰兩種色系。
CPU最高提供Ryzen 9 6900HX,GPU最高使用標準TGP為125W的GeForce RTX 3080 Ti,透過DynamicBoost2.0最高可拓展至150W。
TUF DASH F15 (FX517)
TUF DASH F15 (FX517) 維持平價薄型路線,CPU最高提供Core i7-12650H,GPU最高使用標準TGP為80W的GeForce RTX 3070 Ti,透過Dynamic Boost 2.0最高可拓展至105W。
TUF Gaming F15 (FX507) / F17 (FX707) / A15 (FA507) A17 (FA707)
這 4 款機型的定位更入門,上蓋可選類似機甲的立體造型,或是以線條紋路裝飾的平面外殼。
TUF Gaming F15 (FX507) / F17 (FX707) 的 CPU 最高提供Core i7-12700H,GPU最高使用標準 TGP 為 115W 的GeForce RTX 3070,透過 Dynamic Boost 2.0 最高可拓展至 140W。
TUF Gaming A15 (FA507) A17 (FA707) 則是AMD CPU,最高提供Ryzen 7 6800H,GPU配置與 F15 / F17 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