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曆史的古都,在這裡有著大氣磅礴的紫禁城、充斥著皇族氣息的十三陵以及記錄著過去不堪歷史的圓明園,它是外國人眼中中國的象徵,是許多國人心中的精神支柱,亦是當代年輕人首選的追夢聖地。
人們總是希望能夠在環境更好、交通、經濟更發達的地方生活,於是,從某一個時期開始,偌大的北京城迎來了一批又一批追夢人,在這些年輕人中,有的身懷絕技希望出人頭地、有的毫無才藝盼望機遇降臨,雖然各自的身份與境遇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北漂”。
顧名思義,北漂就是北京漂流者的意思,這個詞生動形象地體現出當代年輕人在北京拼搏發展的現狀。不同於縣城或鄉村中的老家,他們在北京無依無靠,如一葉浮萍般掙扎度日,對於他們而言,生活中最困難的地方往往不是來源於工作,而是父母的到來。
一.北漂者
宇辰(化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北漂,自大學畢業之後,一心想要做出一番成績的他果斷選擇留在北京,透過三年的努力,如今的他勉勉強強能夠在北京站穩腳跟
一間位於五環、與人合租不到五十平米的房子,一臺二手電動車,這是宇辰的全部身家,儘管需要花費幾個小時才能到達工作地點,儘管一日三餐都讓他難以下嚥,儘管生活並沒有帶給他太多的驚喜,但宇辰依然保持著最初的熱情努力奮鬥,他堅信自己能夠在這座四九城中贏得未來。
在這座城市生活,實在是比自己家鄉舒服太多,北京的醫療、教育以及公共基礎設施都給予了他足夠的安全感,在這裡待得越久,他就越感覺自己與北京息息相關,儘管這座中國數一數二的城市並不這麼認為。
二.父母與煩惱
下班之後,宇辰收到了一個令他感到十分頭疼的訊息—心繫兒子的父母將會來到北京看望兒子。
這是宇辰最不願面臨的情況,此刻的自己是一個沒房沒車、沒女朋友的“三無人員”,窘迫的生活如何能夠面對父母期盼的目光?宇辰搖了搖頭,踏上了那輛離家大概一個小時的公共汽車。
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宇辰的父母如約而至。剛來到首都的二老異常興奮,尤其是與兒子久別重逢之時,不禁有些熱淚盈眶,不停詢問宇辰為什麼瘦了許多、頭髮不剪、鬍子不刮。宇辰有些無語,自己日常的生活狀態在父母看來,簡直是一團糟,他默默提起父母的行李,朝地鐵口走去。
地鐵並不能直達宇辰的家,在擁擠如罐頭的地鐵上,宇辰的父母顯得非常不適應,畢竟在他們的家鄉,沒有地鐵與生疏的普通話,有的只是渾身泥濘的公交車與和藹可親的鄉音。
在經歷了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折磨後,他們終於從地鐵口衝了出來,二老有些氣喘吁吁,看著父母的樣子,宇辰嘆了口氣,何必過來受罪呢?
當知道離家還需要乘坐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後,父母有些難以接受,他們詢問宇辰為何不能租一間市區裡的房子,哪怕租金很貴,他們也可以幫忙補貼。宇辰苦笑著搖了搖頭,市區裡的房子何止是貴,簡直是天價,想要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尋到心滿意足的住所,一家三口人的工資加起來都可能不夠。
踏上公交車後,二老對擁擠的人群稍微有了一些免疫力,但可能是年紀大了的緣故,他們有些體力不支,幸好有年輕人為他們讓座,二老才得以休息。
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家,父母卻被兒子的房間所震撼,儘管屋內收拾得整整齊齊,但這種袖珍型的住所還是讓老人感到不適應,他越來越不明白,兒子為何要捨棄家鄉如此好的環境,到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城市獨自奮鬥。
老人開始馬不停蹄地為兒子收拾起房間來,一切不順眼的東西都被整理的規規矩矩,忙忙碌碌了好一會兒,狹小的房間終於充斥其一股家的味道。
夜晚降臨,老兩口為了改善兒子伙食,專門找了一家看似大氣的餐館,在吃飯的期間,他們向兒子詢問為何如此執著地留在北京,以他的學歷,在家鄉那邊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宇辰對於這個問題沒有迴避,他先夾起一塊肥肉往嘴裡塞,隨後告訴父母,可能在他們眼中,家鄉確實更適合他發展,那裡有人脈、有關係、有著數不清的能夠幫助自己的事物。但作為一個年輕人,尤其是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他希望能夠在自己最為鼎盛的年紀去拼一拼、搏一搏。
這裡是中國頂尖大城市之一,它所擁有的的各種資源吸引著人們,人們擠破腦袋想要往裡鑽,很大原因是因為如果自己成功,那麼自己的後輩都能夠留在北京,享受著中國最頂尖的教育、醫療和交通資源,這對於人們來說,是一件一本萬利的好事。
如果憑藉著一個人的努力便能夠讓後代受益,那麼相信很多人都會願意去賭一賭,儘管在這座城市中,每年都有人來,也每年都有人離開。但他們還是想要堅持下去,還是想要看到那一絲希望的曙光。
當然,作為一個兒子,宇辰還有其他的想法,俗話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他何嘗沒有想過回到那個養育自己二十年的土地上,何嘗不想與從小到大的玩伴痛痛快快喝一場,又何嘗不想看見父母對自己認可、驕傲的目光。如果想要得到這一切,他需要努力打拼,在北京這座巨大的城市中,留下自己那微不足道的印記。
聽完兒子的訴說,二老陷入了長久的沉默,他們並不在意兒子是否有大出息,同許多普通家長一樣,他們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茁壯成長、平平安安度過此生。北京於他們而言,只是報紙或者新聞上的兩個字,對北京的一切,他們都無從知曉,兒子在這裡獨自打拼,他們很容易失去安全感。
晚飯結束之後,一家人外出散步,兒子承擔起了導遊的任務,不停為父母介紹沿途的各種風景,熟稔地就像是北京本地人一般。而兒子介紹地越多,父母心中就越是擔心,在這種級別的城市生活,老兩口那點工資根本不夠,他們還聽別人說北京的房價普通人一輩子都別想買得起,擔憂情緒不停衝擊著二老,身邊的兒子雖能感受到,但對於留在北京的這個決定,他不後悔。
翌日,鬧鐘滴滴答答作響,不厭其煩地提醒兒子該起床了,宇辰的手本能地向旁邊摸索,平常時候,他的鬧鐘就放在那個地方。可摸索了半天,他卻始終沒有碰到那個冰冷的充滿機械感的鬧鐘,不情願地睜開眼睛,他發現鬧鐘已經被父母放在了書桌上。宇辰掙扎著爬起來,憤怒地關掉一直嘰嘰喳喳的鬧鐘,父母的到來已經影響到了他的生活。
沙發上的衣服也沒了蹤影,詢問父母才知道,那些衣服都被他們扔進洗衣機了,無奈的兒子拍了拍額頭,重新從衣櫃裡拿出別的衣服穿上。
按照習慣,他應該先到公司再點外賣,剛剛走出房間,父親已經把早餐做好端了出來,兒子皺了皺眉,告訴父母自己現在馬上要去上班,否則就會遲到,忙碌了好一會兒的二老聽見這個訊息,失望寫滿了整張臉。
隱隱約約有些怒氣的兒子終於在發現自己皮鞋不見的時候爆發了,他質問父母將他的鞋子放在哪,但父母卻表示那雙鞋已經被洗掉了,還說鞋櫃裡有一雙運動鞋,讓他穿那雙鞋去上班,可兒子穿的是西裝啊,無奈之下,他只能忍受西裝運動鞋這樣不倫不類的搭配。在地鐵裡,在公交車上,在公司中,他都感受到別人怪異的目光。他有些無奈,儘管感到憤怒,但面對父母的關心,他又怎忍心斥責?
他開啟手機,給合租的室友報銷了昨晚居住酒店的錢,隨後坐在椅子上,這一天,他過得極其不順心。
拖著疲憊身體的兒子回到家中時,卻碰巧遇上在外面逛完街的二老,前者想好好休息,但有了新鮮見聞的老人卻一直拉著兒子訴說,後者只能強忍著怒火認真聽。一旁的父親看出了他的疲憊,拖著母親離開了兒子的房間。
翌日,宇辰起床卻發現父母正在收拾行李,好奇的他上前詢問,得到的答覆卻是父母在這裡會給他帶來很多麻煩,不如回去。年輕人站在門口,看著兩鬢斑白的二老收拾東西,忽然覺得好像失去了什麼。從家鄉到北京,是一段很長的路程,可從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卻是世界上最短的距離。
他拖著行李,將父母送往車站,在他們來的時候,他曾經感到過厭煩,在他們離開的時候,他又感到不捨。人的情緒就是如此奇妙,他忽然決定,今年過年一定要回家。
三.去與留,母與子
事實上,每一次家長的探望,對於北漂者們都是一次生活成果的檢閱,很多北漂人即使擁有著幾年或者十幾年的工作經驗,也並不代表能夠在北京城穩穩紮根。此時父母的到來不僅會讓他們感到臉上無光,還會給他們平添諸多的煩惱。
沒有人能夠否認血緣關係的存在,父母對子女的關心是人之常情,當得知自己的孩子孤身一人在大城市中打拼時,前者多多少少會對孩子產生掛念之情。想念孩子便過去看看,這種行為是沒有錯的,但對於此時的孩子來說,父母的到來只會增加他的生活負擔。
這其實正是體現出了父母與子女所走的不同的路以及生活年代和生活方式所帶來的各種區別。在父母那個年代,長大之後留在家鄉是非常普遍的情況,而家鄉的生活節奏不比北京這種超級城市,顯得緩慢而輕鬆。子女生活也會非常愉快,同時也有更多的時間與家長親近。
但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隨著我國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科技的進步也越來越大,這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便利。但要知道的是,科技總是會第一時間向大城市傾斜,這也就意味著,在大城市能夠享受更多的科技成果。
當代年輕人早已習慣身邊充滿科技感的生活,但在我國的小城市裡,能夠接觸到的各種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受到大城市吸引的人們必然會因此去探尋更好的生活,這是無可厚非的。
前往大城市往往也就意味著更強的競爭,尤其是在如今學歷普遍貶值的情況下,人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成本去幫助自己在城市中紮根。此時的他們無暇顧及父母,並非不願,實是不能。
在北京這座城市裡,有太多太多前來尋找機遇的人,人人都在等待一個契機,一個能夠使自己留在北京的契機,為此,他們只能更加努力的奮鬥,畢竟,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
此時年輕人就會與父母產生非常大的隔閡,父母不理解為什麼子女一年到頭都沒什麼時間聯絡自己,又是甚至連過年都不願意回來。另一方面,子女也有苦難言,他們想要達成自己的目標,完成自己的願望,就只能選擇花費更多的時間,這些時間從何而來?自然是從與父母交流的時間中扣除而來的。
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擔心孩子是父母的本能,當孩子缺少時間與父母溝通交流的時候,他們會懷疑子女是否是因為過得不太如意而無法與自己聯絡,是否是飽腹、是否穿暖。這些都是站在孩子身後的父母,心中想說卻無法同孩子說的話。
憂慮是可以積攢的,當憂慮積攢到了一定程度,量變就會引發質變。他們會前去另一個陌生的城市,目的只是為了能夠親眼看看自己心心念唸的子女生活質量如何。但此時的子女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他們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社交甚至是自己的生活方式,父母盲目闖入、強行介入不僅會讓他們心生不爽,還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使得生活壓力愈發增加。
於是在很多北漂者眼中,前來看望的父母更像是開啟地獄模式的使者。
這是北漂者所必須面對的事情,當自己事業有成,在北京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的時候,父母的到來便是錦上添花,這個時候的他們,有充足的時間能夠陪伴父母。
但事實上,大多數北漂人的生活狀況依然不太好,這也是他們不願意父母前來看望的根本原因,不希望父母看見自己孩子灰頭土臉的落魄模樣,認為只有衣錦還鄉才能讓父母開心。
但父母真的這麼認為嗎?在大多數父母眼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只是隨口說出的玩笑話罷了,對於這些操勞半生心繫子女的父母而言,能夠看見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便已是最大的滿足。
孩子能夠取得怎樣的成就、過上如何奢侈地生活他們並不在意,因為在他們的眼中,無論是二十、三十甚至是更大歲數的子女,始終都是那個在嬰兒房裡哭哭啼啼的小孩,是學走路總會跌倒的子女,是牙牙學語卻總含糊不清的寶貝,是一個家庭自始至終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