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盱眙縣城東南郊,有一個很小的村落叫張莊,近年來因著名作家張賢亮前來尋根祭祖並寫下膾炙人口的篇章《故鄉行》(發表在《人民文學》上)而引起世人的關注。張氏曾是當地望族,洋務運動時期,張賢亮曾祖父從這裡赴英國學習海軍,走上政壇,從而拉開了一個家族百年興衰歷史的序幕。在此後的一個多世紀中,伴隨著社會的變革,以張銘、張國珍和張賢亮為代表的盱眙張氏祖孫三代人演繹了一幕幕充滿傳奇色彩的戲劇人生。
張賢亮曾撰文《遺傳》,說他父親在他面前一向不苟言笑,但是從來不過問他的功課,從來沒管過他的起居衣著,從來沒約束他的操行。這三不管的父親英年早逝,使得還在上高中的兒子成了“關、管、鬥、殺”類的子女,盱眙張氏一家至此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高中畢業前夕,宿舍裡總是丟東西,又抓不到小偷,老師就動員張賢亮承認,並且許諾只要他承認了,他就可以畢業。他以為撿了個便宜,把罪名擔下來了,結果第二天他就被開除了。三十年後,已經名揚天下的張賢亮回北京,應邀到母校39中作報告,在留言簿上寫道:“感謝母校給了我一個艱難的起點。”
1955年7月,生活沒有著落的張賢亮和母親、妹妹被髮配到寧夏賀蘭縣的一處黃河岸邊墾荒。母親陳勤宜是大家閨秀,系安徽望江縣進士、曾任武昌知府的陳樹屏之女,知書識禮,性格開朗樂觀,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從不悲觀,對張賢亮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革中,陳勤宜含冤去世,彌留之際身邊沒有一個人,遺體被當地革委會草草火化,煙飛灰滅。
1957年,已當上甘肅省幹部文化學校語文教員的張賢亮滿懷豪情地創作了一首歌頌社會主義的《大風歌》,發表在《延河》上,沒想到當年9月1日的《人民日報》上就刊載了一位詩人的文章《斥〈大風歌〉》,認定《大風歌》是一首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右派言論的代表作品,於是他被打成右派,被投入監獄、勞改農場,一蹲就是22年。其間,他還逃跑過,以乞討為生,視撿到別人丟棄的一個菸頭為莫大幸福。他每天早上從七點幹到晚上七點,飢腸漉漉地從事著各種繁重的體力勞動,學會了幾乎所有的傳統農業勞作方式,比如插秧、播種、開溝、收割、制土坯……。
1961年大饑荒,有些人餓得走不動路。有一天,他坐在農場的土坯牆根底一邊曬太陽,一邊讀書,突然腦袋一歪就不省人事了。人們以為他死了,把他扔進了停屍房。到下半夜,他醒過來了,藉著月光發現滿屋子都是死人。他掙扎著爬到門口,拼命地扳門,把那個破門弄倒了,天亮後被人發現,總算從死人堆裡爬出來了。他歷經種種磨難,九死一生,備償人間艱辛,但從來沒有絕望過。沒有別的書讀,他二十多年如一日翻來覆去地苦讀馬恩列斯毛的著作,三卷《資本論》早已爛熟於心。
1979年9月,他終於獲得平反,重新開始文學創作,從此一發而不可收,短短几年時間就發表了在全國引起轟動的《靈與肉》、《邢老漢和狗的故事》、《肖爾布拉克》、《浪漫的黑炮》、《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習慣死亡》、《我的菩提樹》等20餘部小說,其中有9部小說被搬上銀幕,作品被翻譯成27種文字在世界許多國家發行。曾三次獲得國家級小說獎,多次獲得全國性文學刊物獎,獲國家與寧夏自治區“有特殊貢獻的知識分子”的稱號。他1980年調到《朔方》雜誌社任編輯,同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後來擔任寧夏回族自治區作協主席、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連續二十五年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提出許多重要的議案並被採納,為新時期的改革作出了貢獻。
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的1993年,張賢亮自籌資金78萬元,以銀川市北郊明清時代邊防屯兵的兩座殘堡為基地,在一個無水、無電、無路只有十幾個破半圈的荒涼地區成立了民營“鎮北堡西部影視城有限責任公司”,自任董事長,成功地建立了以古樸、原始、粗獷、荒涼及民間化為特色的中國西部第一家影視城。
著名學者易中天遊覽後寫詩讚道:“曠野一堆土,居然八陣圖。捉刀寫世界,仗劍走江湖。大隱何妨市,立言未必書。壯哉鎮北堡,真是不含糊!”
餘秋雨讚揚說:“鎮北堡西部影城是整個寧夏的一個文學氣場!”
迄今為止,在這裡已經拍攝了《牧馬人》、《紅高粱》、《黃河絕戀》、《大話西遊》、《喬家大院》等上百部影視劇。在此攝製的影片之多、升起的明影之多、獲得的國內外大獎之多,皆為中國各地影視城之冠,因此有“中國電影從這裡走向世界”的美譽。
今天,鎮北堡影視城已經是集觀光、娛樂、休閒、餐飲、購物為一體的AAAA級旅遊景區,有正式員工三百多人(專門為他養各種名狗的就有三人),每年僅門票收入就達數千萬元以上。張賢亮曾豪地對外宣稱:“我家三代都是資本家!”盱眙張氏家族至此得到了全面的復興。
2001年冬和2002年清明,張賢亮兩次到盱眙尋根祭祖,在祖墳前豎立了一塊從特地從河北訂製的繪有祥雲龍鳳的漢白玉墓碑,上面刻有以精美隸書書寫的《修繕祖墳記》,其結尾雲:“嗚呼!惟我祖考,積善成德,宜享其隆。”命運多舛的父母若能看到兒子光宗耀祖的輝煌業績真要含笑九泉了。
張賢亮生前曾說,盱眙有兩張名片,一張是龍蝦,另一張是張賢亮。是啊,中年以上年齡的人誰不知道電影《牧馬人》?可惜,盱眙人沒有用第二張名片,盱眙境內看不到一處紀念張賢亮的場館、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