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動力汽車日漸普及,驅動座艙智慧科技配置升級
大資料調查顯示,座艙智慧科技配置需求的相關消費習慣尚在培育階段,但仍有超過60%的使用者認可座艙智慧配置的價值並有望實現需求的轉化,反映出使用者層面的座艙智慧配置需求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目前中國市場座艙智慧配置水平的新車滲透率約為48.8%到2025年預計可以超過75%,均高於全球市場的裝配率水平,以期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座艙智慧配置需求。從使用者購買決策的關鍵因素來看,根據IHSMarkit最新的調研結果,座艙智慧科技配置水平是僅次於安全配置的第二大類關鍵要素,其重要程度已超過動力、空間與價格等傳統購車關鍵要素,反映出座艙智慧科技已成為使用者購車的重要考量。
與眾多成熟市場相比,早已對移動網際網路與智慧手機形成依賴的中國使用者對座艙的智慧科技配置有著更高的關注度,相關配置在中國消費者的購車決策中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超過80%的使用者對座艙智慧配置表現出了購買意願(含“非常需要”與“比較需要”),其中對娛樂資訊系統、HUD與中控大屏的購買意願相對較高。
對於座艙來說,決定其功能和效能的關鍵是主SoC的算力,衡量CPU算力的單位主要是DMIPS,DMIPS是Dhrystone MillionInstructionsPerSecond的縮寫,每秒處理的百萬級的機器語言指令數。基本上SoC高於20000DMIPS才能流暢地執行智慧座艙的主要功能(AR導航或雲導航、360全景、播放流媒體、AR-HUD、多作業系統虛擬機器等)。GPU方面,只需要100GFLOPS的算力就可以支援3個720P螢幕。因此簡單定義一下,CPU高於20000DMIPS,GPU高於100GFLOPS的SoC的座艙就是智慧座艙。程式編譯和執行過程中,程式碼會經過編譯器轉化成機器可以理解的指令。
CPU每個指令週期分為取指令、指令譯碼、指令執行三個過程,只有在指令執行時才真正有效,在取指令和指令譯碼時,CPU時間是白白浪費的,而同樣的運算在不同架構不同指令集需要的指令數也不一樣。不同的CPU指集不同、硬體加速器不同、CPU架構不同導致不能簡單的用核心數和CPU主頻來評估效能,所以出了一個跑分演算法叫Dhrystone:程式用來測試CPU整數計算效能,其輸出結果為每秒鐘執行Dhrystone的次數,即每秒鐘迭代主迴圈的次數。由於在一個高階任務中,RISC可能需要更多的指令,但是其執行的時間可能會比在CISC中的一條指令還要快。由於Dhrystone僅將每秒鐘程式執行次數作為指標,所以可以讓不同的機器用其自身的方式去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