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創中國·院士開講》第五期在抖音、西瓜影片和今日頭條上線。中國科學院院士、鈦合金專家曹春曉受邀在此進行了“中國航空有‘鈦’度”的主題演講,分享自己踏上鈦合金材料科研道路的人生歷程以及我國鈦合金的發展、應用情況。
作為中國鈦合金領域的奠基人與開創者,曹春曉院士從22歲開始研究鈦合金,至今整整65年,是我國“973”、“863”計劃的首席科學家。“現在我已經87歲了,如果還有下一輩子的話,我還願意再一次與鈦合金、與航空結下終身的不解之緣。”談起過與他相伴一生的鈦合金科研事業,曹院士如此說道。
然而65年前,偌大的中國卻沒有幾人對這一新型材料有所瞭解。剛剛參加研究工作的曹院士也是透過查詢資料和詢問專家才知道,鈦合金是新興的金屬材料,因為密度小、強度高、抗腐蝕性強,是飛機發動機、槳轂等重要零部件不可或缺的材料。能讓航空器飛得更快、更靈活。
“我經歷了祖國飽受苦難的歲月,親身感受到中國因為沒有能夠和列強抗衡的空軍所受的屈辱,那時就在我心底種下了航空報國的種子。”在《院士開講》的演講時,曹春曉回憶起自己投身航空材料研究的初心。1956年,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在北京的東皇城根成立,曹院士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進入研究所,成為航空材料研究的先驅。
“耕耘鈦業、獻身航空、報效祖國,這十二個字成為了我一生的信念和支柱。這是我把對祖國的愛落實到崗位上的具體途徑。”曹院士說,當時中國的鈦合金研究和應用相較美國已經晚起步了十二年,可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如今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在演講中,曹春曉院士揭秘了一些鈦合金的創新技術。例如,經過多年的創造性研究,目前單單鈦合金的處理工藝就多達18種。包括了熔鍊工藝、鍛造工藝、熱處理工藝、3D列印工藝等等。“當年鍛造鈦合金底盤,作為一個1分鐘需要轉動10000多次的大型鍛件,要求極高。但當時的鍛造工藝,總有一些技術難關無法攻克,曾經考慮過購買國外產品。”曹院士介紹說,最後他的團隊透過創新,研發出“高低溫交替鍛造”的全新工藝,有效地改善了鈦合金底盤的質量。
超過700萬網友從抖音、今日頭條、西瓜影片等埠湧入這一特殊的“課堂”,聆聽曹春曉院士的精彩分享。彈幕上還不斷有觀眾表示:“這個節目硬核,院士給大家上課”、“科學家是我們的中流砥柱”、“ 捨不得遺漏每一個片段”等評論。
而今日,中國航空材料的“鈦度”已經躋身國際先進水平。除了航空領域,鈦合金材料在人造關節、假牙種植等醫療器械也被廣泛應用。比如,曹春曉院士自己身體裡安裝的心臟起搏器,其材質裡就含有他研究了一輩子的鈦合金。曹院士也告訴所有觀眾,自己如今依然有兩個願望:“第一個願望是希望(使用鈦合金材料)的新型國產飛機能夠早日投入使用,第二個則是未來還能做出質量更高的國產(航空)發動機。”
在演講的最後,曹春曉院士也建議年輕人說:“要善自控、善合群、善生活,再忙都必須要有休閒的時間,好好地放鬆一下。”同時,針對如何應對當下疫情帶來的影響,曹春曉院士也建議:做好眼下必須要做的工作;抓緊這個時間好好學習,提升能力、總結思考。
據瞭解,《院士開講》欄目是由中國科協打造的“科創中國”與抖音、西瓜影片等聯合出品。欄目邀請國內知名院士講授各類頂尖科技知識。此前,中國科學院院士毛明和劉嘉麒、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志磊和孫寶國已經先後開講,使用者可在抖音、西瓜影片、今日頭條搜尋“院士開講”觀看。(文/小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