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新冠疫情後,線上醫療服務的需求猛增,“網際網路醫療”在火熱的二級市場翻炒中,成為炙手可熱的概念。
隨著醫療企業在港交所扎堆上市,業內提供醫療大資料服務的科技公司也紛紛搭上順風車,不僅是為了滿足投資機構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為了長期發展。
據港交所1月11日披露,中康控股遞表港交所主機板,法國巴黎銀行是其獨家保薦人。
公開資料顯示,中康控股成立於2007年12月,在大資料及技術的驅動下,致力於為中國健康產業的企業級客戶提供大資料解決方案的領先公司之一。
公司自成立以來,僅在2018年進行過一次股權融資,投資方為天億集團。
創始人吳鬱抒任公司董事長,持股比例為48.33%,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據介紹,吳鬱抒曾在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任職多年,在健康資訊及資料分析行業擁有10多年的工作經驗。
根據艾瑞諮詢報告,公司在2020年醫療產品和渠道健康大資料解決方案產生收入,以及所服務的頂尖製藥公司數量及企業級客戶數量上,均排名中國第一名。
公司的綜合健康大資料解決方案包括利用公司的大資料及技術向多元化客戶群提供:資料洞察解決方案、資料驅動釋出及連線、SaaS等。
另外,中康控股已經開發了廣泛的客戶群,其中覆蓋醫療產業鏈的關鍵利益相關者,包括醫療產品製造商、藥店、體檢機構、投資機構、監管機構、醫療服務機構及保險公司。
截至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止年度以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分別擁有584名、630名、702名及859名企業級客戶。
財務資料方面,於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9月30日止9個月,中康控股收入分別為約1.64億元、1.78億元、2.02億元、2.4億元;相應的淨利潤分別為6110.6萬元、5437.9萬元、6532.9萬元、6145.3萬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經調整淨利潤為7573萬元。
截至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個月,中康控股毛利率分別為61.5%、59.7%、64.4%及62.6%。同期,淨利率分別為37.2%、30.6%、32.3%及25.6%。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大部分收入來自醫療產品製造商客戶,而該等客戶對健康大資料解決方案的需求增長放緩或大幅減少,均可能會對公司的業務、經營業績及前景產重大不利影響。
同時,中康控股面臨其他市場參與者的競爭,競爭加劇可能導致價格下降、溢利率下降及市場份額流失,從而對公司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為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公司必須持續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研發並且可能無法收回研發投資。
上述期間,公司的研發成本分別約為2201.4萬元、2926.3萬元、3982.1萬元、2915.9萬元及3838.1萬元,主要有關公司的大資料、人工智慧技術及SaaS產品。
從行業發展來看,在人工智慧及雲計算等先進技術的推動下,中國健康大資料解決方案市場快速穩定增長,於2020年12月31日有超過2,500名參與者,2020年市場規模達到人民幣178億元。根據艾瑞諮詢的資料,健康大資料解決方案市場2020年至2026年的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39.3%,到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人民幣1,303億元。
而中國醫療服務大資料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於2020年達到人民幣100億元。根據艾瑞諮詢的資料,從2020年到2026年,隨著健康大資料日益到醫療機構和診所的認可,健康大資料解決方案將在更多的醫院及其他醫療機構及公司中實施,且市場規模將在2026年達到人民幣506億元。
儘管賽道前景廣闊,但也受到一定的制約。其一,健康醫療對準確性的要求非常高,這對資料抓取以及採集到的資料精度挑戰很大;其二,資料分析和加工的難度不小,需要跨界融合,也就是說需要做醫藥醫療的人、做基礎科研的人、做程式開發的人、底層運營的人相互配合;其三,涉及健康醫療資料安全問題,資料的洩露會導致個人隱私資訊丟失是行業痛點所在。
除此之外,AI、大資料在醫療方面的應用才剛剛起步,資料化、新興技術審評審批程式及相關監管政策仍有待完善。基於此,目前行業整體集中度較低,且新進入者較多。根據艾瑞諮詢資料,中康控股的市場份額僅1.1%,排名第8位。
然而,相比其他那些“高收入、高虧損”的經營模式的企業,中康控股經營狀態更為穩健,毛利率高達60%以上,具有一定競爭力。不過,未來表現如何,還要看公司的業務能否體現出與同行之間的差異化。然而,SaaS產品作為公司三條業務線之一,收入佔比卻極低,預計其發展情況會對其估值產生一定影響。
後疫情時代,中國人口日益老齡化,中產階級日益壯大,醫療大資料企業備受投資者青睞是題中之義。在資本的浪潮中,中康控股能否趁勢而起,成為下一個醫療大資料牛股?讓我們拭目以待!
宣告:易昇證券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