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九大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以及1907年,清廷諭令改盛京將軍為東三省總督。
清代的九大總督中,直隸總督一直被稱為“疆臣之首”。
因為一個是直隸,靠近京城,護衛京師安全,手握重兵,管理山東、河北,順天和天津等地,二是因為從1870年開始,直隸總督就兼任北洋通商大臣,辦理有關外交、海防、關稅及官辦軍工等事宜。
雍正元年(1723年),特授李維鈞,為直隸總督,自是為永制。
以前在清朝入關後,就臨時設定了直隸總督府,不過是不常設的機構。
李維鈞是直隸總督定製之後,首位出任總督的官員,他一直在直隸推行雍正帝的“攤丁入畝”政策。後來因為與年羹堯案件有牽連,並且侵吞公款,被判罪入獄。
自雍正元年(1723年),李維均首任直隸總督起至宣統三年,張鎮芳署理直隸總督為止,187年中,總共經歷直隸總督74人,99任,其中實授38人,署理30人,護理6人。
經過統計,發現,在清朝任職直隸總督的官員,有6個人,三次被任命為直隸總督,是這個官職的常客。
他們就是:雍正朝的李衛、乾隆朝的英廉、嘉慶朝的熊枚、道光朝的那彥成,還有晚清的李鴻章和袁世凱二人。
因為李衛、李鴻章和袁世凱三個人,我們太熟悉了,其他三個人不瞭解,而且有些人的時間太短了,不是實授官職。
現在,就先分析前三個人的任職情況。
一、雍正朝的紅人——李衛,三任直隸總督
李 衛(1686-1738),江蘇銅山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衛捐資員外郎。開始入朝為官。李衛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李衛
第一次:雍正10年7月,以閩浙總督遷到直隸總督,任期6個月。
因為他的接替人是唐執玉,在雍正11年,3月病逝在直隸總督任上。所以李衛又回來了。
第二次:李 衛,在雍正11年4月回任,7月離任,受皇帝命令,去查閱古北口、宣化等處官兵。任期3個月。
第三次:很快,李 衛就在雍正11年8月回任,一直到乾隆3年10月病休。任期五年兩個月。
李衛,在直隸總督任上,總共幹了6年。
二、晚清重臣,淮軍和洋務運動開創者——李鴻章,三次任直隸總督
李鴻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進士。從47歲首次任直隸總督起,李鴻章先後三次出任這一職務,時間長達近25年,是歷任總督中,時間最長的一個人。
李鴻章
第一次:同治9年9月(1870年),從湖廣總督調任,接替離職的曾國藩。光緒8年3月丁母憂離任。任期11年6個月。
第二次:李鴻章,在光緒9年6月,回任署理,一直做到光緒21年正月(1895年),因為甲午戰爭慘敗,被召回京。任期11年零7個月。
卸掉直隸總督後,李鴻章去了廣東做官,在直隸總督這個官職上,有兩個接替的直隸總督官員下場十分悽慘。
一個是裕 祿,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後自殺身亡。
第二人是廷 雍,因袒護義和團被八國聯軍梟首示眾。
所以,這個時候,光緒帝和慈禧太后都離開北京,逃到西安了,所以李鴻章被召回來了。
第三次:李鴻章,在光緒26年7月(1900年),因為八國聯軍侵華,打進了北京,以兩廣總督調補,負責和外國聯軍談判議和,1901年9月卒。任期1年2個月。
幹了25年的直隸總督,李鴻章親手建立北洋水師,創辦近代民用工業,開辦各類學堂,派留學生出國等活動,歷史上稱之為洋務運動。
不過,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的慘敗和馬關條約的簽訂,以及八國聯軍侵華和辛丑條約的簽訂,讓他背上了賣國賊的罵名。
因為,這兩個條約都是他簽訂的,受到老百姓和朝廷官員的責罵,受氣後,李鴻章回到家裡後大量吐血,不久後去世,場景十分淒涼。
三、淮軍的繼承人,北洋新軍的開創者——袁世凱,也是三次任職直隸總督
袁世凱(1859-1916):字慰亭,河南項城人,北洋軍閥實際控制人。曾任清朝內閣總理大臣,和中華民國大總統等職。
第一次:光緒24年8月,由直隸按察使護理,僅護理三天,就有新官上任。
第二次:袁世凱,在光緒27年9月,由山東巡撫升遷到直隸總督,光緒28年,九月調離。任期一年。
第三次:袁世凱,在光緒28年底回任,一直做到光緒33年(1907年),又被調離,到北京任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成為中樞重臣。這一次是任期四年。
袁世凱,也是在直隸總督任上,總共5年時間,就積累了自己足夠的軍事實力,北洋六鎮的十萬大軍,都被他個人控制。
後來宣統皇帝即位,受到攝政王載灃的猜忌,袁世凱就被卸掉一切職務,回家休養足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