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6月28日,波斯尼亞-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暗殺了
奧匈帝國皇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
那時,巴爾幹地區的地方勢力正鬥得沒完沒了,所以大部分的歐洲人在剛剛知道這個訊息都沒怎麼在意。
覺得這充其量也不過是又一個比以往更不同凡響力正鬥得沒完沒了的鬥爭新產物罷了。
儘管這起暗殺並沒有在其發生的當日就直接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但就在那個夏日的禮拜天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它就演變成了一根導火索,把歐洲的主要勢力都吸引到了瓜分世界的戰火之中。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各國之間在經濟、政治和領土等方面積累了很多的矛盾,而各種秘密條約的簽署將相關勢力分化為對立的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陣營,也使得矛盾進一步被激化。
1914年7月,各國首腦決心要用戰場上的勝敗來理清混亂的局面因此有意無意地都放棄了遏制衝突的努力,決策者的這種態度在其他諸多因素的作用下最終導致了武裝衝突的爆發。
但當時卻幾乎沒有人意識到,這場戰爭後來將會演變成一次曠日持久、蔓延到世界各個角落的曠世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