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的一天早上,上海的各個路口都貼上了告示,過路人紛紛圍觀,這一看不要緊,一下就炸了鍋,罵聲一片。因為他們發現這個告示並不是緝拿通緝犯,也不是處決犯人,更不是徵稅徵糧,而是要徵募30名男性幼童出國留學。有人怒罵,這是出賣祖宗敗壞道德的禽獸之舉。有人猜測這是洋人要吃中國兒童的眼睛。還有人認為洋人收買了漢奸,要引誘良家子弟走上以夷變夏的道路。簡直是滅絕人性,無恥之尤。
在當時中國,以夷變夏是萬惡至極。因為古代中國人認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中國有文明稱為華夏,周邊野蠻落後稱為夷狄,從來只有以夏變夷,也就是讓周邊夷狄來學習中華文化,絕沒有以夷變夏,也就是絕對沒有中原人士去學習夷狄文化的。所以古代日本有遣唐使來學中華文化,而中國絕不會有遣日使去學習日本文化。到了清代,儘管滿清統治者被漢族人認為是韃虜夷狄,但是他們學習了中華文化,滿清統治者也就以中華自居,反而看不起其他國家了。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清朝被英國人打開了大門,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北京,火燒圓明園,此後中國人逐漸認識到洋人堅船利炮的厲害。於是清朝官員中一部分思想開明的人倡導向西方學習技術,仿造堅船利炮。代表人物就是曾國藩、李鴻章等人,被稱為洋務派。他們聘請了西方顧問和專家,開礦山、修鐵路、辦工廠。但是終究懂西方技術的人才缺口太大,於是他們想招募一批中國孩子到西方學習先進科學技術。1870年冬當洋務派向慈禧太后上奏的時候,這一下朝堂上差點打起來。一大批守舊派官僚紛紛指責洋務派是目無祖宗、滅絕人性、為虎作倀、無恥之尤,居然要把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送去西方國家學夷狄的技術,把中華良家子弟變為夷狄,一陣臭罵。慈禧太后痛恨洋人燒燬圓明園,心想如果留學生能夠學點本事造先進武器保大清,還能夠鎮壓國內反清起義,也許不是壞事。這樣,慈禧太后准奏,讓洋務派到上海去招募留學生。
圖1:留美幼童合影
招募留學生的條件非常優厚,計劃招募第一批男性幼童30名,派遣美國學習十五年,直到學成回國。吃住都在美國普通人家,所有費用全部公費。但是沒想到根本沒有人願意去。首先是那些立志考科舉的讀書人不去,他們說讀四書五經,讀孔孟之書考科舉當大官才是正道,學洋人的科學技術那是以夷變夏,再說科舉又不考洋人的技術,不去不去。其次官宦人家也不去,官宦人家的子弟又不缺那一口飯吃,不在乎公費不公費,在乎的是面子,去學洋人的東西,丟祖宗的臉,今後面子往哪裡擱?不去不去。再次普通人家也不願意子弟去,一去十五年,誰知道美國在哪個地方,當個小商販也比出國好。最後,只有一些貧苦無依的人,看著一家老小沒飯吃,把小孩送去美國留學,減少一張嘴,心想萬一弄好了呢?才帶小孩報名。這樣,經過洋務派艱難的工作,一些貧窮人家的孩子開始報名,即使這樣,用了一年時間才招滿第一批30人。
1872年8月,這批留美幼童登上輪船,開始了留學生涯,從此拉開了中國人留學外國的序幕。30名幼童中多數學業有成,其中有著名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清末交通總長(部長)梁敦彥等中國近代歷史上的知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