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你知道嗎?中國最早公費派遣出國留學,居然沒人願意去

1871年的一天早上,上海的各個路口都貼上了告示,過路人紛紛圍觀,這一看不要緊,一下就炸了鍋,罵聲一片。因為他們發現這個告示並不是緝拿通緝犯,也不是處決犯人,更不是徵稅徵糧,而是要徵募30名男性幼童出國留學。有人怒罵,這是出賣祖宗敗壞道德的禽獸之舉。有人猜測這是洋人要吃中國兒童的眼睛。還有人認為洋人收買了漢奸,要引誘良家子弟走上以夷變夏的道路。簡直是滅絕人性,無恥之尤。

你知道嗎?中國最早公費派遣出國留學,居然沒人願意去

在當時中國,以夷變夏是萬惡至極。因為古代中國人認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中國有文明稱為華夏,周邊野蠻落後稱為夷狄,從來只有以夏變夷,也就是讓周邊夷狄來學習中華文化,絕沒有以夷變夏,也就是絕對沒有中原人士去學習夷狄文化的。所以古代日本有遣唐使來學中華文化,而中國絕不會有遣日使去學習日本文化。到了清代,儘管滿清統治者被漢族人認為是韃虜夷狄,但是他們學習了中華文化,滿清統治者也就以中華自居,反而看不起其他國家了。

你知道嗎?中國最早公費派遣出國留學,居然沒人願意去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清朝被英國人打開了大門,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北京,火燒圓明園,此後中國人逐漸認識到洋人堅船利炮的厲害。於是清朝官員中一部分思想開明的人倡導向西方學習技術,仿造堅船利炮。代表人物就是曾國藩、李鴻章等人,被稱為洋務派。他們聘請了西方顧問和專家,開礦山、修鐵路、辦工廠。但是終究懂西方技術的人才缺口太大,於是他們想招募一批中國孩子到西方學習先進科學技術。1870年冬當洋務派向慈禧太后上奏的時候,這一下朝堂上差點打起來。一大批守舊派官僚紛紛指責洋務派是目無祖宗、滅絕人性、為虎作倀、無恥之尤,居然要把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送去西方國家學夷狄的技術,把中華良家子弟變為夷狄,一陣臭罵。慈禧太后痛恨洋人燒燬圓明園,心想如果留學生能夠學點本事造先進武器保大清,還能夠鎮壓國內反清起義,也許不是壞事。這樣,慈禧太后准奏,讓洋務派到上海去招募留學生。

你知道嗎?中國最早公費派遣出國留學,居然沒人願意去

圖1:留美幼童合影

招募留學生的條件非常優厚,計劃招募第一批男性幼童30名,派遣美國學習十五年,直到學成回國。吃住都在美國普通人家,所有費用全部公費。但是沒想到根本沒有人願意去。首先是那些立志考科舉的讀書人不去,他們說讀四書五經,讀孔孟之書考科舉當大官才是正道,學洋人的科學技術那是以夷變夏,再說科舉又不考洋人的技術,不去不去。其次官宦人家也不去,官宦人家的子弟又不缺那一口飯吃,不在乎公費不公費,在乎的是面子,去學洋人的東西,丟祖宗的臉,今後面子往哪裡擱?不去不去。再次普通人家也不願意子弟去,一去十五年,誰知道美國在哪個地方,當個小商販也比出國好。最後,只有一些貧苦無依的人,看著一家老小沒飯吃,把小孩送去美國留學,減少一張嘴,心想萬一弄好了呢?才帶小孩報名。這樣,經過洋務派艱難的工作,一些貧窮人家的孩子開始報名,即使這樣,用了一年時間才招滿第一批30人。

1872年8月,這批留美幼童登上輪船,開始了留學生涯,從此拉開了中國人留學外國的序幕。30名幼童中多數學業有成,其中有著名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清末交通總長(部長)梁敦彥等中國近代歷史上的知名人物。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2-01-12

相關文章

“軍艦島”申遺,中國人該不該憤怒

“軍艦島”申遺,中國人該不該憤怒
軍艦島(Managaha Island)– 塞班島的明珠,位於瀉湖之中,位於塞班島西側中部外海的小島.在查莫洛語中,Mana-gaha指的是珍珠之意. 從塞班島的最高處.500 公尺高的塔波加峰 (M ...

申遺成功十週年 杭州西湖做了哪些事兒?

申遺成功十週年 杭州西湖做了哪些事兒?
2011年6月24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35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1處世界遺產. 回望成功申遺的十年,西湖嚴格遵守<世界遺產公約& ...

垃圾遍地!開園首日3萬人遊園,雨衣60元,央視:吸金機器

垃圾遍地!開園首日3萬人遊園,雨衣60元,央視:吸金機器
中秋假期期間,北京環球影城正式開園營業. 開園首日,本計劃12點開園的環球影城園區,因下雨原因,提前50分鐘開園.當門閘開啟之後,打著雨傘,穿著雨衣的遊客蜂擁而至,一路小跑向自己喜歡的園區. 入園小儀 ...

泉州申遺成功:開滿刺桐花的小城,曾是世界的十字路口
旅行家的"刺桐印象" 元朝初年,馬可·波羅遊歷了泉州,透過遊記,把"刺桐印象"帶回了歐洲. 他寫道 :"刺桐城的沿海有一個港口,船舶往來如織,裝載著各 ...

美麗風光,垃圾遍地,是誰造就了圍城一樣的景區

美麗風光,垃圾遍地,是誰造就了圍城一樣的景區
為什麼國家要建立景區?為什麼要把大自然的風光圍起來,你們知道嗎? 如果我說有些景區是被迫建立的,你們相信嗎? 我先帶你們看看這些畫面,這裡是沙漠的腹地,你看看地上這些是什麼? 沙漠腹地的垃圾 美麗的沙 ...

中秋節變秋夕節,韓國為什麼愛搶奪中國文化?幕後黑手究竟是誰?

中秋節變秋夕節,韓國為什麼愛搶奪中國文化?幕後黑手究竟是誰?
最近的韓國挺熱鬧,民眾忙著過秋夕節.秋夕節即中秋節,明明是中國傳統節日,韓國為何也熱衷過?他們還搶著說,中秋起源於韓國,厚著臉皮去申遺,這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更讓人無語的是,韓國面對中國文化,多次無恥 ...

世遺保護的中國方案
[來自世界遺產大會的報道⑮]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中國福州召開,泉州申遺成功,世界的目光不可避免地聚焦在中國的世遺保護領域. 自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來,中國政府 ...

帶你“穿越”泉州古城
又是一年刺桐花開.萬船靠港,紅磚古厝的古城街道上熙來攘往--穿越歷史長河,來到宋元時期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的泉州,"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盛景重現眼前. 7月25 ...

下一個阿富汗?緬甸面臨全面戰爭風險,美英法澳或再度介入

下一個阿富汗?緬甸面臨全面戰爭風險,美英法澳或再度介入
如果說2020年是世界局勢動盪的開始,那麼當下的2021年,就是混亂與不安的延續.在以混亂和不安為背景的趨勢之下,世界各國都在不斷髮生一些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就在阿塔開始組建新官方之時,緬甸的局勢再次 ...

​姚晨帶你賞福建世遺之美
來源:福州廣電-福視悅動 從福建土樓到泰寧丹霞,從武夷山到鼓浪嶼,從申遺地泉州到舉辦地福州,福建這些"世遺"熱門旅遊打卡地你去過幾個? 本文來自[福州廣電-福視悅動],僅代表作者觀 ...

21億年前的隕石坑,坑中有1000多噸黃金鑽石,為何不能開採出來?

21億年前的隕石坑,坑中有1000多噸黃金鑽石,為何不能開採出來?
自古以來,黃金都代表了財富,相比較貨幣而言,黃金則足夠"硬",如果能擁有幾斤的黃金,想必做夢都會笑醒. 作為稀有貴金屬的黃金,同樣也是國家爭相儲備的資源,如果一個國家的黃金儲備量足 ...

山西這些世界遺產超讚!不來看就虧了

山西這些世界遺產超讚!不來看就虧了
一座2800年曆史的中國古代縣城:一山1500年皇家歷時64年開鑿的石窟:一片見證兩千多年佛教演變史的寺廟建築群.山西的3項世界文化遺產,每一處都鐫刻著厚重的歷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4屆世界遺產大 ...

泉州,有一群世界文化遺產守護者

泉州,有一群世界文化遺產守護者
九日山,地處南安豐州鎮,山上77處珍貴的宋元時期的"祈風石刻群",是古絲路重要起航點的見證.張藝欣 攝 編者按:泉州專案申遺成功的背後,是無數人的默默付出.在泉州,持之以恆的申遺工 ...

強徵“慰安婦”的反人類罪行不容翻案
[鳴鏑] 今年"九一八"前夕,日本文部科學省批准其國內教科書"隨軍慰安婦"訂正申請,再次掀起了否認軍國主義侵略罪行狂潮,令世界警惕.9月8日,日本文部科學省宣佈 ...

金銀幣上的國之重寶

金銀幣上的國之重寶
[金銀幣上的國之重寶]中國金幣餘杭良渚古城,被世界考古學界譽為"中華第一城",為中華5000年文明史提供了最有力的考古明證.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 ...

世界第一座整城世界遺產,存在千年,居民不能隨意裝修自家房子

世界第一座整城世界遺產,存在千年,居民不能隨意裝修自家房子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專屬的氣質,不同的地方總會吸引到"對味"的人.如果說時尚是紐約的,浪漫屬於巴黎,那麼神秘,可能要指向捷克首都布拉格. 這話是尼采說的. 也許,讀尼采的人不多,那就說 ...

以人為本,守護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是歷史留給人類的財富.人是文化遺產的創造者.擁有者.使用者,同時也是傳承者.保護文化遺產,歸根到底是為了人,既為了當代人,也為了後人. 在世界範圍內,"以物為本"的思想曾主 ...

請查收景山公園中秋節遊園錦囊

請查收景山公園中秋節遊園錦囊
在老舍先生筆下,"秋"是北京最美季節:"天氣不冷不熱,晝夜長短平均.既沒有狂風又不見暴雨,天還那麼高那麼藍那麼亮."最美的秋季中,尤以中秋節最為醉人. 中秋來景 ...

韓國不和我們明搶中秋節了?韓國的秋夕究竟和中秋有哪些不同?

韓國不和我們明搶中秋節了?韓國的秋夕究竟和中秋有哪些不同?
這麼多年來,韓國一直走在申遺的道路上,"申遺"本身而言是一件好事,它有利於推廣和保護本國的傳統文化,但是韓國多次在申遺時賣弄小聰明,打擦邊球的做法,引發了國際社會上很大的爭議.其中 ...

毛主席警衛員李連慶:76歲放棄副軍級生活,拿著積蓄回鄉帶村脫貧

毛主席警衛員李連慶:76歲放棄副軍級生活,拿著積蓄回鄉帶村脫貧
毛主席的一生有過很多的警衛員,而這些人無不擁有非凡的本領,但無一例外每個人都十分忠誠,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李連慶,他陪伴毛主席度過了最後15年的人生,一直用心保衛. 1967年,李連慶聽從毛主席的指示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