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黑歷史
看完英國的歷史我就想起來趙麗蓉老師的一句臺詞“黑呀,那是真黑!”。
明白了什麼是強盜不是一天養成的。說英國的發家史是人類的血腥史,一點都不為過。
英國之所以能夠發家主要就是靠兩個方法:
第一個:搶
先說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圈地運動”——搶農民
圈地運動現象最早出現在12世紀,在14、15世紀農奴制解體過程中,英國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透過暴力把農民從土地上趕走,強佔農民土地,剝奪農民的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權和畜牧權,把強佔的土地圈佔起來,變成私有的大牧場、大農場。這就是“圈地運動”。在歐洲,英國的圈地運動最為典型,規模也最大。
特別是1688年資產階級革命勝利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以後,英國政府制定大量的立法公開支援圈地,使圈地運動以合法的形式進行,規模更大,但是農民卻得不到一分錢的補償。透過此種“私有化”——也就是明搶,大量農民失去生存保障,被迫成為無產者,靠出賣自身勞動力才能生存,只有“自由”地服從僱傭和接受資產階級剝削才能生存。直到1845年以後圈地運動才逐漸結束。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時,正是圈地運動尾聲,很多英國人還沉浸在搶劫的歡愉中戀戀不捨。
再說一個:做海盜搶商人
武裝商船
從16世紀以後,英國陸續組織許多貿易公司,進行海盜掠奪。碼頭官吏、海關人員、海軍官兵,甚至地方高階官吏,都勾結海盜。
1562年,海盜霍金斯販運黑人致富,一次就從幾內亞販賣黑人三百名;英國女王看見霍金斯發財,直接入股投資。
1568年12月,一支西班牙運送財寶的船隊逃至英國港口避難。女王伊麗莎白當即下令奪取了這支西班牙艦隊的財寶。在以後數十年中,英國的船長們是專門搶劫西班牙船隊、奪取西班牙在美洲運回財富的海盜活動。一個國家,一群海盜。
德雷克
其中有個叫德雷克的就是在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贊助下劫掠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執行者。當然以上兩個人都幹到了海盜的最高峰——被女王授予了勳爵。
搶完農民搶商船、再搶國家(西班牙),寫到這我想問一下,人類文明的底線在哪裡?
另一個發家的重要手段:殖民海外
所謂殖民就是把明搶變的含蓄點,名義上做生意,但是我船堅炮利,你不聽話,我就揍你。同樣的方法他們橫行世界,只不過在亞洲溫和一點點,
1600年成立的東印度公司就是一個典型。
英國東印度公司——一個公司管理一個國家
1600年12月31日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授予該公司皇家許可狀,給予它在印度貿易的特權而組成。東印度公司的全名是"倫敦商人在東印度貿易的公司"。公司共有125個持股人,資金為7.2萬英鎊,1680年公司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裝力量,到1689年為止東印度公司可以說擁有了一個"國家"的特性,它自主地控制著金奈和孟買的統治,擁有有威脅性的軍事力量。同時由於壟斷了貿易,到1720年英國15%的進口來自印度,幾乎所有進口都透過東印度公司。而隨著時間的變遷,東印度公司建立了英屬印度,英屬印度 是指英國在1858年到1947年間於印度次大陸建立的殖民統治區,包括今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緬甸。從一個商業貿易企業變成印度的實際主宰者。他本是一個商業組織,到了後期演變成了一個集商業、政治、軍事於一體。所以有了一個公司管理一個國家的說法。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行政管理也成為英國公務員制度的原型。1813年公司的壟斷地位被打破後公司漸漸脫離了貿易業務。自1858年開始,由於印度民族起義,英屬東印度公司完成之前的代管使命,並向維多利亞女王移交權力。印度成為英國的一個直轄殖民地。1860年代中期,公司在印度的所有財產交付政府。公司僅幫助政府從事茶葉貿易。1874年1月1日正式解散。《泰晤士報》評論說:"在人類歷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個公司從未肩負過,和在今後的歷史中可能也不會肩負的任務。"
總結:在工業革命以前,英國的發家史基本就是搶劫史、搶錢、搶土地、搶人(黑奴)
最早實力差時利用海盜來搶:比如德雷克,實力強大時就把自己變成別人眼中的海盜。當然,我們不叫海盜叫公司。
我忽然想起了電影臺詞:我最煩你們這幫打劫的,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
雖然沒技術含量,但是有效。
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到1914年英國佔有的殖民地已經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
看英國的歷史,從女王到貴族再到平民,似乎他們的思維裡要想獲得財富,搶劫甚至發動戰爭那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他們已經習慣了全世界的搶劫和殖民。你讓他在保證書籤個字
老老實實做生意,他們腦子裡會蹦出來兩個字“扯蛋”。
說遠了,我們來看看,英國人做了哪些準備。上乾貨。
發現上海
1832年,江蘇巡撫林則徐接到報告,一艘英國商船“阿美士德”號出現在中國沿海,船的主人是英國東印度公司職員胡夏米。由於中國除了廣州外不設定對外貿易口岸,所以一艘外國商船來臨的真實目的是讓人統治者深思的。後來的史料證明,胡夏米確實是來刺探情報的。
不久之後胡夏米把這次的中國之行整理成了《航行中國北部商埠的過程》上報,主要內容是:發現了一個比廣州更繁茂有更大商業空間的口岸——上海,報告中說七天之內就有400艘,100噸至400噸商船進出上海。小船更是絡繹不絕。胡夏米興奮不已,除了以上內容,還報告了他一路所見民風、民情,軍事設施、武器狀況、人員情況,等資訊。還對沿途進行了測繪。可以說胡夏米的這次中國沿海航行,是一次不折不扣的間諜行為。
說到這裡有必要再做一些說明:一口通商時期,外國人也不能和中國普通老百姓做生意,一切都需要經手十三行,實際上這是限制了中國的對外貿易,外商早就覬覦佔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中國市場,一直尋找機會想打破一口通商,希望能自由的在中國做貿易。
早在1793年9月,為了使中國改變相關政策,英國勳爵喬治.馬格爾尼,以為乾隆皇帝祝賀80大壽為名率團訪華,但是為了三跪九叩之禮大費腦筋,最後經反覆協商允許英使單膝下跪。倍感屈辱的馬格爾尼跪下來向乾隆提出增開通商口岸、劃給英國一個小島存貨、變更通商政策等7項要求,乾隆帝一一加以拒絕。馬格爾尼失望的回國。並對跪拜之禮耿耿於懷。
23年後,1816年阿美士德(是不是有點眼熟,不錯,就是16年後胡夏米的那艘商船的名字)勳爵,受命來了中國,又是因為“三跪九叩”之禮爭執不下,嘉慶皇帝最終讓步,結果因為阿美士德要休息,未能按指定時間入見,嘉慶不爽,取消召見。得,還不如馬格爾尼,連中國皇帝的面都沒見到,就灰溜溜回國了。
又過了16年,胡夏米才來到中國。
他們三番五次的來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想增加通商口岸擴大中英貿易,把紡織品、鴉片等商品合理合法的,更多的賣入中國。
結果折騰了50年也沒辦成,口岸不開,就只能走私了,現在走私也被禁了,所以武力已經是他們想到的最後辦法了。
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鴉片走私為什麼猖獗。我們單純的大清國,怎麼防呢?
倫敦的陰謀
1835年7月,應時任英國外交大臣的帕麥斯頓邀請,胡夏米又提交了一份《英華關係書》,裡邊明確構想了英軍侵華的戰略戰術,人員需求,並特別強調:應該在廣州、廈門、上海和天津4地佈置小型艦隊。
1836年,此文公開發表,等於是為用堅船利炮開啟中國閉關鎖國大門的武裝侵華製造輿論。
1839年5月29日,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向英國外交大臣帕麥斯頓報告在中國遭遇的”不公正”待遇,並向印度總督奧克蘭請求“派兵”保護。兩個月後,7月29日,印度總督派來了一艘軍艦“窩拉疑”號。
也是在這個時候,中國繳禁、銷燬鴉片的訊息傳到了霧都倫敦,震驚朝野。
為什麼禁菸就震驚朝野呢,因為當時中國的人口有3.4億人,最高峰時吸毒人員大約有1000萬,相當於每34個人,就有1個人吸毒。有資料顯示:英國賣往中國的鴉片收入已經達到了英國財政的1/3,所以大清禁菸相當於要了英國的老命。本來還想著如何增加幾個口岸,擴大貿易,現在你要斷我的財路不說,而且還要我的老命,沒辦法了,雖然你們人多,也得揍你們一下了。
1839年9月23日,外交大臣帕麥斯頓向首相邁爾本正式提出對華作戰的請求。
10月1日,英國內閣決定“對三分之一的人類的主人作戰”,內外壓力都很大,所以暫不公開這一決策。
請注意:當中國人還在天真的想讓英國人籤具保證書時,英國的高層已經做好了出兵的打算。打算歸打算能不能出兵還是要國會投票來最終表決的。
還需要再燒一把火。
女王表態
英國倫敦議會大廈
1840年1月16日,年輕的英國女王在國會表示了憤慨:“我已經並將繼續對此深為影響我國臣民和我的榮譽尊嚴的時間,予以最嚴重的注意”這無疑又為戰爭的輿論來了一次推波助瀾。
1840年2月20日,英國政府任命海軍少將喬治.懿律和駐華商務監督查理.義律為出兵中國的正負全權公使。(已經由摩拳擦掌變為付諸行動)
3月19日,英政府在下院宣佈遠征中國的決定和意圖
4月10日、英國議會下院經過三天激烈的辯論,會議期間正直的人強調鴉片貿易的不光彩和英王的體面問題,鴉片販子和紡織工業家則突出英國人再華受到的“凌辱”和戰爭所能帶來的巨大利益,最終在維多利亞女王的影響下,主戰派以271票對262票9票微弱優勢獲勝。
出兵中國已經板上釘釘,不可更改。
6月21日,英國侵華遠征軍艦隊先頭部隊的旗艦“威裡士釐”號到達澳門灣,
22日,正式封鎖廣州港所有河道。
英國蓄謀已久的“為貿易而戰”的鴉片戰爭正式爆發。
這正是:搶完了非洲歐洲,犯我中華來廣州,血腥發家靠搶奪,回看歷史令人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