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應新加坡《星洲日報》邀請,郁達夫前往新加坡參加抗日宣傳工作,並以其出色的文學功底和文筆感染了眾多華僑。他的“中國決不會亡,抗戰到底,一定勝利”“最後勝利,當然是我們的,必成必勝的信念,我們決不會動搖”等言論引發了強烈反響。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在中共黨員、《南洋商報》主編胡愈之的領導下,新加坡文化界同仁成立了“星洲華僑文化界戰時工作團”,郁達夫任團長兼任幹部訓練班主任,胡愈之任副團長,在組織華僑與當地人民共同抗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加坡淪陷後,郁達夫流亡到印尼,化名趙廉,開了一家“趙豫記”酒廠。後來日本憲兵得知他精通日語,脅迫他當了7個月的翻譯。其間,他暗中救助、保護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難友、愛國僑領和當地居民。陳嘉庚曾回憶說:“那時郁達夫不僅掩護了我,還援救了許多被日本人逮捕的華僑。”一次,印尼共產黨機關暴露,日本憲兵進入房間抓人,在一個看管人員的身上搜出了一份重要黨員名單。日本人看不懂,作為翻譯的“趙廉”拿來一看,立即明白這份名單不能洩露。他急中生智,指著那個看管人員說:“可惡,放高利貸害老百姓。這是他討賬的賬單。”日本憲兵一聽,非常生氣,狠狠打了那人一記耳光,抓過“賬單”撕得粉碎。
此後,由於漢奸告密,日本憲兵開始全面調查郁達夫。1945年8月29日晚,郁達夫被一個印尼青年從家中叫走,下落不明。後來證實是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1952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追認郁達夫為“為民族解放殉難的烈士”。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