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處炎帝部落有十巫,十巫精通巫醫藥理之術由巫咸統領。商中宗遷都之時,十巫一支遷至河南洛陽以西,定居一條溪流兩岸,此族乃十巫中的巫謝,所以將此溪呼為謝水,巫謝也因此進入中原,部族對外稱為謝人。後黃帝的兒子任氏建有十國,其中謝氏居住此地。夏朝建立以後,被夏啟王正式封為謝國,對外亦稱謝人。商末周初,諸侯爭鬥,謝國累遭強國侵犯。其地盤越縮越小,人口越來越少,因為謝國王室極其衰弱,所以被迫投降西周,去國存邑,是為謝邑,當地居民仍稱謝人。
西周滅商之前,還有一支炎帝后裔居住西陲,因為姓姜,稱為姜戎。由於姜戎長期與姬姓周國的黃帝后裔通婚,他們便形成了牢固的同盟關係。後因武王伐紂得親屬姜戎鼎力相助,遂把姜戎領地改為申國,定都平陽(今陝西寶雞眉縣一帶),拱衛西周,並將其首領封為伯爵,世世代代管理申國,是為申伯。
周宣王五年,即公元前823年,有西北大漠的獫狁族(匈奴祖先)率眾作亂,頻頻侵略周朝邊境。搶劫財物,殺戮人民,周國一度人心惶惶。周宣王無奈派人請申伯協同周軍抵抗獫狁。最終將獫狁趕出邊境,遠遁大漠,申伯從此名震朝野。
周宣王七年,即公元前821年,周宣王為了遏制南方荊楚民族的崛起,便想去謝邑修城築牆,嚴加防犯,遂冊封申伯到謝邑立國,為南申新國君主。謝邑族人得知新國君竟和他們一樣姓姜,而且共祖同宗,都是炎帝子孫,準備隆重的儀式迎接申伯。申伯受封之後,在謝邑兢兢業業,終於建成一個周朝南方的重要諸侯國。當時還有一部分姬姓謝人不願入城,遷居四方,又建立了許多新的謝城和謝邑。
西周王朝傳至幽王,遂出現“烽火戲諸侯”之荒唐行為。造成犬戎入侵,幽王喪生,周平王被迫東遷洛邑,從此開創了東周格局。平王東遷以後,南申便成了東周王室的南大門,為了防備荊楚侵犯,周王朝又在此駐紮重兵。南申國也因此而進一步加強了與中原內地諸侯的聯絡,華夏文明遍及域內。
後來周衰落禮儀不存,諸侯兼併甚為激烈。當時遠離中原、雄踞南方的荊楚卻日益強大,攻佔和吞併了許多周邊小國,正一步一步地向中原挺進。公元前688年,楚文王突然舉兵伐申,南申國無力抵抗,舉國軍民盡遭屠戮。南申國滅亡之後,併入楚國版圖,被設定為楚國之郡縣。南國族子失去依靠,被迫四處奔逃,南申國的屬下臣民,也紛紛散居四野。但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他們對外都自稱姜姓謝氏或南陽謝人。
謝姓自古兩個源頭,一為炎帝姜姓後裔,一為黃帝姬姓後裔。姬姓謝氏於西周失國,不復存在,但不少後裔仍自稱謝氏。姜姓謝氏在申伯入主謝邑後,與申伯後裔融為一體,對外亦稱謝氏。所以當今謝姓族人都以炎帝為血緣始祖,申伯為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