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蘇聯的敵後鬥爭
在全面介紹了蘇德戰場及其後方之後,我們還想說說它的另一個戰場:敵後戰場。偉大衛國戰爭同樣是一場人民戰爭,不但有自己的正面戰場,還有自己的敵後戰場,不但把自己後方的一切力量動員起來,還要把敵人後方的人民力量動員起來,打擊敵人。當然在蘇聯,正面戰場居於絕對的主體地位,敵後戰場儘管也發展到不小的規模,也引起了敵人的重視,但只能居於次要地位,重在直接或間接配合正面戰場——蘇聯老大哥當然不是積貧積弱的中華民族。
第一節 蘇聯淪陷區
那麼,在正式介紹蘇聯敵後鬥爭之前,我們顯然有必要展示一下法西斯侵略者在淪陷區建立了怎樣的殘酷統治來掠奪和壓榨蘇聯人民。在法西斯眼裡,布林什維克制度是個“什麼東西”,我們就不展覽了;在法西斯眼裡,蘇聯人民將被定為怎樣的“種族”,我們也不展覽了;毫無疑問,“君臨”歐洲的那一套東西會一點不拉地複製到蘇聯大地,毫無疑問,被撕裂的歐洲、種族主義的歐洲、暴力治下的歐洲以及經濟掠奪下的歐洲在這裡都能找到“用武之地”,這裡只有更殘暴,沒有最殘暴!
如何“治理”新得到的侵略成果?一曰“分疆裂土”。新侵略成果的地域廣大,不分而治之怎麼能行?於是,在蘇聯大地迅速誕生了許多新東西:集團軍群“軍管區”、“奧斯特蘭專區”、“烏克蘭專區”以及叛徒和刑事犯充任其中的大大小小偽政權。好了,掠奪和壓榨的佈局就這樣定下來了。
二曰暴力至上。怎麼能少了暴力機器呢?怎麼能少了血腥鎮壓呢?黨衛隊、蓋世太保、警備師、戰地憲兵隊、警察隊、特別隊……納粹的“寵兒”一個都不少都來了;恐怖、搶劫、專橫、售賣、奸細……納粹的“高超技藝”一個不少都用上了;殘酷鎮壓黨、共青團和蘇維埃人員及其機關,銷燬一切進步書籍,燼滅一切進步文化和民族文化……納粹統治的“標配”一個不少都展覽出來了。還是賴歇瑙將軍說得“精準”:“只有那些駐紮部隊的建築物發生了火災,是軍隊應予撲滅的。至於那些象徵著布林什維克往日統治的標誌,包括建築物在內,予以毀滅正符合戰爭的宗旨。東方的任何歷史文物和藝術珍品都毫無價值。”
三曰種族滅絕。系統地消滅蘇聯民眾以為“高貴”的德意志民族開闢廣闊的“生存空間”,這是納粹諸君老早就定下來的,現在這一“國策”迅速轉化為蘇聯大地“遍地都是絞架”,迅速轉化為蘇聯大地“溝壑、防坦克壕、土坑裡堆滿了在蓋世太保刑訊室裡折磨死的、被絞死的和槍殺的屍體”,迅速轉化為“任何保護公民生命財產的法律都不復存在”“法西斯軍隊和敵佔區行政當局到處橫行霸道。只要有一點藉口就可以逮捕、拷打、槍殺或絞死任何一個人。停工、戒嚴時在街上行走、閱讀反法西斯傳單、收聽無線電廣播等等,都要被處死。”
四曰徹底掠奪。此乃“重中之重”也,此乃法西斯之“終極人生目標”。如何掠奪乎?很簡單,搶掠一空,剝奪盡淨!什麼糧食、原料、燃料、裝置……一樣東西都不能留給蘇聯人民!掠奪大頭目戈林向各掠奪小頭目訓話說:“派你們到那裡去不是為屬於你們管轄的人民謀福利,而是要榨取一切可能榨取的東西……這就是我對你們的期望……你們應該像獵犬一樣,哪裡有德國人需要的東西就到哪裡去。必須迅速從倉庫里弄出這些東西並運到這裡來。”被掠奪一空之後,淪陷區人民的苦難並未結束,確切一點說,才剛剛開始。接下來,軍事苦役、餓殍遍野、苛捐雜稅……紛紛而至,不把淪陷區人民榨乾榨盡,納粹諸君“誓不甘休”!另外,這也是種族滅絕的“良好手段”。
好了,一切喪盡天良幹盡之後,戈培爾大人隆重登場了,他的宣傳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蘇聯人民反對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制度、自己的文化,讓蘇聯人民數典忘祖,讓蘇聯人民心甘情願作法西斯千秋萬代的奴隸!
第二節 敵後鬥爭如火如荼展開
法西斯反動統治的“大作”一開始打造,淪陷區人民反抗鬥爭就“同步”展開。戰爭一爆發,蘇聯黨和政府在組織正面對敵的同時,對敵後鬥爭也展開了強有力部署。戰爭爆發後第七天的6月29日,發出敵後鬥爭的首個重要指示,規定了鬥爭的總任務,確定了“遊擊力量最適宜的形式、對侵略者作戰的手段和方法”。聯共(布)中央委員會明確要求變成淪陷區的各加盟共和國黨中央委員會以及各邊疆區、州、區黨委負責領導敵後人民鬥爭,擴大這一斗爭的規模和戰鬥積極性,由此成千上萬的黨的、蘇維埃的、共青團的積極分子隱蔽下來從事地下工作和參加游擊隊。形式多樣的敵後鬥爭迅速展開了,游擊隊的戰鬥、地下工作者的活動、群眾對敵人的各種破壞行動都是這一斗爭的形式,它們一開始就朝著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的統一局面發展。唯有鬥爭才能摧毀殘暴,唯有鬥爭才能改變命運,黨的領導堅定有力,革命傳統依舊青春,蘇聯人民依舊是不屈不撓戰鬥的榜樣和先鋒。
困難很大,危險很高,白色恐怖籠罩一切,殘暴統治無孔不入,但1941年的淪陷區依然迅速成立了18個地下州委、260多個地委、市委、區委和其他黨的機構,以及大量基層黨組織和黨小組,共青團組織也到處建立自己的地下力量。地下黨團力量首要工作是展開群眾宣傳工作,揭露法西斯罪惡,戳穿法西斯欺騙,報道正面戰場真實情況,樹立淪陷區人民的必勝信心。第二項工作就是展開破壞,破壞工廠、鐵路、機器、裝置,阻擾敵人一切修復“重建”行動,使敵人難以利用蘇聯的資源,難以進行“以戰養戰”。
組建游擊隊,直接與敵人戰鬥,這無疑是敵後人民戰鬥的最有力形式,當然也是地下黨團力量最努力展開的行動。參加游擊隊的主體自然是淪陷區的廣大群眾。各級黨委和前線軍隊則把主要由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蘇維埃積極分子組成的游擊隊和遊擊小組當做敵後廣泛開展全民鬥爭的基幹力量。被圍在敵後的正規軍指戰員也是游擊隊的重要來源,他們把軍隊的紀律性和組織性帶到了游擊隊,幫助游擊隊戰士學會使用武器,運用敵後鬥爭的戰術和方法。黨中央還注重吸收優秀人物(國內戰爭年代就積累起遊擊鬥爭經驗的人士、老布林什維克、肅反工作者、黨的工作者等)參加敵後工作。到1941年底,敵後游擊隊發展到兩千多支,人員則九萬餘眾。
在壯大組織和力量的同時,各游擊隊也在敵後展開了規模越來越大的戰鬥。戰爭初期,游擊隊戰鬥以破壞行動為主,伏擊和襲擊敵人,破路炸橋,消滅叛徒和賣國賊,偵察敵情,協助正規軍。游擊隊鬥爭一展開,我們的敵人就感受到了“後防不穩”。“北方”集團軍群后方約有兩萬名游擊隊員在活動著,16集團軍不得不發出對付游擊隊的特別命令,它不得不承認游擊隊越來越“猖獗”,告誡部下不可“等閒視之”。而集團軍群司令部則向其部下發出“安全警示”:某些道路他們可以走,某些道路他們“堅決”不能走,這可不是天氣惡劣、道路泥濘所致,這是有要他們命的游擊隊存在,這很快就表明這裡不是一塊侵略者諸君們可以肆意妄為之地。
“中央”集團軍群后方活動著近九百支游擊隊和遊擊小組,人數達四萬之多,他們破鐵路、壞通訊、設鹿柴、斷交通,還是讓敵人的現身說法來看看他們的戰果吧。第4集團軍司令官克魯格在一道命令中寫道:“11月5日從小雅羅斯拉韋茨到巴什基諾區段的鐵軌被破壞多處,11月6日基洛夫到維亞茲馬區間的道岔被炸燬。”而“閃擊英雄”古德里安則供認,11月中旬“中央”集團軍群后方一晝夜本應有70列軍列輸送物資,實際到達只有23列,其重要原因是游擊隊破壞。據法西斯統帥部統計,開戰到9月16日,其後方被破壞橋樑達447座,其中“中央”集團軍群后方117座。
在“南方”集團軍群的後方,活動的游擊隊有883支,活動的遊擊小組有1700個,人數約3.5萬人,其中一部分游擊隊直接協同西南方面軍和南方面軍行動。基輔第1遊擊團在基輔附近的戰鬥中表現極為英勇;戰鬥在基洛夫格勒州的伏羅希洛夫游擊隊從9月初到10月中旬的一個月多時間裡同侵略者戰鬥五十次之多;契爾尼戈夫州的游擊戰士則在9月下半月取得如下戰果:炸燬11座橋樑、兩座彈藥庫,毀壞19輛坦克、6輛裝甲汽車、數門加農炮,打死敵軍450多人。
開戰一個月後的7月25日,法西斯陸軍總部提出了其第一份關於游擊隊活動的報告,要求必須注意遊擊運動給德軍後方和交通線造成的嚴重威脅,凱特爾則在其發出的命令中指出:“從對蘇俄戰爭一開始,德佔區內的共產主義叛亂遍及各地。其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從進行宣傳到襲擊個別德國軍人,乃至公開暴動和大規模作戰……”由此法西斯德軍給出了對付游擊隊的辦法:必須採取有力措施警衛其交通線,沿鐵路線平均每一百公里必須佈置約一個營的兵力警戒之。這是一個“絕妙”的辦法,它活脫畫出了一個處處敵對、步步為營、時時小心的侵略者守衛後方的形象。於是我們看到,正當莫斯科進攻戰最激烈的11月下半月,法西斯統帥部不得不抽調出近30萬人馬警衛其交通線和對付游擊隊。
游擊隊如火如荼戰鬥的同時,淪陷區人民各種形式抵抗更堅定地展開了。那裡的戰鬥激烈異常,喊殺聲陣陣,這裡的抵抗無聲而持久,令納粹諸君抓耳撓腮而無計可施。大規模搶掠一空後,納粹統治者轉入了對淪陷區的有組織的經濟剝削和壓榨,想利用這裡的工農業實力,恢復這裡的生產,想搞大規模“重建”,為其戰爭經濟“再添子嗣”,但是蘇聯人民能答應嗎?
“蘇聯人為了打破敵人這些掠奪計劃,以各種各樣的藉口拒絕出來工作,不到職業介紹所去登記,隱瞞自己的職業。他們或者使留下來的工業企業裝置和原料無法使用,或者將其隱藏起來。”敵人想恢復斯摩稜斯克州的工業生產,“德國派來了專家,但工人們按照地下組織布置的任務,把主要裝置堅壁起來。儘管德國警備司令部發出極為嚴厲的命令,但是任何一個機器零件都沒有交出來。這些工廠始終沒有恢復生產。”“白俄羅斯克利切夫水泥廠的工人接受地下組織交給的任務,破壞了從德國運來的粉碎爐的電動機和傳動裝置,結果希特勒匪幫不得不打消開工生產的念頭。他們在佔領哈爾科夫的頭三個月裡無法使任何一個企業恢復生產。”而在農村地區,“集體農莊莊員把儲備的糧食和飼料堅壁起來,把牲畜隱蔽在森林裡,把農機裝置弄壞。例如,希特勒匪幫曾打算在奧廖爾州的克列特尼亞區採購六百多噸糧食、大約三千噸馬鈴薯以及其他農產品,可是農民連一公斤糧食和馬鈴薯也未送到採購站去。1941年的全部收成都分交給集體農莊莊員可靠地堅壁起來。”是的,原來推動國家社會發展的工農業生產如今成了敵人對付人民、與人民對立的東西,蘇聯人民當然不會答應的。法西斯德軍的一個破壞頭目奧伯倫德爾不得不在其送交柏林的報告中哀嘆道:“這裡的消極抵抗——怠工,較之遊擊隊的積極抵抗更加危險,而要戰勝這種暗中破壞,成功的希望越來越少了。”
第三節 莫斯科反攻戰和冬季總攻期間
這一時期是敵後鬥爭向更高水平邁進的一個重要時期:首先是莫斯科反攻戰和冬季總攻的勝利極大鼓舞了淪陷區人民的鬥志,他們決心以更強的力量展開這場鬥爭;其次,黨中央進一步重視敵後鬥爭,進一步提高其統一性、組織性和戰鬥實力,使這一斗爭有更強的物質和精神基礎。
新的幹部力量被派往敵後,加強了與敵後的聯絡,提高對敵後的領導。1942年初,斯摩稜斯克州委把以州委書記為首的一大批幹部透過火線送到敵後,迅速充實了敵後力量,28個地下區委、三千多名黨員和五千多名團員與侵略者展開更有力鬥爭。白俄羅斯黨中央委員會建立了以書記為首的西北戰役小組,它內聯第4突擊集團軍和加里寧方面軍,外聯淪陷區各地下組織和游擊隊;它向敵後派人派物,增強敵後戰鬥實力和組織性;在它的積極領導下,第4突擊集團軍地帶內的敵後力量急劇增強,游擊隊人數從五百人迅速發展到七千多人,這裡的游擊隊有了遊擊旅、遊擊團等更強大編制。烏克蘭黨中央委員會則向敵後派遣了三百多名特派員和通訊員,與許多州的地下組織和大批游擊隊建立了聯絡,提高了對他們的領導和指揮。
與此同時,庫爾斯克州委、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黨中央等淪陷區黨委也以不同的形式加強了對本淪陷區敵後力量的聯絡和領導。另外,各方面軍和集團軍也加強了對本地帶內遊擊運動的領導,它們總結敵後鬥爭的經驗教訓,成立專門機構直接領導本地帶內游擊隊,並向游擊隊員提供武器、彈藥、衣服和糧食等援助。同時,擴大敵後鬥爭規模需要大量有經驗的領導人、爆破專家、偵察員和無線電報務員,為此聯共(布)黨中央、各共和國黨中央、各州委以及方面軍和集團軍軍事委員會舉辦了大批訓練班和訓練所,培養出成千上萬名黨團幹部、游擊隊領導人和相關專業人才,他們也迅速成為敵後鬥爭的骨幹力量。
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和支援下,在淪陷區人民參軍參戰的高漲熱情下,敵後游擊隊擴大了規模、提高了質量、改善了裝備,戰鬥力不斷提升。在白俄羅斯、列寧格勒淪陷區、斯摩稜斯克州、奧廖爾州、布良斯克游擊區、葉爾尼亞地域,游擊隊的力量都是成倍增長,幾百人變成了幾千人,幾千人發展為幾萬人。小的遊擊支隊正在合併為大的遊擊團、遊擊旅甚或遊擊師,同一地區的游擊隊加強了聯合,加強了協同,成立了總司令部或聯合司令部。分散行動正在變為一致行動,組織性提高了,聯絡紐帶加強了。而游擊隊的武器裝備最初只是輕武器,現在是機槍、大炮甚或坦克,他們的武器裝備主要是戰鬥繳獲,一部分來自正規軍支援。關於游擊隊的戰鬥實力,敵人顯然最是“感同身受”,他們感覺這游擊隊最初僅僅是“小打小鬧”,沒幾個月就發展為“大打大鬧”,游擊隊現在“擁有大量的重型步兵武器,也有一些大炮和其他裝備”“他們用十門火炮作三小時預先炮火準備,對葉爾尼亞和勃雷尼發起大規模進攻”“游擊隊縱然穿著便衣,卻完全具有正規部隊的戰鬥實力”。於是,我們敵人後方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管了前方,還得管後方,真是越來越焦頭爛額了!
這一時期,敵後游擊隊的戰鬥主要是配合和協同正面軍隊的反攻和總攻行動,他們實際上也是此次反攻和總攻的重要參與者。他們偵察敵情,及時報告敵人動向;他們襲敵人守備部隊、司令部和飛機場,炸敵橋樑、倉庫和基地;他們斷敵撤退交通,在敵人退路上組織伏擊;他們阻止撤退敵人毀滅和運走物質財富,拯救被敵擄走的群眾,解放居民點、鐵路樞紐、橋樑、渡口等重要目標,並堅守到正規軍的到來;他們越來越頻繁地與正規軍進行戰役協同,實施正面戰鬥行動。
莫斯科反攻戰期間,首都以西淪陷區的游擊隊員們積極戰鬥,支援正面前線,在沃洛科拉姆斯克區、奧斯塔舍沃區、烏瓦羅夫區、沙霍夫區、洛託施諾區等,游擊隊員們的戰鬥獲得許多重要戰果。他們在洛託施諾到維索科夫斯克道路上消滅敵燃料運輸車隊;他們炸燬謝斯特拉河橋樑,切斷敵退路,使其阻塞擁擠於渡口,為航空兵提供了有利的襲擊目標;他們與30集團軍先遣支隊及時建立聯絡,為其偵察路線,指派嚮導,並掩護其秘密推進。在西方面軍左翼,德寇的交通線受到圖拉游擊隊的襲擊。切列佩齊區的游擊隊多次在敵鐵路、公路和土路展開破壞,破壞敵車輛,使三百多節滿載武器裝備的車廂和平車無法從利赫文(切卡林)運走。圖拉區、奧多耶夫區和別廖夫區活動的游擊隊與50集團軍部隊協同配合,解放了許多居民點……這樣的戰鬥業績不勝列舉。
與此同時,列寧格勒州、加里寧州、斯摩稜斯克州、奧廖爾州、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地的游擊隊也積極參加了粉碎法西斯軍的行動。而在接下來的冬季總攻中,他們將發揮更大作用,他們與正面軍隊聯絡不斷加強,共同協調並計劃雙方下一步的行動。
規模空前的冬季總攻展開了,廣大游擊隊員也在敵後展開了更猛烈的行動。第10集團軍在蘇希尼奇方向進攻期間,與奧廖爾州和斯摩稜斯克州的多支游擊隊建立了密切聯絡,這些游擊隊共同成立了聯合司令部,明確任務區分和活動區域,展開密切協同。他們在布良斯克-柳季諾沃公路上埋下地雷,炸燬敵九輛坦克和二十多輛汽車;他們在柳季諾沃-日茲德拉大道上消滅敵人大型輜重隊;他們解放了迪亞特科市,把全區的德國鬼子都趕跑了。
1941年底和1942年初,布良斯克游擊隊殲滅了特魯布切夫斯克、茹科夫卡、蘇澤姆卡和洛科特等區中心的敵守備隊,並長期堅守奧廖爾州的許多居民點。
斯摩稜斯克游擊隊的最大功績是,同深入維亞茲馬的近衛騎兵1軍和空降4軍共同作戰了五個月,這是游擊隊與正規軍密切協同的光輝範例。他們解放了約一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佔領了許多鐵路車站和區中心,使布良斯克-維亞茲馬鐵路和斯摩稜斯克-蘇希尼奇鐵路長期癱瘓,使敵人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遭遇重大損失。
在西北方向,列寧格勒游擊隊第2旅遵照西北方面軍的命令,展開奪取霍爾姆市的行動。八支游擊隊行軍八十公里,1月18日中午前佔領大半城市,堅守數小時,殲敵六百多眾,擊毀百餘各種車輛。
在白俄羅斯,季亞奇科夫游擊隊、拉伊採夫游擊隊、比柳林游擊隊等給予維捷布斯克方向進攻的加里寧方面軍很大的幫助。1941年底1942年初的冬季,他們把維捷布斯克州許多區的德國鬼子趕跑,堅守蘇拉日(維捷布斯克)大門直到1942年9月。而在“中央”集團軍群深遠後方,明斯克州、波列斯克州和平斯克州的幾支游擊隊在統一指揮下乘雪橇展開襲擊,他們走遍明斯克州、平斯克州、波列斯克州、巴拉諾維奇州和莫吉廖夫州的許多區,轉戰數百公里,使敵人遭到很大損失。
在烏克蘭北部地區,契爾尼戈夫游擊隊到1942年2月底進行了十六次戰鬥,消滅一千德國鬼子,炸燬五個倉庫和兩個工廠,毀壞33座公路橋和鐵路橋,顛覆五列敵列車。1942年頭幾個月,薩布羅夫游擊隊同布良斯克游擊隊控制了奧廖爾州和蘇梅州的許多村莊。在烏克蘭南部地區,哈爾科夫和頓巴斯游擊隊大多數以靠近前線的地區為根據地,他們與南方面軍密切協同行動,沿一些重要交通線佔領戰鬥陣地,從1941年10月到1942年2月底,他們殲滅敵軍二千人,破壞數座鐵路和公路橋,擊毀幾百各種車輛。在克里木,游擊隊的行動主要支援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和各種登陸戰,他們在敵交通線上進行了幾百次戰鬥,已經成為法西斯侵略者的經常性威脅,而對其交通線構成最大的危險。
1941年底到1942年初的冬季,各敵後游擊隊在敵交通線顛覆224列軍用列車,炸燬和燒掉約650座橋樑,擊毀和擊壞1850輛汽車,從1941年12月到1942年3月,敵後鐵路交通總共中斷了180多天。面對“運輸方面極端危險的狀況”,面對越來越不好過的後方日子,敵人驚恐了,驚慌了,啊!“1942年2-3月起,這些問題一天天地開始纏住德國民政機關,因為它們在其行政和經濟工作中每天都感到游擊隊的積極活動。”而令侵略者感到的更大的“災難”是,“白俄羅斯、列寧格勒州、奧廖爾州和斯摩稜斯克州許多地區的侵略者已被全部趕走,這是1942年春敵後全民鬥爭的顯著標志。游擊隊在收復和防守的地區內恢復了蘇維埃政權和社會主義社會法律。這些地區就叫做游擊區。”
早在1941年秋就出現了第一批遊擊邊區,1942年冬春季節則在白俄羅斯、斯摩稜斯克州、奧廖爾州、列寧格勒州發展出11個遊擊邊區。在烏克蘭,游擊隊則佔領者蘇梅州、契爾尼戈夫州等地大片森林地區。在克里木,游擊隊佔領著山區。到1942年春,游擊隊控制的敵後地區相當於比利時、荷蘭、丹麥三國領土之和。有了遊擊邊區,游擊隊就有了自己的根基,更加能夠密切同群眾的聯絡,而戰鬥也更加自如,而這也進一步向我們展現出,游擊隊不只能做戰鬥者,更能做人民的解放者。
在敵後,游擊隊的戰鬥是主要的鬥爭形式,但紅花還得綠葉配著,沒有黨在敵後的群眾宣傳工作,沒有地下工作者的秘密行動,沒有廣大群眾的“消極抵抗”行動,游擊隊在敵後也難立其足。
新時期敵後宣傳工作繼續是揭露法西斯罪惡和欺騙,報道正面戰場真實情況,樹立人民信心,但以更廣泛的形式展開。來自大後方的報紙、傳單、小冊子、宣言乃至無線電廣播等各種手段向敵後人民展現正確、正義、進步的東西,抵擋並挫敗敵人一切反動的東西。敵後力量則以創辦地下刊物和游擊隊刊物、進行口頭宣傳、舉行集會和群眾大會(如情況允許)等多種形式展開宣傳鬥爭。是的,在敵後,宣傳也是一場名副其實的鬥爭,敵人掌握著這裡的天下,它的反動、它恐怖無處不在,然而只要是正確、正義、進步的東西,它就能在群眾中獲得理解和響應,它就能以自己看似微弱的力量逐步驅散敵人貌似強大陰霾。
這一時期,群眾性的“消極抵抗”行動繼續廣泛地存在著,各種抵制,各種暗中破壞,拒絕出工、出力、出物,讓我們的敵人依然“無可奈何花落去”,依然無法大規模恢復佔領區的生產,它本想搞出一個“生機勃勃”,但一切都“死氣沉沉”。群眾的“消極抵抗”行動是在地下黨團力量領導下展開的,地下黨團力量是群眾性鬥爭的宣傳者、發動者、組織者,群眾性宣傳工作、抵制工作、破壞工作都是在這支核心力量領導下進行的,他們是敵後群眾的真正靈魂,有了他們,群眾繼續站在共產黨的一邊,站在社會主義的一邊,而我們的敵人始終“一無所獲”。他們身處白色恐怖的險境中,隨時都有可能遭遇不測,這是一場既激烈又“寧靜”的戰鬥,是一場既偉大又“平凡”的戰鬥,勝利終將屬於正義進步者,屬於積極戰鬥者,屬於最廣大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