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鄒城》紅色印記專欄 2022-1-11
鄒城市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的故鄉,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發祥之地”的美譽。這裡亦是一片紅色的熱土,是山東較早建立黨組織的地區,黨的力量在這裡不斷地發展壯大。1937年12月16日,為抗擊日軍侵略,南亢抗日武裝起義爆發,魯南人民抗日遊擊總隊由此成立。這是中共鄒縣地方組織第一次掌握槍桿子,在魯西南大地上打響了武裝抗日的第一槍。
南亢起義,是魯南人民抗日武裝起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是這樣介紹魯南抗日武裝起義的:“1937年12月中旬,中共鄒縣縣委在南亢埠舉行抗日武裝起義,建立了魯南人民抗日遊擊總隊,馮起任總隊長。1938年3月初,郭子化、張光中透過統戰關係,爭取到人民抗日義勇隊的番號,公開在沛縣、滕縣、嶧縣等地發展抗日武裝。5月,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特委在老古泉召開擴大會議,決定成立第五戰區人民抗日義勇隊第一總隊。張光中任總隊長,何一萍任政治委員,共600餘人。”
1937年1月,鄒縣的彭建華、李西傑、周次溫、馮起被捕,關押在濟南三路軍軍法處,被判刑後押進監獄。在獄中,馮起、彭建華等人緊緊地團結在獄中黨組織的周圍,同敵人進行堅決的鬥爭。參加了請願、絕食、反“反省”、捐款抗日等鬥爭,敵人雖然對他們進行嚴刑拷打、軟硬兼施,他們始終沒有屈服,保持了共產黨人的氣節。
1937年10月,國共合作抗日後,馮起、彭建華等被保釋出獄,根據中共山東省委指示,返回鄉梓鄒縣,恢復發展黨的組織,發動群眾開展武裝抗日鬥爭。
11月,彭建華、馮起、步雲亭、王文清、韓維密等在鄒西西里彥村東南小松林裡召開會議,重新成立了中共鄒縣縣委,彭建華任書記。軍事委員步雲亭說服家庭父母,賣掉了幾輩人辛勤勞動積攢的8畝半土地,另拿出50塊現大洋和部分糧食買了1挺輕機槍、1支短槍、兩支長槍和兩箱子彈。在其帶動下,各界進步人士紛紛毀家紓難,籌集資金,捐款買槍。透過千方百計籌措武器,在短短1個多月內,掌握鋼槍100餘支、機槍1挺,鄒西大部村莊的群眾也被髮動了起來,舉行起義的時機成熟了。12月16日,各村組織的游擊隊到南亢鄉農學校集合,鄒縣縣委正式宣佈舉行武裝起義,組成魯南人民抗日遊擊總隊,馮起任總隊長,彭建華兼任政治主任,步雲亭任副總隊長,拉起武裝200餘人。同時,在濟(寧)東、兗(州)南、鄒(縣)西和魚(臺)東北一帶近百個村莊,組織了魯南人民抗日自衛團,隊伍達2000餘人。團長由馮起擔任,政治主任由彭建華兼任。同時與鄒西一帶的無極道(紅槍會)搞統一戰線,道首劉方順的紅槍會武裝,被編為魯南人民抗日總隊的兩個中隊。鄒縣人民的抗日鬥爭,在中共鄒縣縣委領導下,拉開了抗日遊擊鬥爭的序幕。
1938年1月5日,日軍十師團一部侵佔鄒城。到處燒殺擄掠,製造了城前、大季、太平、瓦曲等慘案。1938年農曆一月的一天,馮起、步雲亭帶領200餘名隊員,配合川軍鄧錫候部向駐兩下店的日軍發起進攻,打死日軍3人、偽軍2人,繳獲長槍1支、物資1宗,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抗日軍民的鬥志。
鄒西抗日武裝的迅猛發展,使反動派大為恐慌。盤踞鄒東的國民黨頑固派秦啟榮等,千方百計想搞垮這支隊伍。秦啟榮部勾結國民黨山東偵探隊,將魯南人民抗日遊擊總隊總隊長馮起騙至荊冢集扣押,然後拉攏叛變的紅槍會武裝,於1938年3月9日凌晨,襲擊了駐南亢村的魯南人民抗日遊擊總隊和鄒縣縣委機關,製造了“南亢事件”。政治主任彭建華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步雲亭當機立斷,率眾突圍。馮起於4月獲釋,接任中共鄒縣縣委書記。不久著手組建抗日東進總隊,李蘭亭任司令,步雲亭任副司令,馮起負責政治工作。下設3個大隊,約300餘人。並在一些群眾基礎好的基點村組織了群眾性的抗日自衛團。又一次在鄒西、湖東地區豎起了抗日的旗幟。南亢起義和後來的的這支抗日武裝雖然歷經曲折,但其骨幹人員一直堅持對敵鬥爭,後來成為開闢鄒東抗日根據地的中堅力量。
2020年由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廣播電視臺策劃推出的八集文獻電視片《洪流——山東十大抗日武裝起義紀實》於9月2日晚間起,在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陸續播出,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重點片目,被列為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重點專案”。節目創作時間歷時一年半,搶救性地記錄了一批當事人、知情者和抗日武裝起義舊址,挖掘整理了一批年輕的共產黨人在民族危亡之際,保家衛國、奮起抗爭的感人故事,是第一次採用電視手法全景式梳理、展示山東十大抗日武裝起義這一歷史畫卷。2019年11月和2020年7月該專題節目組兩次到鄒城市進行了實地採訪,徵集資料。9月8日播出第七集同仇敵愾: 魯南起義·湖西起義,對鄒城市的南亢抗日武裝起義,進行了藝術性的宣傳報道。
(市委黨史研究中心馮憲華 聶晶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