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有一個紅色情結,軍人爺爺經常給我講革命先烈的故事,在他的影響下,我開始接觸一些革命先輩的回憶錄、傳記或紀念文章,並被深深吸引,思緒不覺就回到那荊棘密佈、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革命先烈為了民族復興、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犧牲,都會從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彷彿腳下的路,也一次比一次照的更亮,也更加地清晰!
初冬的武漢東湖學院,漫天瀟瀟灑灑的白雪,已經早早地將遠近的湖山嚴密地包裹起來。我戴上耳機徜徉在湯遜湖之濱的小徑上。
“記得你說每當葉落/那都是你寫信給我/在小時候你常帶我/來到馬欄無言沉默/才發現你原來也曾在這裡/在那段紅色歲月中燃燒著/遇見信仰遇見愛情/~還有你說過的青春故事/那裡有你還沒有我/~曾在這裡終又遠去/留下我們永遠銘記~”這首歌將我帶進那段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
這首《在時光的記憶中看見你》是著名歌唱家成方圓接受國際文化品牌One Journey One Song《一次旅行一首歌》的邀請,走進革命老區陝西旬邑馬欄,探訪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勳曾經革命戰鬥過的馬欄革命舊址後與音樂人陳添合作的主旋律歌曲。透過歌唱家優美的歌喉,向我們展示了老一輩革命家在那個風雲激盪、艱苦卓絕的革命年代,在激情燃燒的青春奮鬥中不平凡的存在。
這首歌讓我對紅色馬欄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深深的嚮往。馬欄,到底是個怎樣的地方,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魔力,讓這麼多革命前輩為此魂牽夢縈。我開始留意馬欄的一切,關於它所有的故事。
透過百度,我對馬欄有了初步的瞭解。此馬欄並非上世紀60年代我國重要核試驗基地的馬蘭,而是位於陝西旬邑的著名的革命老區馬欄,這個馬欄不一般,它有許多金光閃閃的標籤,每一個都足以銘刻在中國革命史冊之中。它曾是革命戰爭年代全國碩果僅存的紅色根據地之一,陝甘寧邊區的南大門,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的誕生地;陝北公學、魯迅師範、陝甘寧邊區第二師範等眾多革命院校在這裡辦學,一大批青年從全國各地奔赴這裡學習成長成才;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汪鋒、趙伯平等老一輩中國共產黨人曾在這裡長期革命和戰鬥,為建立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和以馬欄為中心陝甘寧邊區關中分割槽付出了巨大心血。同時,馬欄作為保衛陝甘寧邊區前沿哨所、陝西革命的大本營,它與延安一樣,都是西北地區重要的革命聖地,在中國革命歷史上閃耀著耀眼的光芒!
看著這些,眼前彷彿浮現一位滿臉滄桑、身著軍裝,掛著無數軍功章的老人。馬欄正像這位老人一樣,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新中國成立奉獻了青春和熱血,又在革命和建設中一直守護一方紅色熱土,這是一種永不磨滅、永不褪色的革命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奮勇向前、接續奮鬥!
在如飢似渴學習馬欄的過程中,我意外發現了一座寶庫——旬邑黨史微信公眾號,這裡幾乎有我想要了解馬欄的一切,有對馬欄的全面介紹、有生動的革命故事、有革命前輩事蹟的介紹。我一篇一篇的翻閱,其中一篇署名白峭峰的紀念文章《懷念我的父親—白浪滔》,這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
這篇文章是白峭峰為父親白浪滔寫的一篇回憶文章,字裡行間,飽含厚重深遠的情感,處處充滿了對父親白浪滔無盡的追思,文中大段章節的描述都是圍繞著白浪滔在馬欄那段披肝瀝膽、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而展開的。讀了這片文章,讓我對馬欄為什麼成為眾多職業革命家和革命青年的嚮往聖地有了答案。
革命理想高於天。作者大伯白振江和父親白浪濤出生於一個革命家庭,他們在我們這個年紀的時候,就已經胸懷國家,心繫百姓,甚至準備隨時犧牲生命。白振江在湖北領導“大冶兵暴”的戰鬥中英勇犧牲,白浪濤繼承大哥的革命遺志,一直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後追隨同學習仲勳在馬欄革命戰鬥,共同把守邊區南大門,期間當選為馬欄第一任民選市長,解放初期在公安戰線領導剿匪反霸鬥爭,為革命和建設作出了應有貢獻。可以說,他們憑著堅定的革命信仰,把最美好的年華獻給了中國革命事業。老一輩對國家、對民族的熱愛,對革命理想的堅貞追求,是我們這一代青年人所缺少和需要學習的。
革命友誼最珍貴。老一輩的革命友誼情比金堅,作者父親白浪滔、大伯白振江和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的習仲勳是富平縣立誠中學的同學,而且白振江是習仲勳革命生涯初期的引路人,他們在學生時代就一起參加學生運動和革命活動,並建立了深厚友誼,畢業後各奔東西,但都殊途同歸,為著一個共同目標——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奔走。白振江犧牲後,白浪滔仍堅守革命初心,繼續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十餘年,此受組織派遣,來到馬欄,和少時的革命夥伴和親密戰友習仲勳相聚,他們密切合作,共事2年多,守衛紅色通道,保衛延安,同學情,戰友情和同志情疊加在一起,鑄就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友誼的典範。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深思和學習。
撥雲見日顯忠誠。老一輩對黨的忠誠是刻在骨子裡的,馬欄時期的共產黨人更是絕對的忠誠與擔當。習仲勳曾在陝北肅反中被錯誤關押,差點活埋,雖然被及時解救,仍不受重用,但他始終相信黨、相信中央,終於受到重用,主政關中和西北局,直至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之一,毛主席題詞稱讚他:“黨的利益在第一位”。作者父親因跟習仲勳關係密切,受康生陷害,被打成“彭高習反黨集團”,與在中央軍委工作的妻子共同被下放到內蒙古自治區,在文革期間遭到殘酷迫害十餘年,身心備受摧殘,但他始終對黨沒有任何怨言,始終相信黨。“四人幫”被打倒後,他的父親也很快恢復了工作,為了儘快開啟工作局面,他不分晝夜工作在第一線,終因積勞成疾,病倒在辦公桌旁,不幸逝世。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忠誠是我們最需學習的,對國家、對民族、對黨的忠誠從來不是一句空話,而是需要一生的實踐去實現。
樸實家風需傳承。文末,最讓我感動的是老一輩革命家的樸實家風,作者父親給子女樹立了“做人要正,對黨要忠,做事要實”的樸實家風,這十二個字不僅是家風,更是老一輩革命家對自己人生的總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老一輩的高尚道德品格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也是自我要求、自我提升的標杆。
此時此刻,讀完這篇文章,我特別嚮往紅色聖地馬欄,想聽著作者父親的故事,沿著他的足跡,重走一回馬欄,感受金戈鐵馬的歲月,他們堅毅的眼神,不屈的身影,我想我的心靈受到很大震撼,精神會受到很大洗禮。
“中華民族的昨天,可以說是‘雄關漫道真如鐵’”“中華民族的今天,正可謂‘人間正道是滄桑’”“中華民族的明天,可以說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登高望遠,黨團結帶領人民已經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的趕考之路,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接續奮進中,更加需要學革命歷史,從平凡的革命人物中感悟革命精神,堅定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
回望來路,風雨如磐。馬欄的崢嶸歲月已經遠去,歷史的印跡也在歲月的打磨下慢慢地淡去它往日的榮光,但他們的革命精神必將永不蒙塵!百年征程波瀾壯闊,這一百年裡有許多像作者父親一樣的共產黨人,值得我們去銘記。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接續奮進中,更加需要學革命歷史,從平凡的革命人物中感悟革命精神,堅定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
“厚德、篤學、求是、創新”是武漢東湖學院的校訓。雖然老一輩革命家已經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他們這種對革命、對人民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的精神,以及他們身上曾經的朝氣、血氣和勇氣,都值得我們每一名大學生銘記和追憶!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風雨來襲更賴堅強砥柱。篤志前行,雖遠必達。我們定會接過歷史的交接棒,繼承他們的遺志,傳承紅色基因,矢志不渝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在新徵程中續寫時代的華章!
循大道,至萬里!捧一把白雪的哈達,把她獻給我們眼前的大好河山,以及我們必將燃燒的青春!在此,我願以諜戰劇《潛伏》中在懵懂中走向革命的穆晚秋的一首小詩《走要走大道》與大學生朋友們共勉:
走要走大道,
大道上陽光好,
秧歌伴著鑼鼓跳,
青春扮做旭日早。
走要走大道,
大道上愛情好,
匆匆的過客快忘掉,
叛逆的心向著北風跑。
走要走大道,
大道上風景好,
雄壯的兵馬閃光的刀,
嶄新的山河翹望著拂曉。
作者:武漢東湖學院大三學生趙雪琪 時間:2021年11月29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