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韶山沖毛氏家族的歷史,可以往上追溯到14世紀中葉。
那時候,元末紅巾軍起義正如火如荼,天下大亂。在王朝更迭的年代,江西吉水縣,有位名叫毛太華的青年農民,不甘老死蓬蒿、寂寞一生,於是便毅然棄農從戎,投奔到朱元璋的農民起義軍中去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毛太華做了百夫長,並隨傅友德和藍玉遠征雲南。在雲南納入大明的版圖後,毛太華被留了下來成為一名戍滇軍官。
雲南邊陲少數民族聚居,當時很少有漢民居住。毛太華同許多戍滇軍人一樣,娶了一位當地少數民族姑娘為妻,生育了4個兒子,依次取名為:毛清一、毛清二、毛清三、毛清四。
毛太華漸漸衰老了,他念念不忘內地的故鄉,於是就告老還鄉。因他立有邊功,就被准許遷回內地。
明朝洪武13年,毛太華偕妻子王氏及長子毛清一、四子毛清四回到了湖南,居住在湘鄉縣城北門外的緋紫橋,地方政府分配給他田產幾十畝。
數年後,毛清一、毛清四遷移到湘潭縣七都七甲韶山定居。自此,毛氏家族便在這山青水秀的韶山東茅塘一帶繁衍生息,毛太華便成為韶山毛氏家族的第一代祖先。毛氏家族從毛太華這一代到後來的第6代,都沒有固定的譜系。到了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毛氏家族從第7代才開始修族譜,在毛氏族譜中,記載著頗為嚴格的家訓:培植心田、品行端正、孝養父母、友愛兄弟、和睦鄉鄰、教訓子孫、矜憐孤寡、婚姻隨宜、奮志芸窗、勤勞本業。族譜中規定的家戒是:“戒遊蕩”、“戒賭博”。
毛氏家族第17代傳人叫毛祖人,又名毛四端。毛祖人出生於1823年,他是一個沉默寡言、勤勞忠厚的農民,沒有讀過書,主要靠種田、出賣勞動力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毛祖人生育有兩個兒子,長子叫毛德臣,次子叫毛翼臣。毛德臣,譜名恩農;生育有3個兒子,長子毛菊生,次子毛梅生,三子毛獻生。毛翼臣,譜名恩普,字寅賓,生於1846年5月22日,逝於1904年11月23日。
毛翼臣娶妻劉氏,生有一子,取名毛貽昌;他還有兩個女兒,成人後分別嫁到了張家與賀家。
毛翼臣的兒子毛貽昌,字順生,號良弼,生於1870年10月15日,在族兄弟中排行老大,他讀過幾年私塾,懂得一些算術。後來他終身務農經商,而且生財有道。毛順生10歲那年,由父母做主,與湘鄉縣四都唐家圫也就是被後人改稱為棠佳閣的文芝儀之女、13歲的文七妹訂了婚。唐家圫文家是一個大家族,共有兄弟文芝蘭、文芝儀、文芝祥3大房。文芝儀和妻子賀氏,生育有3子3女。文芝儀的長子文玉瑞在族兄弟中排行第七,生有長子早夭;次子文澗泉,在族兄弟中排行十一;三子文梅清,在族兄弟中排行十七。文芝儀的次子文玉欽在族兄弟中排行第八,有一個繼室,兩個姨太。他生有長子文泮香,排行第十;次子文運昌,排行十六;三子文南松,排行二十;女兒文靜純,就是文運昌的三姐。文芝儀的三子文玉材,幼年早夭。文芝儀的長女嫁給了鍾姓人家。次女嫁給了王姓人家,就是後來將要說到的王季範的母親;三女則許給了毛順生,她就是1867年2月12日出生的文七妹。
文七妹同當時許多農村婦女一樣,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由於她在文家同輩姊妹中排行第七,所以家裡人都叫她“七妹”,外姓人便稱為“文七妹”。
文家是以務農為業,家境小康。他們所在的唐家圫距韶山沖有10餘公里。由於文七妹的曾祖父逝世後葬在了韶山沖龍眼塘,所以後代人每年都要到韶山掃墓、祭拜。文家為了到韶山掃墓時有個落腳的地方,便將文七妹許給了韶山沖的毛順生。
毛順生15歲那年和18歲的文七妹完了婚。此時的文七妹,生得是中等身材,清秀端莊,寬前額,長圓臉龐,濃眉大眼。她初到毛家時,很不習慣,經常回孃家哭臉。因為文家是個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她嫌在毛家太冷清。在家作女時,只做一些家務事,田間勞動都是由男人們去幹。她嫁到韶山後,毛家男勞力少,裡裡外外的活都得幹。不過她後來也就慢慢地習慣了。毛順生16歲時為了償還父親欠下的債務,到湘軍裡當了近兩年兵,把軍隊發的餉銀積攢起來,退伍後還清了債務。17歲時,他開始當家理事。那時家裡只有六七畝地,家底微薄,一家人終年為溫飽而操勞。但此時的毛順生已經成為一個魁梧高大、精明能幹、善於經營的農民,把一家人省吃儉用節餘下來的稻穀進行加工,將白米挑到銀田寺趕集出售,有時也零售給附近的窮苦樵夫和手工業者;而那些米糠則用來餵養豬仔出售。毛順生治家嚴謹,是個好當家的。他常說:“吃不窮、用不窮,人無計算一世窮。誰會盤算,誰就能過上好日子;不會盤算的人,你給他明晃晃的金山銀山,也是空的。”他還有一個勤儉持家的賢內助文七妹,所以這個貧困的家庭就慢慢富裕起來,漸漸積攢了一筆錢,贖回了父親典當出去的田產,共有耕地15畝,年收60擔谷。
公元1893年12月26日清晨,即清王朝光緒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十九日卯時破曉之際,在上屋場東邊姓毛這戶人家裡,一個偉大的小生命就像天邊的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呱呱墜地,他就是毛氏家族的第20代傳人、毛翼臣的孫子、毛順生和文七妹的第3個兒子。毛順生自然是喜上眉梢,按照族譜中的“澤”字輩,為兒子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叫毛澤東,字潤之。
文七妹先後生育了7個孩子,長子、次子均在襁褓中夭亡,這第三胎便是毛澤東。後來她又生下兩男兩女,四子毛澤民,又名毛澤銘,字詠蓮、潤蓮,1896年4月3日出生;五子毛澤覃,又名毛澤淋,字詠菊、潤菊,1905年9月25日出生,在堂兄弟中排行老六;而那兩個女兒又都夭折了。在毛澤東和毛澤民出生後,毛順生夫妻是上有父親,下有兩個兒子,全家5口人,每年除去口糧35擔外,還有25擔左右的餘糧,日子過得是有滋有味。此時的文七妹也成為家裡最忙碌、最辛苦的人了,她既要撫育孩子,又要操持家務,還要養雞餵豬、種菜除草,樣樣活都得幹,方方面面都需要安排得有條有理。
內容節選自《毛主席大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