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有這麼一句,“百里奚舉於市......”說的是秦穆公為了得到百里奚,花費五張羊皮把成為奴隸的百里奚贖回來的事情。
歷史上,百里奚是大器晚成的曠世奇才,晚年才正式輔佐秦襄公,他為秦國統一天下做出了傑出貢獻。有意思的是,他的兒子百里視(史稱“孟明視”)也同樣在秦穆公手下效力。
百里奚善於獻計,百里奚是一員武將,父子倆一文一武,秦穆公對他們都很信任。然而,根據史書中記載的百里視來看,他雖然經常打敗仗,但卻是以個名副其實的“常敗將軍”。
甚至,他一生的軍旅生涯僅僅艱難地取得了一次勝利,既然如此他又為何能青史留名呢?因為他那一次難得的勝利,直接扭轉了中國2000年的歷史。這到底是怎樣的一段歷史呢?
失蹤四十年的父親
百里奚是春秋時期虞國人,在虞國結婚生子之後,因虞國君主不聽從百里奚的建議,使得虞國滅亡,百里奚被晉國俘獲。後來,秦晉交好,晉國把百里奚作為嫁妝之一送到了秦國。
百里奚途中逃跑,後來又被楚國人抓到,成了楚人的奴隸。秦穆公早就聽說百里奚有治理國家的才能,得知他逃走後,就打著抓逃犯的旗號,追回了百里奚,並用五張羊皮贖回了百里奚。
來到秦國後,秦穆公拜百里奚為大夫,之後又拜為相國,加以重用。這時,百里奚已經年近七旬,他與妻子、兒子已經分別近四十年。有一天,秦穆公告訴百里奚一個好訊息,他的兒子和妻子來投奔他了。
百里奚大喜,連忙將他們母子接回了家,多年未見,兒子百里奚已經四十多歲。他從小就喜好舞槍弄棒,因而學得了一身好武藝,秦穆公欣賞百里視的武藝,就拜百里視為大夫。
公元前627年,晉文公去世。秦穆公想要趁機取代晉國在中原的霸主地位。正值壯年的百里視成為了出征的主將,也正是與晉國的交戰,讓百里視成為鑄造歷史的人物。
不顧勸阻,一敗再敗
公元前628年冬,秦穆公決定興師征討鄭國,拜百里視為大將。百里奚卻極力反對,理由是征討遠方的鄭國,勢必穿過晉國和滑國,恐怕會被埋伏。
秦穆公沒有聽從百里奚的建議,百里奚也認為父親過於謹慎,準備過後,他仍按計劃出發攻打鄭國。在路過滑國(晉國的同姓國)時,百里視輕易地被鄭國商人欺騙,以為鄭國有了防守準備。
他隨即腦補了一出鄭國軍隊守株待兔的好戲,於是放棄攻打鄭國。返回途中,順手滅了滑國,穿過晉國返回。這時,晉文公的喪期還沒過,晉襄公被百里無視晉國的行為惹怒。
隨後,他就埋伏一支軍隊,將鬆懈的秦軍殺得片甲不留。百里視等將領也做了俘虜。晉襄公的母親文嬴(秦穆公的女兒)聽說秦國打了敗仗,秦國的大將也被俘獲,就向晉襄公請求說:
“百里視這幾個人秦伯一定很恨他們,如果能送回他們,秦穆公一定會煮熟他們,不如放他們回去,你看怎麼樣?”晉襄公聽從了母親的話,就把百里視等人送到了秦國邊境。
百里視等人回到秦國,見到秦穆公穿著一身白衣,在城門口等待他們。秦穆公對著他們幾人痛哭:“我沒有聽百里奚的話,害得受侮辱,這是我的過失。”
百里視十分慚愧,也對秦穆公的寬宏愛護十分感激,從此更加敬重秦穆公。公元前625年,沉澱了三年之久的百里視決心復仇,就請求秦穆公發兵攻打晉國。
秦穆公沒有因為百里視吃了敗仗就輕視他,他派百里視等人率領士兵去攻打晉國。晉襄公做了充分準備,以逸待勞,雙方士兵在彭衙地方一打得不可開交。
但時間一長,百里視營中傷病逐漸增多,糧草也日漸不足,最終又被秦軍擊敗。晉軍寫信嘲諷說:“秦國這是來報答‘恩典’的軍隊啊!”雖然這次秦軍沒有全軍覆沒,但是由於百里視線操之過急、指揮不當,再次戰敗。
百里視覺得面對秦穆公無地自容,就自己上了囚車回到秦國,希望秦穆公給他定罪。秦穆公卻赦免了他,還對他勉勵嘉獎,繼續讓他操練軍隊,準備報仇雪恨。
背水一戰破晉軍
經過兩次失敗以後,百里視不再敢輕視敵人了,性格也變得沉穩起來。他開始向父親請教軍事、政治、權術的知識,向秦襄公請教領導者的風範。
同時,百里視也放下身段,和士兵們整日在一起生活,重視每一個兵士的作用。他把自己的積蓄全部拿出來,一部分分給犧牲將士的遺孀和後代;一部分用來給士兵們改善伙食,購買裝備。
他如同一位修行者一樣,每日吃粗糧、啃草根。每天的清晨和夜晚,百里奚路過兒子房前時,都能看到百里奚在鑽研兵法,他也時不時地指點兩句。
這一切秦襄公將這些都看在眼裡,心中也是更加器重百里視。後來的一年,晉國發兵打到了秦國東邊防線,士兵們都等著百里視的命令,隨時出擊。
但懂得厚積薄發的百里視對晉國軍隊的出現熟視無睹,命令士兵不許出擊,違者斬首。晉國大將換著花樣挑釁百里視,他都不理睬。到了年底,晉國人已經攻下了秦國的兩座城池,但是百里視仍然按兵不動。
這時,秦國內部有不少人開始懷疑百里視私通晉國,這才不出擊迎戰。大家都要求更換主將,擊潰晉國。只有秦襄公仍然相信百里視,他力排眾議,號令軍隊全部聽從百里視排程。
公元前624年夏天,百里視終於走出軍營。他再次請求秦穆公出擊晉國,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他更加鎮定和成熟。他在父親百里奚和秦穆公面前立下軍令狀,發誓如果戰敗,絕不活著回來。
他在軍營前進行了一次出征前的講話,秦穆公也拿出了大量財帛,安撫了士兵和他們的家屬。一時間,士兵們情緒高昂,發誓要和晉國決一死戰。
百里視帶領軍隊一路上勢如破竹,先是順利收回了被晉國攻佔的兩座城池,又趁著晉國軍隊後退時,強行渡過黃河。在晉國軍隊後邊拼命追趕,敵軍紛紛丟兵棄甲而逃。
這次戰爭就是扭轉了秦國國勢的“王官之戰”,此戰後,晉國的實力大大衰減,秦國則崛起成為中原的新霸主,周邊數十小國都臣服了秦國。
同時,這一站也改變了春秋時期的格局,更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晉國的失敗,直接造成了後來的衰敗,進而讓趙魏韓三家分晉,時代也進入了戰國七雄時期。
假如說,當時晉國如果沒有被“三分”,那麼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度擋在秦國東進的面前,始皇帝也無可奈何,甚至商鞅變法都很難進行。
不得不說,百里視雖然只勝了這一場大仗,但卻是舉足輕重的,足以載入史冊。當然,百里視能取得最後的勝利,絕非偶然。
秦襄公對他的信任、父親對他的鼓勵,最重要的是他永不氣餒。常敗將軍又何妨,一戰雪恥鑄乾坤......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