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高質量創作大賽第三季#
80年代的農村,那時沒有出去打工的說法,都是在家裡面種田,有手藝的人就挑著工具走街串巷的去招攬生意,大多都是在附近賺點小錢,基本上是不會出縣的。
因此,那個時候,時常見到秤匠,銅匠,鎖匠,補鍋匠在小吳的家鄉吆喝,這些有技術的匠人們的收入也是比只在家裡種田的農民朋友們賺得多些。所以那時的男孩子只要不讀書了,家裡長輩們就會千方百計地叫他們去學一門手藝。
那時的農村生活過著雖然不富裕,但是充滿了生活氣息,不像現在農村平時都很少見到人,除了老人和小孩外。那時農村家裡的一些日常品也都是蠻簡單的,沒有什麼特別豪氣的東西。小吳整理了80年代農村常用的10種生活用品,不知道你還是否記得,家裡還有在用嗎?好懷念。
第一種,雙喜臉盆
這種臉盆,80後的你應該不陌生吧,天天都要用的,用它來洗臉,這種帶有雙喜字的臉盆,在那時比較流行,特別是新人結婚的時候,就會置辦。
這種臉盆都是採用鐵製作而成的,然後外面噴上一層漆,繪上圖案,非常的漂亮。
但是它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不能摔,一摔就廢了,漆就會掉,慢慢地掉漆的地方就會生鏽腐爛,漏水了,有時還會請補鍋匠來補一下。
小吳的爺爺有一個這種臉盆一直用到他2009年過世才丟的。
第二種,搪瓷缸子(茶杯)
這種大口杯,80後的你肯定用過吧。也是鐵製的,與上面的臉盆一樣,不能摔,一摔就廢。
小吳在讀初中的時候,在鎮上寄宿,買了一個這種口杯來刷牙,好像是1991年,花了5元錢買的,在那時挺貴的吧。
有幾次在學校蒸的飯被人家端走了,沒有碗來蒸飯了,還用它蒸過飯吃,這個口杯現在還在,看見媽媽用它來打稻穀餵雞,都差不多30年了。
現在這種口杯沒見有賣的了,都是不鏽鋼和塑膠的口杯了。
第三種,熱水瓶
熱水瓶你家現在還有用嗎?很少家庭在用了,即使有用也是用那種塑膠外殼的熱水瓶,這種鋁皮的熱水瓶真的是難見了。外面都是鋁製的,頭天晚上灌進去的水,第二天起來還是滾燙滾燙的,家家必備。
現在家裡都用熱水器,喝水也有飲水機,一開電就行,隨時都有熱水,過去家家必備的熱水瓶下崗了。
第四種,枕巾
你家睡覺的枕頭現在還蓋枕巾嗎?這種枕巾在80年代是比較流行的,現在是很難找得到了,都舊了,扔掉了吧。
大氣富貴的牡丹是那個年代常見的花樣,代表當時人們的審美,期待平和幸福。
第五種,皮箱子
這個箱子可以裝好多的東西,兩邊可以扣進去,中間可以用鎖鎖起來。
80年代,新人結婚必備嫁妝之一,在當時是非常大氣上檔次的。現在農村人結婚很少有人置辦這種嫁妝了。
第六種,手電筒
在80年代,農村好多的地方還沒有通電,晚上還是靠煤油燈來照明。煤油燈有一個缺點就是怕風,風一吹就熄滅了。特別是晚上有事外出時,有一個這種手電筒就特別的好了。
那時的手電筒都是靠電池來驅動的,電池用完了就不亮了,又得重新購買電池,小吳記得那時一對電池要2元錢,有時為了節省,電池沒電了,還會把電池取出來,放在火邊烤一下,再可以照一下,你幹過嗎?
第七種,縫紉機
在80年代的農村,有縫紉機的家庭不多,是那時新人結婚必要的嫁妝之一。
方便自己縫製衣服,補衣服等,那時農村人穿的衣服都是請當地的裁縫來家裡製作的,也是匠人的一種,因此,那時好多的女孩子去學裁縫。
第八種,篦子
篦子與梳子差不多,只是要密一些,以前人們的衛生條件和衛生習慣都差,頭髮中生蝨子的現象非常普遍,不僅奇癢難耐,而且影響形象。
一旦長有蝨子,用這個篦子來梳頭髮,就很容易把蝨子梳出來,再搞一些去蝨子的藥塗在頭上,多搞幾次來去除蝨子的。現在人們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條件好了,長蝨子的人很少了,個別的農村小孩有長。
第九種,鋁製飯盒
80-90年代讀書寄宿的農村人對它不陌生吧。那個時候,學校裡面統一蒸飯,學生從家裡帶米去學樣自己用飯盒蒸。
小吳讀初中的時候,就見很多的同學用這種飯盒蒸飯的,但是我比較喜歡用缽子,不喜歡飯盒,一直都沒有買過。
第十種,頂針
這是農村媽媽們做針線活時必備的工具之一,在縫補衣服褲子,特別是在製作布鞋的時候,布厚,針很難穿過去,就用這個頂針頂一個針屁股,針尖就很容易刺進去。
然後,從另一邊把針牽引過來,如此反覆的操作,來製作手工布鞋。
現在,都沒有人制作手工布鞋了,老一輩的人做不了了,年輕人也不會做。
而這些充滿著時光印記的工具,隨著時代的發展,慢慢地退出了使用價值,留下的是回憶。
朋友們,在80年代時常使用的10種生活用品,你家還有在用嗎?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評論。